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老太太,住在茫茫青山之间的一个角落。她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住处,为的是躲避街坊和邻居,以求得安静而又平和的快乐时光。在夏季的一天,有个陌生人路过老太太那里,想讨一杯水喝,便敲响了老太太家的门。老太太问他从哪里来。陌生人说,他是从波士顿城过来的。听他这么一说,老太太顿时惊讶地叫起来:“天啊,您住的地方,那么遥远,不会感到很孤独吗?”
在老太太的观念中,与她的小木屋相比,波士顿就是一片原始落后的地区。她的小木屋虽然总是经历风吹雨打,却是她心中的天堂,甚至是宇宙的中心。与她的想法一样,人世间的大部分人莫不如此。
正如那位老太太,我们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每个人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喜欢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一切。而其他人正确、明智与否,在我们看来,唯一的判断方法就是,看他们对我们是否惟命是从,与我们的意见或想法是否完全一致。这时候,就自身所持的评判尺度和思维模式而言,或许很蛮横、专制和狭隘,但是我们一点也不在乎。
在中国,人们在冬季穿棉衣,夏季穿单衣。一年四季,人们随着季节的交替而不断更换服饰。他们很少有不按时节换衣服的时候,其做法相当刻板、机械。还有,他们会遵照某一个人的意志,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共同更换衣服。诸如此类的做法,还有很多。对此,我们不但感到可笑,而且对其冷嘲热讽。然而,只要去美洲或者欧洲转一圈,就不难发现,那里有很多贵妇人或盲目或刻意地追求新奇的服饰。尽管自称很有修养,但是在“时尚”外衣的追捧下,她们所做出的极端行为,与中国人的习惯相比,其实没有什么两样。如果说有区别的话,那么,两者之中,谁的做法更为理智一些呢?
在您做出一个合理的判断之前,可以仔细看一看,欧美妇女们曾经自然而又优雅的线条,现在变成了怎样一种奇形怪状的轮廓。当然,您也可以思考下面的一些情况:
在欧洲和美国,占人口总数一半的妇女,竞相追逐一种奇特的服饰,而这种衣服很有可能发源于巴黎或者伦敦的贫民窟。与她们不同,中国人遵照某一个人的意志,在季节交替的时候,在同一个时间里集体换服装。欧美人和中国人对比,谁对谁错呢?
当然,在评判他人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少一些偏见和有失公允的论断,而努力做到全面了解他人。不用说,如果我们能时时处处反思自己,并用一种别人看待我们的眼光来重新打量一下自己,那么情况就会比现在好很多。如果我们还可以立足更高远的境界——一个更为准确的视角,使用一种更加理性、标准的人的眼光,审视和评判我们自己和他人的时候,那么情况就会变得比刚才所说的还要好。只有拓宽视野,我们才能获得更为准确而合理的判断。也唯有如此,人们彼此才会更加宽容和友爱,也才能更好地相处。只有达到这个程度,人们才会真正认识到人之所以为人的伟大价值。然而,现实的情况却不是这个样子。
与全面、正确地了解中国人相比,批判和指责中国人,明显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不管是东方也好,西方也罢,彼此之间接触太少;对于双方的历史,彼此都知之甚少。目前我们所拥有的关于中国的知识,不是从事实中求得的,而是从想象和猜测中得来的。鉴于此,我们很容易会对中国人产生误解。不过,他们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民族。在中国人眼里,与任何虚幻的臆造和猜想相比,现实生活是如此妙趣横生和丰富多彩。有一些矢志不渝的研究者,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认真地研究着中国人。然而,吸引他们这样做的,是中国人的真实生活,还有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和社会习俗,而不是被一般人所歪曲丑化且为人所知的中国人的愚蠢笨拙,尽管他们的那一套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等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且有些迂腐落后。
写作本书的目的,既不是为了道歉或者忏悔,也不是为了辩护,更不是为了批判,或者与之相反的大肆鼓吹赞歌。我曾经在中国居住过很长一段时间,也同他们各个角落、各社会阶层的人们打过交道,并与其中一部分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这期间,我接触和了解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并有一定的认识和体会。这本书所写的,正是我的感悟和心得。这本书的写作,完全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而不是我个人的主观臆断。我在书中描写和论述的一些现象,是中国人社会生活中很重要而又奇特的一部分。之所以要向读者展示这些,是为了说明为什么在西方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某些特定的思维模式和风俗习惯,而在中国人看来却是如此稀疏平常,甚至是理所当然的。总而言之,这本书所展现的是真正的中国人。它所使用的勾勒手法,是一种独特的大视角和粗线条。
为了使得书中所描述的内容,更加贴近生活,生动有趣,也为了让读者更易于接受和理解,我们在每一个章节安排了很多小插曲。每一个小插曲,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没有一点夸大其词的成分。在必要的时候,作者本人可以将每一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涉及的相关人物,做一番细致的罗列。
中国人身上有很多缺陷和不足,但是他们也有很多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性格特点,令人钦佩,也值得我们学习。他们身上的优势和短处,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相互衬托,显得很有趣味。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东西必然会发生变化,并不断地保留下去。它们的变化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迅速,尽管它们不乏旺盛的生命力。但是,不管是谁,只要对中国人有了一个全面而又深刻的了解,就会明白: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这个国家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这个民族终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何天爵
1895年1月写于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