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果研究:基于银行风险承担的视角
更新时间:2020-10-30 17:36:52 最新章节:参考文献
书籍简介
本书从银行风险承担角度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传导效果。选题是在对现实问题思考与相关文献归纳总结基础上提出的。分别从银行间的风险承担与银行对企业的风险承担两个层次展开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从银行间的风险承担来看,银行间的风险承担可以提高银行的信贷水平,但也会抵消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的影响。这是因为银行间的风险承担通过改变银行的融资能力与信贷资产调整压力而影响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的效果。从银行对企业的风险承担来看,当借款企业是国有控股企业、低杠杆率企业时,银行风险承担受货币政策影响较小,而当借款企业是非国有控股企业、高杠杆率企业、房地产企业时,银行风险承担受货币政策影响较大。这是因为非国有企业通常处于产业链的竞争性环节,高杠杆率企业债务成本负担较重,它们都面临较强的融资约束与较高的融资成本,是银行信贷风险较高的领域,也是货币政策立场变动后银行信贷调整的首选对象,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银行风险承担增加,必然通过增加对这些企业的信贷投放实现。最后,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的基础环境与货币政策的调控框架两个方面,提出优化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果的政策建议。
品牌:中国经济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09-24 00:00:00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经济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将理论与实证方法相结合,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在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实施机制等方面深入剖析了跨国税源管理的漏洞及其深层次原因,借鉴国外跨国税源管理的成功做法,结合我国跨国税源管理的现状,提出了跨国税源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强化正式制度约束的效用,发挥非正式制度约束的作用,增强实施机制的有效性。经济17.4万字
- 会员本书的写作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为了更好地总结和继承中国共产党百年财政思想与实践经验,以利于财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好地履行党的初心和使命,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方针和政策。从建设财政到公共财政,再到现代财政,财政发展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相辅相成,也与中国的政治体制变迁相辅相成。全书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的整个历程划分为11个阶段,真实记录党领导财政保障革经济36.4万字
- 会员本书基于我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2014—2017年的债务余额数据、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和政府性基金收支等数据等,利用多种度量债务风险的方法或模型,首次对地方债务风险进行了全景式、立体式分析,将地方债务风险研究深入到市级和县级政府,并且系统地对一般债务风险和专项债务风险进行了细化研究,分析了其空间格局和变动趋势等问题。同时,基于相关数据构造指标体系,计算了我国31个省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指数,将促进地经济8万字
- 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市(NIFD)是中央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端金融智库。实验室遵循科学性、建设性、独立性和开放性原则,针对国内外金融发展、金融治理、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国籍宏观政策协调等广发领域,展开高质量、专业性、系统化、前瞻性研究。本书为国家金融与发展试验室相关研讨论坛和重要学术活动的实录,记录了参会专家学者的言论和观点,汇集当下金融领域热点问题和真知灼见,记录实验室成长之路,见证我经济16万字
- 会员本书以当前财政国库现金管理效率为问题导向,主要研究财政国库现金波动对宏观政策效率的影响,重点借鉴主要发达国家实施现代财政国库现金管理制度的成功经验,探讨当前中国财政国库现金流波动特征;在此基础上,以中央财政国库现金为例重点研究当前财政国库现金总量波动对宏观政策效率的影响,同时分析财政国库现金存量结构调整对宏观政策效率的影响,并重点评估财政国库现金偏离最优水平的效率,测算财政国库最优库库底现金余额,经济11.2万字
- 会员本书系统回顾1978年以来的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历程,探究现代财政制度建立的逻辑,展望中国财政体制的未来。财政改革从国有企业改革开始,定位于国有经济的合理布局并形成相应的财政体制;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从“分灶吃饭”开始,定位于分税制;预算改革从恢复国家预算制度开始,定位于现代预算制度;税制改革从极简税制开始,定位于建立现代税收制度,重点阐述增值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和房地产税改革。本书还分析了宏观财政管经济21.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