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造物在前,企业家精神在后
- 失落中的崛起:日本商业的突围与重生
- 陈伟
- 2412字
- 2016-05-05 15:15:58
大概两年前的夏天,我去厦门采访一家知名卫浴制造企业的老板,他的办公室庞大、空旷、华丽,墙上挂满了各种奖状,大都是当地政府对公司在技术层面不懈追求的鼓励。这位老板身材矮小,语速惊人,说起话来散落在额头上的硕果仅存的几根儿头发总是随着语速而颤动飘扬。他也热爱喝茶、吸烟,自豪于茶烟高昂的价格。
这大抵是福建商人共同的特质,他们还有其他的相同之处:比如,大都是白手起家,学历不高,经过贫寒的少年时代,走街串巷贩卖产品,不到中年就能赚取可观的财富……
如今他们销售的产品,也有类似之处——价格便宜,便宜,还是便宜。
这位老板向我介绍说公司申请了诸多专利,具体数字已经记不清楚了,唯一还留存在记忆中的是,他说自己一直在申请智能马桶方面的专利,但由于考虑市场需求不大,所以没有商业化。他以为,马桶智能化是早晚的事儿,手中握有专利,就会有新的机会。
机会总是擦肩而过,就在中国人热衷于购买日本马桶盖,并且想尽办法从日本买马桶盖回来之后,机会还是留给了别人。不知道当年我拜会的那位老板如今心情如何?
他为什么会错失机会?是因为他的思维形成了定式,要想赚钱,就要便宜。
在中国南方坐落着无数这样的工厂,打火机、眼镜、指甲剪、皮鞋、服装……便宜的产品源源不断地流出,同时,这些工厂也源源不断地倒闭。
万人测试一款马桶
即使在国内,日本TOTO的马桶销量也一直居高不下。它的生产基地也坐落在中国南方的城市边缘。自从TOTO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山寨者就前赴后继,但至今都没有超越者。不久前,TOTO全球总裁这样解读为何他们的产品难以山寨:“虽然中国也有智能马桶,它们也似乎想模仿我们的产品,但TOTO有一项独特的陶瓷制造技术,让我们的产品看起来更加洁白、华丽,这些技术中国公司还没有人能掌握。”他还耐人寻味地补充说,其实这项陶瓷技术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宋朝。
而TOTO另一个制胜的“葵花宝典”是不断改进自己的技艺,不断完善用户的体验。在某种维度下,这种不断改进与技术无关。比如,TOTO每次推出一款新的马桶,都会让全体员工(1万多人)挨个儿测试水温,以此寻找最佳的温度。为此每年都有很多员工被水烫伤,菊花残,满地伤。
这种看起来简单粗暴的改进方式可能就是日本企业家的精神,也或许就是我们所说的“工匠之心”。
日本恐怕是这个世界上最具备工匠之心的国度。德国也讲匠心,但只有日本人把匠心上升为一种信仰。
古代铸剑师在工作之前,会进行一套复杂的仪式,他们相信利剑之中应该注入武士的精神。
松下幸之助在一个又一个幽深的黑夜里叩问产品中为何缺乏人性。稻盛和夫也说,他在深夜能听见产品自己在哭泣。
电影《拉面女孩》中那位拉面店老板面对技艺已经成熟的学徒说,你的汤里没有灵魂。
这种根植于日本民族性中的造物精神源远流长,并且成功地嫁接进了日本近代化的新历程中。近代之后,日本企业家与欧美西方企业家最大的区别在于,在尊重管理技巧和组织架构西方化的前提下,依然坚持东方哲学中倡导的精神的力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不该征服自然,而是融合于自然;产品或者是物,也应该是自然的衍生品,人与物交相辉映,不存在谁是谁的主宰。
所以,无印良品追寻产品、材质本身的力量,设计掩藏在材质的背后,悄然无声。在日本,评价一个设计师的地位,不在于他的作品多么花哨,而在于他能否把自然之伟力完美地呈现出来。所以,简洁的设计只是一种表象,精神与自然和谐共生,灵魂与世界同步前行,才是日本产品的内核。
难怪原研哉感慨,无印良品畅销世界,但鲜有人知道其内在的价值。而这种造物精神隐藏在日本产品之中,你只是觉得它们美好,却难以洞悉其根源。
而这基本上就是日本企业家精神最为重要的支撑。日本媒体在评价索尼公司连续下滑的业绩时,异常痛惜地说:“这家公司背离了工程师的精神,滑向了深渊。”
而那些依然成功的企业家无不是贯彻了造物的情怀。柳井正缔造的优衣库自称是一家技术公司,他通过不断改进服装的材质而成为日本首富;丰田汽车也和TOTO一样,他们即使是推出一款新的座椅,都要经过几千人测试,寻找到最舒适的款式;而任天堂的前身是一家骨牌公司,他们认为骨牌应该是美好的,所以他们制造了当时日本最为精致的扑克牌……
日本企业家恋物,于是才创造了无数让人惊叹的产品。日本企业家恋物,于是他们才会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直到能让产品包含泪水和灵魂。
也是因为日本企业家恋物,7-Eleven的创始人才会要求每一个店员都要熟知每一个产品的特质,然后介绍给消费者。
造物的情怀
正因为对造物的无比尊重,才让日本企业家热衷于持续改善技艺。他们甚至可以一生只做一件事,并把这件事做到极致。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日本理论叫“断舍离”,其实,“断舍离”并非日本人的习惯,恐怕只是媒体的炒作。日本企业家相信“守破离”——坚守技术,不断精进,然后打破它,离开它,完成创新。
这个过程如此漫长,以至于让日本企业被诟病为缺乏创新,这恐怕也是事实。我一直反对日本企业完美的论调,但我坚信,中国的企业家目前最缺乏的不是技术、资金和人才,缺乏的是对于匠心的推崇。他们的脚步太快了,所以他们的产品没有灵魂,只有躯壳。
中国的马桶与TOTO的最大区别,可能就在于那个万人测试的过程,但中国大部分企业家不愿意花费时间去做这件事,因为他们缺乏工匠之心,缺乏对产品的尊重。
最后说说这本书,它描述了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商业崛起的历程,也记录了泡沫经济崩塌之后,日本企业家的自我救赎。这是日本近代化之后最为悲壮的两次变革。他们在废墟中重建,在绝望中徘徊,然后选择向前走。他们对于造物的坚守,使得他们具备了对于极致的追求,他们当然也有缺憾,但值得记忆。
为了写就此书,我深入日本很多企业的内部,观察他们对于持续改进的偏执,观察他们对产品的细心打磨,观察他们对商业模式的不断洗礼。这是一个奇妙的过程,我深刻地感受到,日本企业与中国公司似乎只差一点点,似乎只有一线之隔,但这个隔阂依然需要中国公司多年努力才能造就。
陈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