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与气候之最
世界“寒极”
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是南极大陆的南极点附近。科学家在南极点附近测到的最低温度是-89.2℃,即使是南极点的年平均气温也在-49℃左右,可见南极点的确是够冷的,这样的温度在世界上除南极点以外的其他任何地方都是不可能有的,所以科学家把南极点称为“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
南极也许是太冷了,以至于那里根本没有春夏秋冬四季这一说,如果仅仅从温度上划分的话,南极的季度只分为暖季和寒季。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是南极的暖季,这一段时间内南极内陆的月平均温度在-34~-20℃之间;每年4月到10月是南极的寒季,这段时间内南极内陆的气温波动很大,一般在-70℃~-40℃之间变化。
南极之所以这么冷,不仅仅因为它处于地球极点,还因为南极表面都是白茫茫的冰块和冻雪,这些冰块和冻雪把吸收到的太阳辐射的90%的热量都反射到宇宙中去了。
世界“旱极”
世界上最干旱的地方在南美洲智利共和国北部的一个沙漠里。据说那里在1845~1936年的91年里没下过一滴雨,奇怪吧!科学家称这里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方。
科学家原来也很纳闷:智利的西部就是浩瀚的太平洋,本应该是多雨的地区,怎么会成为世界上最干旱的地方呢?经调查才发现,智利北部的这个沙漠正处于副热带高压地区,智利又正好是秘鲁寒流必经之处,寒流的温度自然很低,这就使得那里的空气状况常年处于一种很稳定的状态,空气运动就很少,阻止了水汽的进入,自然降水也就少了。
世界“雨极”
印度阿萨姆邦的乞拉朋齐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上雨量最多的地方。它在1861年一年就有了当时称为世界上雨量最多的地方纪录的20447毫米的降雨量,在这以后的100多年里,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降雨量超过这个记录,就在人们对乞拉朋齐这么巨大的降雨量暗暗称奇时,乞拉朋齐在1960年8月~1961年7月这一段时间内又有了26461毫米的降雨量,远远地超出了它在1861年的纪录。
乞拉朋齐有这么大的降雨量和它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乞拉朋齐正处于印度洋最潮湿的地区,而印度洋本身就是世界最潮湿的地区,潮湿的西南季风在喜马拉雅山没有了去路,经过一系列的空气运动变成雨滴降落在了乞拉朋齐。
世界“热极”
一般来讲,温度要是超出一定的限度,我们就会难以忍受!我们一般在35℃左右就会感觉到很热。可是,在地球上有些地方,那里的温度高得让人不敢想象!比如,中国新疆地区的吐鲁番盆地附近,那里夏天的温度相当高,自古就有“火焰山”之称!1941年,有人从那里测到了47.8℃的高温!有人立马断定:这里就是世界上最热的地方了!
可是,还有比这更高的记录呢!阿尔及利亚的瓦拉格拉地区早在1879年7月就测到了53.6℃的高温,这可不是“火焰山”的47.8℃能赶得上的!然而这还不是最高的!1913年7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岱斯谷出现了56.7℃的高温,比瓦拉格拉的53.6℃又高出了3.1℃!然而,到目前为止,在这场较量之中最终取得胜利的是利比里亚的加里延,那里在1922年曾经出现过57.8℃的绝对高温,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什么地方能超过它!
世界上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
世界上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埃塞俄比亚的达洛尔。这个地区一月份的平均气温为26℃左右,7月份的平均气温为35℃,全年平均气温为34.4℃。一年到头,几乎天天都是盛夏。
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方
雷电交加、大雨滂沱的天气是在厚厚的积雨云条件下,通过大气垂直对流而形成的。这种自然现象集中出现在低纬度地区,比如印度尼西亚、非洲中部、墨西哥南部、巴拿马、巴西中部等。其中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为世界上雷雨天气最多的地方。爪哇岛西部的茂物市,每年约有330个雷雨天。1916~1919年4年内,茂物市曾出现平均每年332个雷雨天的最高记录,打雷次数在数千次以上,号称世界“雷都”。因为雷雨天气很多,所以那里气候凉爽,常年平均气温25℃左右,是著名的避暑胜地。
茂物地处赤道附近,南面紧挨多座火山,大气的热力对流相当旺盛,再加上从爪哇海来到这里的湿热气团迫于地形所阻而急剧上升,极易形成积雨云。茂物每日的天气变化很有规律:上午天气晴朗;中午,积雨云愈积愈厚;午后,瞬间便雷电交加,暴雨倾盆;很快就雨过天晴了,雨后空气特别清新,行人身上被淋湿的单薄衣着很快也就晒干了。
最重的冰雹
冰雹即空中降下的圆球形或圆锥形的冰块,多在夏季和春夏之交伴随雷阵雨而来。冰雹直径一般为5~50毫米,最大的可达10厘米。小的像绿豆、黄豆,大的像核桃、鸡蛋。在1970年3月9日,美国堪萨斯州科菲维尔的一次降雹中,有一颗冰雹重达750克,是当时最重的冰雹。目前有记录的最重的冰雹出现在孟加拉国。在1986年4月14日的一场冰雹中,有一颗冰雹重达1千克。那场冰雹导致孟加拉国高帕尼地区92人丧生。
冰雹的中间是雹胚,一般是个小冰粒,外面包裹着一层透明、一层不透明的冰层,好似夹心饼干一样。这种透明与不透明的交替层,可达4~5层,最大冰雹的直径有10多厘米。
世界上降雪最多的地方
北方的冬天,如果不下雪,就会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在下雪天,赏雪、滑雪是一大乐趣,但是如果雪下得太多,也会造成灾难。1977年2月,美国伊利湖旁的布法鲁港下了一场大雪,这场大雪掩埋了许多小轿车。然而,布法鲁不是世界上下雪最多的地方。世界上一年中下雪最多的地方是美国首都华盛顿,年降雪量达1870厘米。
华盛顿之所以下这么多的雪,主要是因为它满足下雪的两大条件。一是温度要下降到0℃以下,二是要有充足的水汽。华盛顿离大西洋、五大湖都不远,水汽来源十分充沛;同时,来自格陵兰岛的冷空气常常经过这里,使这里的温度大幅下降,因而这里成了世界上年降雪量最多的地方。
最大的雪花
我们常见的雪花很小,通常在0.05~4.6毫米之间,重量只有0.2~0.5克。但是,有些大雪花远远超过这个范围。目前有记录的世界上最大的雪花出现在美国。1887年1月28日,美国蒙大拿州基奥堡的一位农场主马特·卡里曼发现了一个巨大无比的雪花。经过测量,发现这片雪花宽38厘米、厚20厘米。他在《天气回顾》杂志描述这片雪花时说“它比奶锅还大”。
世界上闪电最多的国家
闪电是云与云之间,云与地面之间,或者云层内部的强烈放电现象,一般发生在积雨云中。
巴西是世界上闪电次数最多的国家。巴西国家太空研究所公布的资料显示,每年在巴西记录到5000万~7000万次闪电,每年约有100人死于雷击闪电,每年因闪电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亿美元。巴西之所以会有如此频繁的闪电,是因为那里有广阔的热带雨林,空气潮湿,很容易形成积雨云。
值得一提的是,巴西没有一个居民点进入世界十大“闪电”城市。位居十大“闪电”城市之首的是东非卢旺达的坎梅姆贝市,占居第二位的是非洲中部刚果的博叶德市。
世界上阳光最多的地方
世界上的观察者已经达成共识:世界上日照时间最长的地方是地处北非的撒哈拉沙漠的东部地区。有观察数据显示:撒哈拉沙漠东部地区的年平均日照时数大约有4300小时,平均下来,每天有11小时45分钟的时间能见到太阳光。这在世界上是绝对的日照时间最长的地方,所以撒哈拉沙漠东部地区所享受的太阳光最多。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方,没有地表水汽蒸发,也就没有能够遮住太阳的云彩,再加上撒哈拉沙漠地处赤道附近,日照时间本来就长。
世界上看彩虹的最佳地点
檀香山,又称“火奴鲁鲁”,是美国夏威夷州的首府。那里是世界上看彩虹的最佳地点,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彩虹,因而被称为“彩虹之城”。伫立在威基基海滩的酒店就干脆把彩虹涂到外墙上,时刻提醒大家现在身处的就是被称为“彩虹之城”的檀香山。
檀香山北倚由火山溶岩形成的库劳山,南临太平洋,气候温和宜人,2月平均气温22℃,8月平均气温26℃,四季草木苍翠,空气清新,风景优美。因此檀香山是非常受欢迎的旅游胜地。
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彩虹出现在雨后的天空,它是在太阳光穿过雨的颗粒时形成的。太阳光经过雨滴的折射会形成七色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只有在雨后出现太阳时人们才能看到彩虹。
彩虹的形成原理
年温差最大的地区
世界上年温差最大的地区位于俄罗斯的上扬斯克。上扬斯克又译为“维尔霍扬斯克”,位于西伯利亚东北部亚纳河畔,东南距雅库茨克约900千米,地处北极圈以北。11月末至次年2月末,昼夜平均气温低于-40℃,绝对最低温曾达-71℃,为北半球寒极之一。也是世界上年温差最大的地区,最大的年温差达107.7℃。
俄罗斯奥伊米亚康盆地的村庄位于西伯利亚东北部因迪吉尔卡河上游,是北半球“寒极”之一,也是世界上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地区之一。12月至次年1月,昼夜平均气温均低于-45℃,有的年份甚至在-60℃以下,绝对最低气温曾达-71℃,绝对年温差达101.8℃。
年温差最小的地区
世界上年温差最小的地区是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基多位于赤道以南安第斯山区皮钦查火山东南麓的谷地中。那里气候温和,全年温度都在13℃~14℃之间,年温差只有0.6℃。
最大的风浪区
好望角的英文名字是“Gap of Good Hope”,它的意思是“美好希望的海角”。其实它最初的名字是风暴角,因为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风浪区。好望角位于非洲最南端,是开普敦省西南部开普半岛南端的多岩石海岬。好望角以气候恶劣、多暴风雨、海浪汹涌而闻名于世。来自印度洋的温暖的莫桑比克厄加勒斯洋流和来自南极洲水域的寒冷的本格拉洋流在这里汇合。
强劲的西风急流掀起的惊涛骇浪常年不断。冬季还会出现“杀人浪”,海浪前部犹如悬崖峭壁,后部则像缓缓的山坡,浪头高达15~20米,还不时加上极地风引起的旋转浪,当这两种海浪叠加在一起时,海况就更加恶劣,而且这里还有一股很强的沿岸流,当浪与流相遇时,整个海面如同沸腾的水一样翻滚。航行到这里的船只往往遇难,因此,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航海地段。
风力最大的地区
南极洲不仅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也是世界上风力最大的地方。那里每年风力平均达到8级以上的大风天有300天,年平均风速19.4米/秒。南极风暴之所以这样强大,是因为南极大陆雪面温度低,附近的空气迅速被冷却收缩而变重,密度增大。覆盖在南极大陆上的冰盖中间厚、四周薄,形成了中心高原与沿海地区的陡坡地形。变重了的冷空气从内陆高处沿斜面急剧下滑,随着地势的下降冷气流下滑的速度逐渐加大,于是形成了强劲的、速度极快的下降风。
1972年,澳大利亚莫森站观测到的最大风速为82米/秒。法国迪尔维尔站曾观测到风速达100米/秒的飓风,这相当于12级台风的3倍,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有记录的最大风速。
最快最猛的强风
地球上最快最猛的强风是龙卷风。龙卷风是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旋涡,是在天气极不稳定的情况下空气强烈对流产生的。当积雨云底部出现下垂的漏斗状云时,它附近就会产生强烈的旋风。其风力可达12级以上,速度可达100米/秒。龙卷风一般伴有雷雨或冰雹。
龙卷风的生成与消失
1.云墙
这组图片清楚地展示了龙卷风形成的过程。龙卷风漏斗从雷雨云上降下,在其中心低压区,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一个云柱。
2.低压漏斗接触地面
龙卷风经过了满是尘土的农场,当龙卷风的底部接触到地面时,漏斗变成几部分,因为旋风和上升的气流带起大量灰尘,龙卷风底部四周变得昏暗不清。
3.逐渐消失
因为龙卷风强大的吸力,许多物体被抛到了天空中,当龙卷风的力量消失时,这些东西渐落回地面上。最终龙卷风会收缩,回到产生它的雷雨云中。
龙卷风持续时间短暂,一般只有十几分钟,最长只有一两个小时,但是其破坏力是惊人的。强烈的气流可以把汽车、树木、铁路、轮船以及建筑物抛起、掀翻、摧毁。龙卷风可以把房顶掀起来,一旦房顶被卷走,房屋的其他部分也跟着土崩瓦解。最强大的龙卷风能够把汽车卷起来,使其在空中横飞100多米。
最致命的烟雾
伦敦是一个多雾的城市,市区常常充满潮湿的雾气,因而号称“雾都”。20世纪初伦敦人使用煤作燃料,产生了更多的烟雾。1952年12月4日至9日,英国伦敦有3500到4000人相继死亡,其中主要是老人和孩子。原因是他们吸入非常浓的烟雾导致了急性支气管炎。
伦敦政府于1956年推行了《空气清净法案》,伦敦部分地区禁止使用产生浓烟的燃料。时至今日,伦敦的空气质量已经得到明显改善。
24小时内最大的降水量
留尼汪岛是印度洋西南部的一个火山岛。这里经常下大暴雨。目前有记载的24小时内的最大降水记录就出现在这个小岛上。1952年3月15日至16日,岛上锡拉奥地区24小时内的降水量为1870毫米,相当于每平方米1.87吨。1952年3月11日至19日,连续8昼夜暴雨,降水量达4130毫米;1964年2月28日,9小时内暴雨,降水量达1087毫米。
世界上日温差最大的地方
一天中温差最大的地方出现在美国蒙大拿州的勃朗宁。这个地区一天中的最大温差达到56℃,最高温度7℃,最低温度-49℃。
天空中最高的可见大气现象
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常会出现灿烂美丽的光芒。它轻盈地飘荡,忽暗忽明,发出红的、蓝的、绿的、紫的光芒。这种绚丽的景象就叫做极光。极光是由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与地球上层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
极光多种多样,五彩缤纷,飘忽不定,绮丽无比,是自然界中最绚丽多彩的景观。任何彩笔都很难绘出那在严寒的北极空气中变幻莫测的极地之光。最低的极光发生在海拔100千米的地方,最高的极光发生在海拔400千米的高空,是天空中最高的可见大气现象。
最早的人工降雨
在古代,人们靠天吃饭,从平民百姓到王公贵族都期盼风调雨顺,能有个好收成。到了近代,天气的好坏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的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旱灾和涝灾给农业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直到1930年,人们才开始用人工降雨的方法来控制所需的降水量。首次人工降雨是拉尔特教授取得的。他将干冰用飞机运载到2500米的高空,在飞行过程中投掷了近1/5吨的干冰碎块,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人工降雨。干冰具有独特的凝聚水蒸气的作用,可以使云中的水蒸气凝结,促使云层降水。
最早绘出全球风场分布图的人
第一个绘出全球风场分布图的人是美国海洋学家莫里。他曾参加美国海军,并做环球航行,后来因为腿部伤残被派主管海图和仪器库。在这期间他广泛搜集海风和海流资料,并据此绘制出领航图,缩短了航海时间。在此基础上,他于1948年绘制出世界主要风场分布图,以后又陆续绘制出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海图,并撰写出世界上最早的现代海洋学教科书《海洋自然地理》。莫里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水文学家和海洋学家。
热带山地气候分布的最北界
热带山地气候分布的最北界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即北纬29度30分。同时,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也达到了热带山地气候垂直分布的最高限,海拔2000米左右。这是沿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通道自南向北强大的水气输送影响的结果。
在北半球,热带气候带的分布平均在北纬23度30分,海拔1000米以下。然而,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热带山地气候带向北推进了6个纬度,并分布在更高的山地。许多典型的热带动植物都可以在大峡谷中发现。比如,爬行类动物中的蟒蛇、眼镜王蛇,鸟类中的棕颈犀鸟,哺乳类动物中的孟加拉虎、长尾叶猴,昆虫中的端齿棒鼻白蚁、金印度秃蝗,真菌中的黄白蚁伞、环柄香菇和大锁银耳,高等植物中的千里榄仁、阿丁枫和小果紫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