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明代古诗、唐诗选本与诗学论争
更新时间:2025-04-24 21:04:26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明代诗坛的宗派门户之争激烈,各流派都运用选本树立典范、标举主张和攻击异己。本书以明代古诗、唐诗选本为对象,以各流派的诗学辨体观念为核心,探讨明代诗学论争中关于诗体、诗人的热点问题,强调选本是明代诗家相互批判、攻讦又彼此吸收、转化的重要场域,既包含不同流派之间的对抗与同化,也承载同一流派内部的批判与交融。选本是具有辩证质素的综合性载体,亦是彼时社会文化的表征。本书的研究希望通过分析、比较古诗、唐诗的评、选,以及与诗话、序跋等诗学批评方式的互文,在诗学批评和文化分析之间,尽力去丰富对明代学术与文化的理解与想象。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01-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岳进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以宋诗在北美的跨文化传播为考察对象,以学术史梳理、话语分析为基本视角,以北美汉学界的宋诗研究成果之发展史、研究领域、主要特征、研究方法为论域,通过对大量散见于专著、学位论文、期刊中的英文文献进行搜罗、整理与研究,深入全面呈现北美汉学界宋诗研究的基本概况、传播规律、研究范式、名家名著,并揭示其对当下中国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借鉴意义。北美汉学界主要从宋诗类别、宋诗“自我”、宋诗“因革”、宋诗与政治、文学16.6万字
- 会员“中华文学史料”对中华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为促进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与地域文学文献的研究,增进会员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友谊,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分会2017年年会暨中原文学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10月6日至8日在河南郑州召开。会议由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文学史料研究分会主办,由郑州大学文学院承办。会议主要议题有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学科理论与方法,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名著史料研究,大数据时文学22万字
- 会员本书给英美1908年—1923年间的自由诗理论进行了分期,提出草创期、调整期、回归期的三阶段说,并对英美自由诗理论背后的现代美学、法国诗学、东亚诗歌美学等资源进行了探析。文学21.9万字
- 会员《大江健三郎与鲁迅的契合与差异》从思想、文笔、影响等方面入手,深入挖掘大江健三郎与鲁迅的文学渊源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即从文学思想、创作观念、技巧方法、体裁文风等方面,较为具体、全面、深入地揭示出了大江健三郎之文学创作与鲁迅的关系问题,为进一步理解大江健三郎与鲁迅的创作及其影响,以及了解中日文学的关系问题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并为当代文学创作者如何创作出优秀的、具有世界性普遍意义的文文学19.7万字
- 会员中华民族创世史诗是我国多民族创世史诗的总称。中华民族创世史诗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诗学表征,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资源。本书开篇讨论中华民族创世史诗的定义、文本,进而分析中华民族创世史诗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特点,最后阐述中华民族创世史诗的价值等。本书的主体部分,按照概述、精彩诗篇故事情节举例、诗歌美学、诗性智慧的结构论述了我国28个民族的33部创世史诗。本书具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保护文学38.8万字
- 会员本书从多重女性视角考察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梳理了女性文学生成的背景与资源,剖析了女性意识形态混沌的内存逻辑,审视了女性文学的形态、特质及发展轨迹。同时指出女性写作如何承继“五四”女性解放的脉动,如何呼应西方现代性的导引,进行有跨界的移动与时空的切换,从而参与主流话语系统所需要的时代精神、人性诉求的诗意表达,逐渐实现从本源性母体剥离之后的蜕变,从精神赋格的层面展示了女性的激情、意志、志向文学27.6万字
- 会员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力图借助此项重大倡议推动丝路文化研究,并通过具体研究参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因此,2015年8月20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吾县举办了“丝绸之路与中国文学”研讨会。本论文集收录的论文,就是从与会者提交的30余篇论文中选出的。这些论文涉及文学、历史、宗教、音乐、美术、探险、中外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展现了丝路文化的丰富性。文学26.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