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圣济经》选讲
更新时间:2024-06-14 19:12:52 最新章节:封底
书籍简介
《圣济经》一书,十卷,四十二章,成书于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8年),乃宋徽宗敕编《圣济总录》时亲自撰写,以阐发《内经》之奥旨。《圣济经》主要论述阴阳五行、天人相应、孕育胎教、察色诊脉、脏腑经络、病机治法、五运六气、食疗养生、药性方义等。每篇各有小序,其内容大旨融合《素问》之义,而阐释其要。论述文浅意深,言近旨远,是学习《内经》的重要参考书。对现今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运用亦多帮助和启迪。本书流传较广且未有散佚,南宋与金元时期,多见于史书、私家藏书载目。明清时期版本流传完整,清人陆心源刊行《十万卷楼丛书》时收录《宋徽宗圣济经》,始得以流传至今。当代有关《圣济经》多以研究的方式见于著作、论文以及点校方面。《圣济经》流传期间,诸多医家吸收发挥了运气学说、法象药理以及儿科理论,为宋以后乃至于今天的中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圣济经》的深入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从整体上把握两宋之际医学理论的特点,深入理解宋以后医学理论衍化的内在理路。本书节选《圣济经》64条,先注释词句再讲经意,有的条目附有医案及学生的感言。
上架时间:2023-05-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苏兴华编著
最新上架
- 会员第一讲阐述了《伤寒论》的历史沿革,以帮助读者正确理解此书涵义;第二讲论述了《伤寒论》条文排列的有机联系,剖析了它的辨证思想和方法;第三讲是六经为病提纲证的现实意义;第四讲介绍了《伤寒论》的气化学说,六经、六气阴阳变化规律。从第五讲至第十三讲采用了以方带证的归类方法,把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的主要方证进行了归纳,并附有后世方证和医案,以供临床借鉴。最后一讲为作者使用经方的心得医学8.5万字
- 会员“胡希恕经方医学”订阅号是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胡希恕名家研究室主办。胡希恕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中医经方临床家、教育家。被日本中医界赞誉为“中国有独特理论体系的、著名的《伤寒论》研究者、经方家”。本书是胡希恕先生弟子与再传弟子的临床文章汇编。医学8.4万字
- 会员围绕临床诊治以及慢病管理过程中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以及影响患者临床疗效的问题,以真实的临床故事及专业分析为抓手,以专业理论知识与通俗化解释为核心内容,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克罗恩病属于不死的癌症,需要长期维持治疗,患者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但无法找到客观、正确的答案。本书为患者提供规范、标准、客观、真实的科普知识,增加患者慢病自我管理的依从性和有效性,协助患者选择正确的生活调理观,为疾病达到稳定的维持缓解以医学8万字
- 会员天池伤科流派为东北地区骨伤学科的代表流派,始于清代,由刘德玉、刘秉衡老先生家传,由刘柏龄弘扬、发展,传承至赵文海、冷向阳等人。全书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骨伤科诊治技能,包括望闻问切四诊、骨伤科特殊检查方法与临床常用骨科辅助检查、常用治疗方法和技术,充分体现天池伤科流派的疾病分析、诊断特点与临证治疗、康复经验等内容,围绕天池伤科流派学术思想与临床诊治技能,从手法、练功、方药等方面详细讲解,配医学21.1万字
- 会员《针灸资生经》由宋代针灸家王执中编于南宋1180~1195年。7卷。是一部文献价值、临床价值均较高的针灸书,对后世针灸学产生了较大影响。该书卷1所载腧穴365个,详介腧穴定位和针刺法,明清的针灸铜人腧穴标注也多采用了这一定位法,并配有36幅腧穴图,形象直观;卷2是王氏针灸临证体会的结晶,集中体现了王氏对取穴、施灸、灸后护理、针灸禁忌以及针药关系等针灸学基本问题的独到见解;卷3~7是在收集前贤腧穴主医学16.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