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十二讲在线阅读
会员

传播学十二讲

成振珂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社会科学新闻传播出版15.3万字

更新时间:2016-04-11 10:51:57 最新章节:第14章 参考文献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人类传播是动物传播的进化与发展,在进化期间起决定作用的是语言。在人类没有开口说话之前,人类传播和动物传播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基本上也都是通过吼叫、动作或者简单的发音来传递信息。那么本书开启了系统认识人类传播和传播学的大门。语言的产生揭开了人类传播的新篇章,实现了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的飞跃,从此,人类传播摆脱了动物传播的状态。当然,从人类开口说话到今天的信息社会,人类传播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本书解释了传播和传播学的产生、发展的大致过程。
上架时间:2016-03-25 00:00:00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
    本书以彝族撒尼叙事长诗《阿诗玛》的翻译传播以及在传播中最具代表性加影响力的译本为研究对象,对其翻译类型、翻译文本的谱系关系、翻译传播线路、翻译传播文化场域各权力因素与其经典身份构成之间的关系以及翻译策略加翻译方法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提出《阿诗玛》的翻译过程也就是其动态经典化的过程,《阿诗玛》的翻译过程构筑了其传播世界,《阿诗玛》的翻译与传播见证的是对他者解读和转移的多层效果构成的复杂网络。
    黄琼英社科27.8万字
  • 会员
    作为社会场域的“士林”是中国历史的特有结构。在近代中国(尤其是清代末期),这一场域依然在相当程度影响着读书人的社会地位及其交往方式、交往规则。本书以办报人的“士人”身份为切入,试图勾勒此中规则对戊戌时期各个维新报馆群体产生、运作乃至离合过程的结构性影响。
    朱至刚社科24.6万字
  • 会员
    《中国前近代的出版、文化与权力(16-17世纪)》作者从多个角度考察了16-17世纪中国书籍的生产,涉及商业出版的运作方式、商业出版扩张如何为科举士子提供艺文劳动机会、艺文市场的交易、商业性“四书”论集对官方解释的挑战、艺文由朝廷向职业批评家的转移、复社作为能够对科举考官施加影响的职业批评家联盟的性质、八股文评选家通过出版市场而成为公共批评家、科举考试与商业性书籍出版的关系,以及诸多晚明士人在商业
    (美)周启荣社科23万字
  • 会员
    在漫长的书籍媒介时代,中国文人在书写实践中形成“立言不朽”“文质彬彬”“重义轻利”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一直规范指导着文人群体的日常书写行为。然而,报刊媒介的崛起引入新的价值尺度,引致文人书写观念的转型和价值信仰的革命。本书结合媒介史与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剖析晚清文人在媒介转型中的书写选择、身心阵痛和权力博弈,并尝试对人类历史中“媒介与书写”之关系做出诠释性理解。
    褚金勇社科20.5万字
  • 会员
    随着现代生活朝着数字化迈进,新媒体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书立足新闻的发展趋势,对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写作、编辑及其传播特点与方法进行介绍。全书分为7章,从新媒体新闻概述入手,依次讲述了新媒体新闻内容编辑、不同文种新媒体新闻的写作、网络新闻编辑与传播、网络新闻直播、新媒体平台新闻编辑与传播,以及新媒体音视频新闻制作与传播等内容,以帮助新闻从业者更好地顺应当前新媒体环境下新
    王晓翠 张卫东主编社科17万字
  • 会员
    本书聚焦以社交媒体为重心的移动互联网络这一传播生态,建构起文学传播研究与变动的社会环境和传播生态间的关系性。全书主体部分共分四章,首先关注移动数字阅读环境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对移动数字阅读环境的文学传播活动现状进行了考察,还进一步探讨了当下文学传播现状所蕴含的问题及其现实路径的转换,反思新传播生态下文学传播研究的学术理路,为文学传播的多学科研究范式建设提供经验。
    刘琴社科16万字
  • 会员
    本书结合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大胆引入信息传播的新视点,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翻译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变化情况,尝试性地建构了宏观的跨文化交际理论、介观的信息论与微观的翻译技法相结合的跨学科翻译理论框架——网络新闻翻译的专业规范。同时,本书在研究方法上实现了由字、词、句到语篇、由语言形式到信息符号、由例句的主观分析到客观的信息测算等的多个突破,从而发现了隐藏在语言表象背后的网络媒体自身的翻译规律。
    张南薰社科19.1万字
  • 会员
    本书在充分考察洪武、建文、永乐时期出版情况、出版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出版与文学的互动关系,属于跨中国印刷史、古籍版本学、明代文学史的交叉性、综合性研究,研究方法具有鲜明创新性。本书不仅从宏观上统计了洪、永年间出版书籍种类,还就出版成本、各地出版业水平差异等问题展开专题探讨,更从出版的角度考察文学,分析了宋濂、高启、闽中诗派等若干典型个案,为观察当时文学发展演变提供了一个重要角度,具有一定方法论意义。
    高虹飞社科26.7万字
  • 会员
    《媒介文化研究》由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媒介文化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是发表媒介文化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前沿研究成果的专业集刊,旨在关注国内外媒介文化的前瞻性、前沿性理论与实践问题。书中主要设有媒介文化理论、媒介与流行文化、城市文化、文化研究前沿视点、媒介与社会心理、影视文化批评等栏目。
    陈龙主编社科14.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