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田石也就是白色的田坑石。它质地细腻、状如凝脂,微透明,颜色有的为纯白,有的白中带嫩黄或淡青。石皮越往里层,色地越淡,如羊脂玉般温润,萝卜纹、红筋清晰明显,有如血色红烟,丝丝缕缕飘逸于白绫绸缎之中,如冰似玉,石中的红纹分外醒目。可以说,白田石的上品绝不亚于田黄石。
红田石是红色的田坑石,根据成因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自然红”和“后天红”。“自然红”是“天生丽质”,原生自然就是红色,色如橘皮,红中带赭,所以也称橘皮田红石,它的石质细嫩凝润,微微透明,肌理中暗含萝卜纹,是很稀有的石种;“后天红”石农又称其为煨红田石,是后天炙灼煨烤所变,极为少见,因为经过火烤后,石质变得易裂,不能与“自然红”相媲美。
黑田石石质细嫩,富有光泽,肌理的萝卜纹呈流水状,产于铁头岭一带。
黑皮石又称“乌鸦皮”,色泽一般为桂花色,外表如漆似炭,皮色浓淡多变,皮层厚薄不一,呈块状或条状,外表的黑皮和里面的黄色反差极大。
灰田石是浅灰色或深灰色的田石。石质通灵透明,肌理萝卜纹清晰可见,多有黑点掺杂其间,泛有赭黄色。
花田石又称为“五彩田黄石”,是一种红、黄、青等杂色相间的田石。同样有石皮和萝卜纹,色彩缤纷,惹人喜爱。
2.水坑石
水坑石是产于寿山乡东南部处于潜水面之下坑洞中的寿山石。一般都是结晶石,因长期的水岩作用,呈透明状,光泽度高,一般呈蜡状光泽甚至油脂光泽,越是坑深的地方,所采石材越是透明晶莹,由于石料长期浸于水中,经受水的侵蚀,所以称为“水坑”。水坑石棱角分明,没有石皮,断口鲜艳,颜色内外一致,偶尔含有“萝卜纹”和“红筋”,质地比较坚硬。寿山石中的“晶”“冻”多出于此处。这类石头是寿山石中的上品石,比较好的有水晶冻、鱼脑冻等。
水晶冻产于坑头洞或水晶洞,由于肌理透明,宛如水晶,因而被称为“水晶冻”。其石质凝结,较为珍贵。因颜色不同又可分为白水晶、黄水晶、红水晶。白水晶以白如凝脂为贵,其产量较多;黄水晶色如琵琶,产量较少;红水晶色如桃花而透明。还有一种红黄相间的被称为“玛瑙晶”。
鱼脑冻呈乳白色,透明度较高,温润莹洁,肌理中带有纹理,像熟的鱼脑,所以被称为“鱼脑冻”。
坑头冻是坑头洞中所产的除归入水晶等冻以外的所有冻石的总称。这些石头产于坑头沙土中,由于地下水丰富,矿石久受侵蚀,因而多呈透明状,表面有光泽,石质稍坚,肌理有棉花纹及白晕点。这种石头温润可爱,纯洁通灵,常见的有红、黄、灰、白、蓝等颜色。有关坑头冻石,高兆在《观石录》中说:“水坑上品,明泽如脂,衣缨拂之有痕。”历代收藏家因其质纯而难得,所以对其倍加珍惜。其精品的身价不在田坑石之下。
桃花冻石质温润,油脂光泽。白色半透明状,肌理中含有粉红色或鲜红色点,有疏有密,浓淡掩映,就像桃花落入水中随波荡漾,时起时伏,娇艳无比。就像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中所说:“桃花一簇深无主,可爱深红间浅红。”清代的毛奇龄在《后观石录》中也称桃花冻:“如酿花天,碧花、红花嫣然,一名桃花天。”寿山石中除田黄石外,就属水坑最罕见、有百年珍稀之称的桃花冻了。
3.山坑石
山坑石分布于寿山、月洋两个山村,石质随脉系及产地的不同而各具特色。一般多以产地命名,或以色相取号。山坑石的品种和数量为寿山石之冠。现在所产的印材石料大部分都是山坑石。寿山矿区的主要产地是高山矿脉,高山是寿山村的主轴山,其寿山石石种最多、储量最大、开采最早;月洋矿区距寿山约十公里,产量相对较少,又称为加良山矿脉。
高山是寿山村的主轴山,高山矿脉是指寿山溪的源头,坑头的山上蕴藏着寿山石的地带。高山上的寿山石品种丰富,包括:(1)红高山石:红高山石是红色高山石的统称。按颜色的深浅浓淡可以分为桃花红高山石、美人红高山石、荔枝红高山石、晚霞红高山石、朱砂红高山石、酒糟红高山石、玛瑙红高山石等等。朱砂红高山石又名高山鸽眼砂石,质地微脆略坚,通体呈半透明,朱红的机体中布满了颜色各异的红色斑点,点中偶尔有金沙,闪闪发光,惹人喜爱。(2)大洞高山石,它产于古洞,位于和尚洞尾部下方,是明代僧侣开凿出的洞,因为洞深并且广,故称大洞。所产石材,性质坚硬,有红、白、黄等颜色,时有透明、半透明的晶冻出现。(3)白高山石:它是通体纯白的高山石的统称,其产量高于各种高山石。(4)黄高山石:是指纯黄色的高山石,石质细腻,纯洁如蜜蜡,上品者可以与田黄石相媲美。高山矿脉中比较有名的还有巧色高山石、高山冻石、高山晶石、掘性高山石、高山桃花洞石、高山牛角冻石、水洞高山石、新洞高山石、白水黄、太极头等等。
都成坑矿脉在寿山东侧的都成坑山。矿脉夹杂在坚硬的围石中间,被称为“粘岩性石线”。此石的结晶性较高,质地比较坚硬,透明性强且富有光泽,肌理常有并列的弯曲条纹,如水波荡漾,并伴有灰色的石波和色斑。都成坑矿脉所产石种包括:都成坑石、白都成坑石、红都成坑石、黄都成坑石、花都成坑石、都成矿晶石、掘性都成矿石、鹿目格石、尼姑楼石、月尾石、艾叶绿石。
善伯洞矿脉在寿山村东南部寿山溪下游,与都成矿山隔溪相望,同月尾山相邻。善伯洞也称八仙洞。清朝咸丰、同治年间,石农善伯在此洞采石的时候不幸在塌方中被压死,后人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字为此洞命名。善伯洞石石质温润细腻,半透明,肌理多含金沙点和粉白状“花生糕”,颜色极多。人们常称赞其:“红如桃花,黄如蜜蜡,白如水晶,赤如鸡冠,紫如茄皮,种种俱备。”善伯洞矿脉产石主要种类有:红善伯洞石、白善伯洞石、黄善伯洞石、银裹金善伯洞石、善伯晶石、善伯尾石等。
加良山矿脉位于寿山村南面约8公里的加良山一带,在都成矿山的南面,又称月洋矿脉。加良矿脉所产的寿山石品种有:芙蓉石,它出产于月洋山顶峰。石质极为温润、细腻,虽然不太透明,但是非常娴雅。比石开采于明末清初,其以“玉而非玉”的特质备受文人雅士的宠爱。另外还有红芙蓉石、黄芙蓉石、半山石、芙蓉青石、白芙蓉石、红花冻芙蓉石、峨眉石等。
(二)寿山石的历史和现状
福州寿山石品种繁多,石储量丰富,五彩斑斓,温润可人。这种天赐的瑰宝,经过上千年的日月熏陶、风雨滋润及历代名家的心摹手追,塑造出不少形神兼备、美妙绝伦的艺术珍品,集自然美与艺术美为一体,其所体现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积淀早已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中国之“国宝”,在中外交往及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寿山石的开采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甚至是刀耕火种的石器时代。1954年,从福州桃花山南朝(420—589年)墓葬出土的石俑“卧猪”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寿山石雕实物。由此可见,早在1500多年前,寿山石就已被开采利用。唐朝时国力强盛,佛教昌兴,寿山僧人刻制的寿山石佛像、香炉、念珠等流传到各地,影响很广;宋代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福州成为沿海重镇,出现了寿山石雕刻的作坊。福州地区宋墓出土的各种寿山石俑,数量很多,品种丰富,有文臣俑、武士俑、侍女俑和动物俑等;元明之交,以“花乳石”治印盛行,寿山石章应运而生。在这一时期,寿山石章的钮头雕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雕刻刀具演变,技法渐趋成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明朝出产的寿山石品种已相当多,当时人们最推崇的是艾叶绿与芙蓉石;清朝是寿山石雕的鼎盛时期。康熙年间的杨玉璇、周尚均艺冠当时,他们的许多佳作被进贡到宫廷秘藏。同治年间的潘玉茂、林谦培继承杨、周之法,发展形成“西门”与“东门”两支艺术流派,影响深远。“西门派”以刻制石章为主,造型古朴、刀法浑化、追求传神韵味。“东门派”以刻制圆雕为主,善于利用石形与俏色,刀法矫健,讲究层次深;清朝宫廷收藏寿山石雕甚丰,以乾隆皇帝御用的“田黄三连章”最为珍贵,堪称瑰宝。传说慈禧太后的田黄石章,常藏于贴身的兜内,寒冬腊月将田黄石章置于结冻的印泥上,不久即可钤用,有田黄石能化冻印泥之说。这个时期田黄石身价百倍,上至皇族、下至庶民都视为珍宝。寿山石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是其他彩石所望尘莫及的。近代的林元珠、林文宝、郑仁蛟、林清卿、黄恒颂等都继承发展了石雕艺术。郑仁蛟使圆雕人物、动物别具一格;林文宝创作的各种印钮,千姿百态,自成风格;林清卿独辟蹊径,将中国画融入薄意雕刻,精妙绝伦。改革开放更给寿山石雕带来了无限生机,国内外客商蜂拥而至,开采、雕刻、经商的从业人数大量增加,寿山石雕遍地开花,争妍斗艳,进入有史以来最为兴旺的黄金时期。
(三)寿山石如何保养
寿山石属于叶蜡石,石质滋润、富有光泽、硬度较低。一些品种在开采时,因爆破震动,结构易遭受破坏,产生裂纹,如果不加养护,日久天长就会枯燥易损,因此,自古以来就有“以油养石”的说法。
寿山石的养护,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润泽,切忌高温。无论是原石还是雕品,都应该避免阳光暴晒和高温环境,要保持其润泽。
2.开料水磨,谨防燥裂。石料在打磨时,以水锯、湿磨为宜,如果需要在砂轮上打磨,则应预备一盆清水,待石料摩擦发热时,及时用冷水降温。
3.原坯石料,应用木盒装放。经过去皮、除污、清杂质,制成原坯后,应当分出品种、档次和块度,置放在木质的盘盒之中。
4.雕刻成品,除尘保洁。经过雕刻加工的寿山石雕成品,适宜陈列在室内。清理时要用细软的绸布轻轻擦抹。
5.印章摆件,适宜摩玩。寿山石印章和小摆件,最好经常用手摩挲抚玩,使石面附着一层极薄的手油,这样,久而久之,石质便会古意盎然。
6.打蜡油养,因石而异。并非所有的寿山石都可以不假思索地油养。不同品种的寿山石,保养方法是不尽相同的。
7.精选油料,切忌随意。保养寿山石最理想的油料是陈年白茶油。其次是花生油、芝麻油,但这两种植物油色浊性浮,容易使石色泛黄而无光。
(四)寿山石文化
寿山石文化是闽越民族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寿山石及寿山石雕刻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寿山石雕刻艺术植根于闽越,历经历代艺人的艰辛探索,已经形成了寿山石雕的独特风格,尤其是由于我国历史的变革,中原民族大量迁徙,使中原文化和闽越文化大结合、大融通。广大石雕艺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悟性,吸收了整个民族文化的精髓,把雕刻艺术置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大熔炉中提炼。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寿山石雕刻艺术,已不是其原始意义上的雕刻艺术了,更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北京和台湾故宫博物院都收藏着很多寿山石雕珍品。康熙、雍正、乾隆、咸丰、慈禧太后等都有寿山石玺印,乾隆皇帝御用的“田黄三连章”与其他四件寿山石珍品在1997年被邮电部选为国家名片。民族英雄林则徐曾亲自篆刻用以自勉的寿山石章“浮生宠辱君能忘,世事咸酸我亦谙”。著名画家徐悲鸿、文学家郁达夫、冰心等都对寿山石情有独钟,收藏了一些寿山的石章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