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刮痧健康疗法

刮痧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具有易懂易学、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安全无副作用、疗效显著等特点,因此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受大众喜爱。特别是在当今健康养生越来越受到关注的情况下,更多的家庭开始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自我保健和治疗。

刮痧疗法的历史发展

刮痧的源头最早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远古时候,当人们患病时,不经意地用手或石片在身上抚摩、捶击,有时竟然使病情得到缓解。时间一长,自然形成了砭石治病法,这也就是“刮痧”的雏形。刮痧在古代又称“刮治”,到清代被命名为“刮痧”,而后此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明代医学家张凤逵认为,毒邪由皮毛而入就会阻塞人体脉络,阻塞气血,使气血不畅;毒邪由口鼻吸入也会阻塞络脉,使络脉的气血不通。这时就可以运用刮痧疗法,将刮痧器具在经络穴位上进行刮拭,直到刮得皮下出血,通过发汗使汗毛孔张开,痧毒就这样被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刮痧是民间中医疗法的精华

“痧”一方面是指病邪的痧,这里泛指由于邪气侵入人体,孔窍闭塞、经脉阻塞、气血凝滞,从而产生的头晕头痛、耳热倦怠、胸口气闷、四肢乏力、上吐下泻等症状。另一方面,“痧”也是病症的表现。这类表现多是体表出现各种红紫或紫黑的痧点或痧斑,可以看作是邪气闭阻不能外达的表现,能够用来帮助诊断和治疗。

简单地说,刮痧就是用手指或各种边缘光滑的工具,蘸上具有一定治疗作用的刮痧介质,在人体表面特定部位反复进行刮拭,使皮肤表面出现淤血点、淤血斑或点状出血,也就是所谓的“出痧”。如果用刮痧器具刮拭经络穴位,就可以通过良性刺激使营卫之气得到充分发挥,经络穴位处充血,局部微循环得到改善,从而发挥出刮痧祛邪扶正、舒筋活络、祛风散寒、清热除湿、活血化淤、消肿止痛、增强抗病能力和免疫机能的作用。

刮痧疗法的五大功效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讲,刮痧是通过刮拭一定部位来刺激皮下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促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以此来发挥系统的调节功能。刮痧通过刺激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加强了血循环流量,增强了人体的抗病能力。

镇痛作用

刮痧对头痛、神经痛、风湿痛等各种痛证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刮痧的镇痛作用与一般的镇痛剂相比,具有见效快、作用持久、不用担心产生药物依赖的优点,最大的好处是不会对肝肾造成损害。

活血化淤

刮拭局部或相应的腧穴,可以调节局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调节组织间压力。刮拭的刺激作用可以使身体局部产生热效应,“血得热则行”,血液的运行速度加快,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从而可以改善局部新陈代谢,起到活血化淤、祛淤生新的作用。

发汗解表

刮拭皮肤表面,使皮肤出现充血,这时毛细血管扩张,也就是机体的腠理已经开泄,邪气就可以从开泄的腠理中泻出。由于刮痧促使汗腺充血,皮肤汗孔开泄,血液及淋巴液循环加快,皮肤的渗透作用得到大幅提高,有利于祛除邪气,使风寒、痰湿、淤血、脓毒等病邪排出体外。

调整阴阳

刮痧是通过腧穴配伍和一定手法来实现对人体平衡阴阳的治疗手段。刮痧治疗的关键就在于根据症状属性来调节阴阳的过盛或过衰,使机体“阴平阳秘”,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美容排毒

在面部进行刮痧,可以使血管扩张,促使血流速度加快,局部组织营养增强,促进皮肤组织细胞的生长,使体内所淤积的血液、秽浊之气得到宣泄,达到去黑、去黄气的目的,清除了面部的有害物质,就能保持面部的红润细腻。

刮痧后的正常反应

刮痧后,对于局部皮肤有微热感、出现颜色不同、形状不一的痧象等反应,患者都不必惊慌,这些都是刮痧的正常反应。

刮拭部位出现不同颜色形态的痧,颜色有鲜红色、暗红色、紫色及青黑色。形态有斑块状、水疱样、包块状或结节状。

刮痧半小时后皮肤表面的痧逐渐融合,呈现出一片的痧,深部色块样的痧逐渐消失。12小时后,色块样的痧变成青紫色或青黑色。

5~7天后痧点慢慢消退。胸背部、上肢部、颜色较浅的痧都容易消退,腹部、下肢部、颜色较深的痧则不容易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