• 会员
    近年来,《中医诊断学》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思维的缺失,中医学整体、动态的诊断理论与方法被机械、静止的还原分析的方法所取代,正因如此,李老师立足中医辨证思维规律,强调整体观念对四诊和辨证的指导,能够保证本书"是中医诊断学"而非"像中医诊断学"。
    中医41.1万字
    6.1万人气
  • 《中药药理学习题集》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中药药理学》的配套用书。其编写章节及顺序与教材一致,以便于与教材配套使用,方便学生同步学习。本习题集的习题覆盖教材《中药药理学》各章节的全部知识点,与教学大纲一致,将焦村镇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重点内容,以不同题型反复出现,予以强化,便于学生对教材中重点内容的学习、理解、掌握和记忆。可供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生、成人教育学生及执业资格考试人
    医药教材14.9万字
    6.1万人气
  • 会员
    只有医生知道的血管养护法!《养生堂》专家重磅推荐!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与营养师强强联手,教你轻松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远离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
    预防医学7.6万字
    6.1万人气
  • 会员
    《金匮要略》系汉末张仲景所著,为中医家学经典、做临床的必读之书,历来注家名著甚多。但如胡希恕先生这样成独特理论体系的研究者,颇不多见,本书即为传承先生学术思想之作。因是以学习笔记的形式记录整理成文,故可达见字闻声,而通其神,深入浅出,好懂易学。可使读者正确理解仲景书原义,而明了经方治病的要点:辨六经、析八纲、终辨方证,准确掌握经方治病的精神实质,灵活运用于临床实践,并有所创新和进步。作者简介:段治
    中医21.4万字
    6.1万人气
  • 会员
    你知道身体里的气是如何运行的吗?你知道气在人体内会形成一个“圆”吗?你知道如果这个“圆”不运转了,人就会生病吗?养生的高境界是养气,养生简单的方法就是调阴阳。罗博士教您调阴阳的好方法:不上火的补气方——生脉饮;简单的补心血方法——吃龙眼肉;直接的补脾血中成药——归脾丸;神奇的化瘀血药材——蚯蚓;我家不传的小秘方——蚯蚓治痔疮;能消积化积的单味药——鸡内金。
    中医10.3万字
    6万人气
  • 本教材是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之一,主要介绍了中医学的发展历史,通过历史陈述,厘清中医学的发展过程,展示中医学的历史成就,阐明中医学术的发展特点,揭示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规律。学生通过中国医学史的学习,了解中医学的源流,理解中医学的特色,提高思维能力和基本素质。同时,也可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巩固专业思想,为学习其他课程奠定基础。
    医药教材19.9万字
    6万人气
  • 会员
    这是一本讲癌症的书,但和你以往见过的该题材的书完全不同。这不是一本“养生秘籍”,不会推荐什么神奇的保健品,但会告诉你,哪些生活习惯能致癌,哪些能防癌。这不是一本“心灵鸡汤”,不会保证任何癌症都是可以战胜的,但会告诉你,哪些癌症治愈率很高,哪些治疗方法是有效的。会告诉你,为什么癌症治疗的第三次革命来了,为什么最近的免疫治疗新药能治愈晚期癌症。这不是一本“癌症生物学”,不会堆砌各种专业词汇,但会让你明
    预防医学11.5万字
    6万人气
  • 会员
    概念是理论建构的细胞,理论可以说是概念之网络。本书围绕中医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运用逻辑学、发生学、诠释学等方法进行考察分析,以明确其内涵与外延,并揭示了中医学概念的特点,研究了部分概念的发生,对当前中医概念研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述评。
    中医13.5万字
    6万人气
  • 会员
    本书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针灸学家周楣声教授医学专著中重要的著作,也是针灸教学、科研、临床工作者的书目。全书共分三篇,上篇为“灸论”,列叙作者的观点和见解;中篇为“灸赋”,以韵文形式阐述针和灸的关系,以及临床治疗的各项要点;下篇为“灸例”,是作者临床案例的总结,翔实描述病人的症状、艾灸的穴位及其选择该穴位配方的理由以及成效。
    中医30.1万字
    6万人气
  • 会员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是现存最早的中医临床经典著作,它所确立的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开拓了中医临证医学的新纪元,成为后世中医诊治疾病的准绳。全书以理、法、方、药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了多种外感病和许多杂病的辨证论治,涉及中医方剂学、药剂学、护理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对中医的发展和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的方剂被后世称为“经方“,张仲景也被称为““医圣”。
    中医30.1万字
    6万人气
  • 本教材系普通高等教育“十四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统一组织编写,供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中医药类专业使用。中医运气学是我国古代研究天时气候变化规律及气候变化对人体生命影响的一门科学。它充分地反映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突出了自然气候变化与人体生命活动节律的密切关系,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医学临床辨治即预防常见外感内伤疾病、流行性疾病及温疫类疾
    医药教材26.1万字
    6万人气
  • 会员
    秉承一贯的“实用”特色,介绍了各种内科疾病和综合征的诊断方法、诊断标准和成熟的治疗方法,并从临床实际出发对各病种有关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新发展都尽可能予以反映。将转化医学、整合医学、系统生物学、循证医学的理念融入其中,以及在新证据学基础上,介绍了各种疾病诊疗指南的改进。此外,某些疾病的概念、分类或分期、诊断和治疗已与国际接轨。力求定义准确、概念清楚,从临床实际出发,重点突出诊断与治疗的
    内科学195万字
    6万人气
  • 会员
    本书涵盖呼吸科、心血管科、消化道科、血液科、内分泌科、神经精神科、风湿病科、普通外科、骨伤科、妇科、儿科等科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及部分少见病,对每一种疾病列举了多种家庭必备名方,最后还提出了名医指导建议。
    中医51万字
    5.9万人气
  • 会员
    本书以充足的史料和严密的逻辑,证明道家思想是中医理论的基石,回顾了中华文明发展史,概括了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等中医基础理论和道家学说。又理论联系实际,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出发,介绍许多道、医共用的治疗保健技术和方法。如祝由术、炼丹术、导引术、房中术、内丹术、服餌避谷养生术等等。总之,从道家文化和中医药学的关系方面,考证一些重要的历史文献,介绍一些著名医家和道家及其代表著作,重点阐明一些经过
    中医34.3万字
    5.9万人气
  • 《中医骨伤科学基础》是五年制、5+3一体化中医骨伤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中医骨伤科学从单一学科发展为一个独立专业的背景下,随着现代工业、农业、交通等事业的飞速发展,以及中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的特点,中医骨伤科学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日益增多,本书为中医骨伤科学学生及相关从业人员必学的专业书籍,社会需求稳定。全书共七章,其中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论述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分类与病因病机、辨证诊断、临床检查
    医药教材20.3万字
    5.9万人气
  • 《金匮要略》是中医学类专业的主干课程,是重要的临床经典课程。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四五”规划教材《金匮要略》是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建设工作委员会指导下,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组织有关院校专家联合编写的,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等专业使用。教材出版后,我们组织原教材编委会编写了配套用书——习题集,目的是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以习题形式进行复习、巩固、强化,也为学生自我测试学习效果、参加考试
    医药教材18.9万字
    5.9万人气
  • 会员
    本书既有手纹的基础知识,常见疾病的手纹特征与防治方法,又有心理疾病介绍及不同人群的健康预测。另外还介绍了一些常见病的食疗、运动或按摩等方法,让人们可以在对症诊断的过程中,还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保健之道。本书从经络全息的角度,全面介绍了握手、观手指(指形)、指甲、半月痕、青筋、“三斑”(黑斑、白斑、血痣)、掌纹、手掌气血等,通过手掌了解自己和别人的健康状态以及预知各种变化,用以趋吉避凶,提前做好预防、
    中医34.6万字
    5.9万人气
  • 会员
    本书为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第一、二、三期,即“处方篇”。《医学衷中参西录》全书共八期,该书紧密结合临床,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深奥为浅显。其为文直抒胸臆,酣畅淋漓;纵横捭阖,新意频出;而又生动活泼,亲切感人。《屡试屡效方》乃张锡纯“至遇难治之证,历试成方不效,不得不苦心经营,自拟治法。迨拟出用之有效,且屡次用之,皆能随手奏效,则其方即不忍抛弃,而详为录存。”“自拟之方凡百余,约皆历试有效而后笔
    中医25.9万字
    5.9万人气
  •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作用规律和作用原理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它以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等知识为基础,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根据,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课程,也是医学与药学间的桥梁课程。全书分九篇49章,即药理学总论、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于自体活性物质的药物,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药物,作用于内脏和血液系统的药物,作用于
    医药教材33.1万字
    5.9万人气
  • 会员
    《医林改错》,清·王清任(勋臣)著。全书二卷。作者从访验尸体后所见,提出对于脏腑解剖的己见。并载自定义方剂、及附方论。王清任对于血瘀证、半身不遂等病证的治疗有独到之处,所载活血化瘀等方剂至今仍有很高的使用价值。本书称得上是理论结合临床的典范之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适合中医药从业人员及爱好者阅读参考。
    中医3.2万字
    5.9万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