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史论(1978—2012)
更新时间:2025-04-24 19:10:23 最新章节:后记
书籍简介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史论(1978-2012)》对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与评述,勾勒了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的发展状况,较为深入地分析了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的成败得失,对西方学者的史诗观念和研究范式的演进谱系进行了历史性的考察,阐述其相关的理论以及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7-05-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最新上架
- 会员本书立足于中国文化多样的复合传统和当代实践的基础之上,对民族文学学术史进行梳理,并总结其研究范式的更迭,讨论民族性的嬗变,进而确立民族文学研究方法、立场和观念的中国话语:中华多民族文学的共同体意识。全书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总结和命题提炼,第二部分为文学史梳理及专题讨论,第三部分为族别文学现象与个案的具体研究,集中于揭示多样性的民族文学表述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核心观点推进并丰富了文化21.9万字
- 会员在中国文学史上,元代文学是特殊的也是复杂的。这种文学上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根源于元代文化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元代是草原文化、农耕文化、西域商业文明的多元冲突、融合后形成的多元一体文化,这对元代社会环境、政治秩序、文人精神、审美趣味、文学艺术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个多元一体的新的文化体系中,以蒙古族为代表的草原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本书探讨的是草原文化对元代文学的影响,以及元代文学对原有文学传统的继承,文化24.8万字
- 会员古代服饰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物质文化特征。本书对蒙古服饰传统在元明两代数百年长时段的影响和流播遗存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本书广泛收集和研究大量实物、图像和文献史料,证明元朝时期,蒙古族具有鲜明北方游牧民族特色的服饰式样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服饰行用状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蒙古服饰并没有随着元朝的崩溃而在汉地销声匿迹,相反以不同形式继续在明代社会中广泛传播流用,其影响甚至延伸到了清代,在几个世纪的中国文化12万字
- 会员有别于狭义上的神话概念,政治神话通常是文明时代人们出于特定意识形态目的,围绕现实中重要政治人物构建而成的神秘化故事。政治神话的素材主要来自历史时期流传下来的神话、宗教等神秘主义因素,其叙事情节则与被神化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现实需要相关。公元3至6世纪(魏晋南北朝时期)孳生的许多北方民族政治神话,为当时的历史文化涂上了异样的色彩。这些政治神话是中原汉文化传统中神祕思想、宗教意识与匈奴、鲜卑、羯、氐、文化15.1万字
- 会员本书从人类学视角出发,运用口述史方法采集“伊玛堪”代表性传承人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口述资料,不仅是对“伊玛堪”研究的必要补充,也为后人继续研究“伊玛堪”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本书用文字记录“伊玛堪”传承人的学艺经历、技艺传承脉络、人生轨迹,将个人生命史并入口述历史的研究范围中,以期从生命历程的角度呈现“伊玛堪”传承人对于“伊玛堪”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文化27.7万字
- 会员格萨尔史诗的当代传承是对民族民间文化资源选择、判断和再创造的结果,是对史诗所蕴含的民间文化精神的绵延传续,也是对口头文学格萨尔史诗的一次创造性转化、重构和再创作实践,其传承与创新效应已成为藏文化艺术巨大的再生资源。本书试图对格萨尔史诗的当代传承类型、传承实践及其文化表征进行寻绎与分析,使民间史诗的“活样态”以新的艺术形式与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紧相维系,从而开启人们对古老史诗新的阅读感受和新的文化18.5万字
- 会员本书在较全面地参阅和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呈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在村落社区的活态传承案例,全面、系统梳理铜鼓舞及其文化持有者面临的各类新的发展契机、表现出的整体发展态势及相应的问题等,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研究构架。本书是对集体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与集体性建构之间关系的创新研究,也对中国其他地区传统民间文化利用国家平台实现发展的具体路径探索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文化14.9万字
- 会员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族神话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拙著在前人的基础上,梳理了学术史发展轨迹。第一章是研究对象与学术分析。选择近四十年民族神话研究学术成果为研究对象,然后进行甄辨、阐释,集中分析,探讨出规律性的结论。第二章论述民族神话收集整理期的学术成就,涉及“形象思维”讨论和文化人类学等。第三章分析民族神话理论阐发期的学术成就,论述了方法论热潮、跨学科研究和域外研究等。第四章探讨了21世纪民文化22万字
- 会员本书从历史地理学和民族文化地理学视角,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划局限,以纳西族活动区域为对象,以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为断限,从纳西族整体观来研究文化演变的时空关系,选取纳西语言、东巴经文、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物质生活等文化因子,讨论综合文化区与周边文化区互动的关系,并探讨了三个文化亚区划分依据和差异特征。这是第一部以纳西族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地理学著作。文化28.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