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方法论与生活世界
更新时间:2020-01-03 17:59:33 最新章节:后记与致谢
书籍简介
本书从对于舒茨的研究开始。作为西方社会理论领域中的一名重要人物,舒茨的与众不同之处,不仅仅在于其流亡者和哲学家的双重背景。而这种独特的生命经历,也使得舒茨有了对于普通行动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主体性、自我认同和意义问题的切身细腻的把握。舒茨将这一工作与对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反思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对于现代人与社会科学的独特反思。对于舒茨这方面工作的讨论,将成为本书前半部分的主要内容。不过,本书希望不仅仅将研究置于舒茨工作的基础上,而是希望能够进一步考察作为一个学术流派的现象学社会学的核心议题。□□这一流派在其新近讨论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个重要的走向,是重返对于经典的理解。在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奥尼尔。奥尼尔以社会理论重新解读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将社会学本身置于西方文明史的传统之中。这也是本书在上述两重纬度之外,从奥尼尔的工作中所提炼出的,每个现代意义上的普通人,在其日常生活之中的第三重生存状态的纬度,是忏悔者。
品牌:三联书店
上架时间:2018-12-06 00:00:00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有限公司
本书数字版权由三联书店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赞同伽达默尔所说的,“体验”和审美之间存在着一种“亲合势(Affinit?t)”认为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都离不开“体验”。因为文学作品是作家通过“体验”的方式创作出来的,批评家也要用“体验”的方式来理解作品,只有对作品有了深切的感受并“体验”着作品中表达的情感,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从“体验”角度来理解文学就把握住了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实质。本书从“体验”的角度梳理中国和西方历史上的文学观念的演进文学23.2万字
- 会员本书以中国现代散文艺术的本体论、流变论和传媒论为论述框架,运用历史主义和现代传媒的理论与方法,在古今贯通、中西融合、对照考辨的视界中,从现代性艺术品格、体式结构、美学特质等方面,对中国现代散文艺术的特质、形成与建构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与阐释。本书在借助原始资料文献还原现代散文的历史建构的基础上,注重将现代传媒理论引入散文艺术研究,对现代传媒与现代散文艺术之间深隐复杂的内在联系,以及不同时代、不同类型文学19.4万字
- 会员本书主要包括三大模块:一者为成因研究,揭橥朱熹佛禅因缘生成的历史语境及其佛禅思想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二者为表现研究,分别检讨朱熹文学思想、诗文创作、语录体散文与佛禅各个层面千丝万缕的联系;三者比较与影响研究,纵向比较与横向联系交叉并行贯穿于朱熹文学与佛禅种种关系的探讨中,力图以之深刻揭示朱熹文学与佛禅之关系的独特性及宋佛禅流变在文人心理的投射与影响。文学25.9万字
- 会员本书所选篇目大多数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比较文学复兴以来的著述,其中既包含了德高望重的学界前辈的经典名作,又纳入了当代中青年学者的优秀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新时期汉语学界在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的进展和达到的水平。凭借此书,读者可在有限篇幅内较为集中地了解比较文学的问题领域与研究路径,学习前辈学者进行比较文学研究的经典范式。编者在选文时还充分考虑到论著的生动性、鲜明性与趣味性,读者可由此文学41万字
- 会员本书从哲学、美学、艺术史、社会生活变迁以及东西文化交流等层面探究唯美主义思潮的发生语境,梳理其在19世纪主要欧美国家的发展谱系,将其“为艺术而艺术”的诗学理念细化为“艺术高于生活”“艺术自律”“艺术拯救人生”等层次并展开深度阐释,指出唯美主义诗学理论和文学创作既有相互对应的一面,又有互相错位的一面。文学4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