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提问:谁是我们生命中最大的敌人

很多时候,并不是自己被别人打败了,而是被自己打败了!摆正自己对待困难的心态,拿出自己对待问题的信心,鼓起自己对待未来的勇气。那么,看似阴森恐怖、力大无比的东西,只要自己能够坦然面对、冷静处理,最终都能化险为夷,完满解决。

我们的命运是谁在控制

我们的命运是由我们的内心所决定的,大部分的主动权在我们自己手中。

威尔逊先生和乞丐的故事便说明了这个道理。

威尔逊先生是一位成功的商业家,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公司小职员做起,经过几年的奋斗,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办公楼,并且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有一天,威尔逊先生从他的办公楼走出来,刚走到大街上,就听见身后传来“嗒嗒嗒”的声音,那是盲人用竹竿敲打地面发出的声响。威尔逊先生愣了一下,缓缓地转过身。

那盲人感觉到前面有人,急忙打起精神,上前说道:“尊敬的先生,您一定发现我是一个可怜的盲人,我能不能占用您一点儿时间呢?”

威尔逊先生说:“我要去会见一个重要的客人,你要什么就快说吧。”

盲人在一个包里摸索了半天,掏出一个打火机,直接放到威尔逊先生的手里,说:“先生,这个打火机仅仅卖一美元,这可是最好的打火机啊。”

威尔逊先生听了,把手伸进西服口袋,掏出一张钞票递给盲人:“我不抽烟,但我还是愿意帮助你。这个打火机,也许我可以送给那个开电梯的小伙子。”

盲人用手摸了一下那张钞票,发现竟然是一百美元,他用颤抖的手反复抚摸着钱,嘴里连连感激道:“您是我遇见过的最慷慨的先生,仁慈的富人啊,我为您祈祷上帝保佑您!”

威尔逊先生笑了笑,正准备走,可是盲人拉住他,又喋喋不休地说:“您不知道,我并不是一生下来就瞎的,都是23年前布尔顿的那次事故造成的,太可怕了!”

威尔逊先生一震,问道:“你是在那次化工厂爆炸中失明的吗?”

盲人仿佛遇见了知音,兴奋得连连点头:“是啊是啊,您也知道?这也难怪,那次光炸死的人就有93个,伤的人有好几百,可是头条新闻哪!”

盲人是想用自己的遭遇打动对方,争取多得到一些钱,于是可怜巴巴地说了下去:“我真可怜啊!到处流浪、孤苦伶仃,吃了上顿没下顿,死了都没人知道。”他越说越激动,“您不知道当时的情况,火一下子冒了出来,仿佛是从地狱中冒出来的。逃命的人群紧紧地挤在一起,我好不容易冲到门口,可一个大个子在我身后大喊:‘让我先出去,我还年轻,我不想死!’他把我推倒了,踩着我的身体跑了出去,我失去了知觉。等我醒来,就成了瞎子,命运真不公平啊!”

威尔逊先生冷冷地道:“事实恐怕不是这样吧?你说反了。”

盲人一惊,用空洞的眼睛呆呆地对着威尔逊先生。

威尔逊先生一字一顿地说:“我当时也在布尔顿化工厂当工人,是你从我的身上踏过去的。你长得比我高大,你说的那句话,我永远都忘不了。”

盲人站了好长时间,突然一把抓住威尔逊先生,爆发出一阵大笑:“这就是命运啊,不公平的命运!你在里面,现在出人头地了,我跑了出去,却成了一个没有用的瞎子。”

威尔逊先生用力推开盲人的手,举起了手中一根精致的棕榈手杖,平静地说:“你知道吗?我也是一个瞎子。你相信命运,可是我不信。”

同样遭遇了不幸,有人只能以乞讨混日子为生,有人却能出人头地。这不是命运的安排,而在于个人奋斗与否。

面对自己的不幸,屈服于命运,并企图以此博取别人的同情,这样的人只能永远躺在自己的不幸中,不会有站起来的一天。但不幸并不意味着失去一切,靠自己的奋斗一样可以消除自卑的阴影,赢得别人的尊重。为什么我们总是被自己打败

现实生活中,是否有人也在过着这样的人生:年轻时意气风发,屡屡去尝试,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屡屡失败。几次失败以后,不是抱怨这个世界不公平,就是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们不是不惜一切代价地去追求成功,而是一再地降低成功的标准——即使原有的限制已取消,但他们早已经被生活撞怕了,不敢再跳,或者已经习惯了,不想再跳了。人们往往因为害怕去追求成功,而甘愿忍受失败者的生活。

有一位叫灵的姑娘大专毕业后在一家跨国公司找到了一份办公室文案的工作。室友们在为灵高兴的同时,更多的是惊奇:当初这家公司在报纸上刊登的招聘启事,她们都看到了,但是前去应聘的只有灵一个人。因为招聘启事上清清楚楚写着:招聘文秘或中文等相关专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而灵她们只是专科生,且所学的会计专业与该公司要求的专业丝毫搭不上边。可灵却认为这是个机会,她一直喜欢写写涂涂,并经常有大大小小的文章发表于各类报纸杂志。虽然她知道当今一纸文凭在求职中的分量,但是文凭不能说明一切,关键还要看一个人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她相信自己能胜任这份工作。于是,在室友们不解的目光中,灵捧着自己的简历以及多年来发表的作品前去应聘。据说,那次的竞聘相当激烈,在高手如林的竞聘者中,灵是唯一的专科生,且专业不对口。然而,灵却脱颖而出了。

两年后,灵的室友仍有为找工作而东奔西走的,而此时的灵已是高级白领,拿着高出同龄人许多倍的工资。灵知道,自己能有今天,不仅是因为自己能胜任这份工作,还在于那种敢于尝试的勇气。

许多时候,打败自己的并不是我们的对手,恰恰是我们自己。

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他们的心里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暗示自己的潜意识:成功是不可能的,这个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心理高度”是使人无法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

我要不要跳?能不能跳过这个高度?我能不能成功?能有多大的成功?这一切问题都取决于自我设限和自我暗示!一个人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社会遭遇中,如何认识自我,在心里如何描绘自我形象,也就是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成功或是失败的人,勇敢或是懦弱的人——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自己的命运。你可能渺小,也可能伟大,这都取决于你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取决于你的心理态度如何,取决于你能否靠自己去奋斗。

所以,尽管你的一生会出现无数个对手,他们会用各种方式向你挑战,但到了最后,自己的心理与态度才是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打败自己内心的敌人

对于我们的内心来说,一般存有两股力量,一股力量使我们觉得自己天生是来做伟人的,另一股力量却时时提醒我们“你办不到”。这样一对矛盾的内部力量的斗争,在我们遇到困境与失败时,会变得更加激烈。我们每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疑和害怕失败。它们经常扯我们的后腿,不让我们去尝试,或在失败后给我们以打击;它们吸取我们的能量,使得我们只能使用我们真正能力的一小部分。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许多挫折与困难,而且还会经历失败,但要想使自己不垮下去,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战胜自己。有人说:唯一避免犯错和失败的方法就是什么事都不做。有些错误与失败确实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然而,“失败乃成功之母”。没有失败、没有挫折,便无法成就伟大的事业。聪明的人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而失败者一再失败,却不能从中获得任何教训,反而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

在许多时候,在我们的征途中,我们会觉得一切都完了,像生活走到了尽头,像人生的音乐从自己的生活中消失了。但是音乐依然在我们心中。不论在什么时候,不论在哪里,也不论我们的环境如何,我们的遭遇有多么不幸,生活的音乐始终不会不见。它就在我们的内心,只要我们注意听,就会发现它的美妙。华盛顿·欧文说:“思想浅薄的人会因为生活的不幸而变得胆小和畏怯,而思想伟大的人则只会因此而振作起来。”我们要想一直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前行,永远相信自己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这并不是要求你喜欢面对困难和不幸,但聪明的人会把它当作成长的机会。自信的人喜欢这种奋斗,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发展性格最好的方法。他们了解这些困难有助于建立勇气和恢宏的气度。自信心是战胜困难的关键。

实际上,自信的力量是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的,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自信始终伴随着我们。在我们跨出第一步时,我们就相信自己会走;在我们说出第一句话之前,我们就相信自己会说。因为我们先相信,所以我们会去完成它。反之,如果我们根本不相信,那我们就不会去行动,而许多机会便会这样从身边悄悄溜走。

自信的关键是自律。自信使我们能以智力、体力来迎接任何挑战,但那只有在我们能完全控制自己时才能达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克服自疑的心态,而使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我们不能等那个不肯定的自我给我们允许才行动,我们可以勇往直前地去做。

“上帝允许我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事,给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事,并给我智慧去区分它们的不同。”这个古老的祷告有助于我们分辨出自己该在何处用力,该在何处适可而止。有些限制是真的,不是靠你的毅力可以改变的。尼尔·奥斯汀天生一双变形的手,他的父亲说:“儿子,你是绝对没办法靠你的双手维生的,所以你最好尽力发展你的脑子。”尼尔承认并接受了自己的“限制”,成为了图书馆界的领导者和受欢迎的作家。

那些愤怒地跟天生限制过不去的人经常会变得刻薄和有挫折感,从而慢慢失去自信。因为他们怀有不真实的理想,所以经常会有“方桌腿放进圆洞中”的感觉。他们把一生的时间都花在无力改善或只能有限改善的事情上。经常的失败会把他们打垮,使他们失去起码的自信。这种人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注在“不可能的梦想”上,遭受打击是难免的。当然,“不可能的梦想”有时是伟大的和令人振奋的,但如果穷尽一生之岁月来追求一个不可能的梦想则是下下策。人们应该善于用“实际的梦想”来代替那种“不可能的梦想”,从而实现自我,取得成功。试着去挣脱命运的枷锁

乔治·萧伯纳创作的杰出戏剧,不仅使他获得“20世纪的莫里哀”之称,而且,“因为他的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精神,其令人激动的讽刺,往往蕴含着独特的诗意之美”,又使他于192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乔治·萧伯纳出身贫寒,但他没有屈服这种恶劣的环境,15岁便开始谋生,工作之余在美术馆、博物馆如饥似渴地填充自己富有想象的头脑,这种精神与很多人迷信人的宿命论比较起来,是多么的高贵。

大象,是世界上最强壮的动物之一,当一头年轻的野生大象被抓到时,猎手们会用金属圈套住它的腿,然后用链子捆到附近的榕树上。自然,大象会一次又一次地试图挣脱,但尽管它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还是不能成功。几天挣扎并且伤了自己之后,它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是徒劳的,最后就放弃了。从此刻起,这头大象再也没有挣脱过,即使“困住”它的只是一条小绳和木桩。

研究者发现,在一种被称为梭鱼的鱼类中也存在僵化的倾向。通常情况下,梭鱼会攻击在它范围内游泳的鲦鱼。有这样一个实验,研究者们把一个装有几条鲦鱼的无底玻璃罐放入有一条梭鱼的水箱中。这条梭鱼立刻向罐子里的鲦鱼发动了几次攻击,结果它敏感的鼻子狠狠地撞到了玻璃罐壁上。几次惨痛的尝试之后,梭鱼最终放弃,并完全忽视了鲦鱼的存在。玻璃罐被拿走后,鲦鱼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水中四处游荡,但即使当它们游过梭鱼鼻子底下的时候,梭鱼也继续忽视它们。因为一个建立在错误信念基础之上的死结,这条梭鱼会不顾周围丰富的食物而把自己饿死。

这两个试验是否给了你某些启示呢?当人类也像其中的大象和鱼一样进入了一个圈套,当他们不能够挣脱的时候,就会选择顺从和视而不见。一位教授曾说过,人类的思维过程其实就是自己为自己下套,当人们钻进了禁锢自己的圈套而产生思维定式时,人类的思想就再也无法自由了。

很多人突破不了思维定式,所以他们走不出宿命般的可悲结局;而一旦突破了思维定式,也许就可以看到许多别样的人生风景,甚至可以创造新的奇迹。因此,从舞剑可以悟到书法之道,从蝙蝠可以联想到电波,从苹果落地可以悟出万有引力……常爬山的应该去涉水,常跳高的应该去打打球,常划船的应该去驾驾车,常当官的应该去为民……换个位置,换个角度,换个思路,也许我们面前会出现一片新天地。

其实,在每个人的内心,失败的种子永远存在着,除非你介入其间将它砸毁。一个人体验到空虚之后,空虚就会成为避免努力、避免工作、避免责任的方法,也因此成为随波逐流生活的理由与借口了。

有人是“注定”要倒霉的,从这句话中,你会了解到,潜意识会把破坏性或负面的思考动力转化为实质的对应事物,正如潜意识会遵循并奉行正面或建设性的思考动力一样。正是这种心理导致出现了上百万人指称自己“不幸”或“倒霉”的奇怪现象。

有数百万的人会自以为“注定”要贫穷落魄,因为他们相信有某种奇特的力量超乎他们的掌握。他们是创造自己“不幸”的人,因为这一负面的思想,让潜意识接收从而转化为实质的对应事物了。

再次提醒你,只要你将想象转化为实质事物、把成功的渴望传输给潜意识,并满怀期待、由衷相信,转化的过程终将发生。你的信心、你的信念,正是主宰潜意识行动的因素。当你对潜意识进行暗示的时候,没有人能够阻挡你去“欺骗”你的潜意识。我们都可以化失败为胜利。请你从挫折中吸取教训,好好利用,就可以对失败泰然处之了。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

生活是不公平的,因为我们至今还没有看到一个完全公平的社会制度。在不断的生活斗争中,每一个人都会陷入成功与失败的漩涡中,在不断挣扎与抗争中,成功者选择自己拯救自己,因为他相信在不断与生活进行着抗争时,只有自己能拯救自己,只要有一丝的抗争勇气,就有一丝的成功希望。

在崎岖的生活之路上,我们需要不断地与环境斗争。其实,敌人已经那样了,关键在于你是否已经从心底否定了自己,要是这样,再舒适的环境也不会造就一个成功者。

有两个人同时到医院看病,并且分别拍了X光片,其中一个原本就得了癌症,另一个只是做例行的健康检查。

但是由于医生取错了片子,结果给了他们相反的诊断。那一位病况不佳的人,听到自己身体已恢复,满心欢喜,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居然真的完全康复了。

而另一位本来没病的人,经过医生的宣判,内心起了很大的恐惧,整天焦虑不安,失去了生存的勇气,意志消沉,抵抗力也跟着减弱,结果真的生了重病。

看到这则故事,真的是哭笑不得,因心理压力而得重病的人是该怨医生,还是怨自己呢?乌斯蒂诺夫曾经说过:“自认命中注定逃不出心灵监狱的人,会把布置牢房当作唯一的工作。”那个健康的人以为自己得了癌症,于是便陷入身患不治之症的恐慌中,脑子里考虑得更多的是“后事”,哪里还有心思寻开心,结果被自己打败。而真的癌症患者却用乐观的力量战胜了疾病,战胜了自己。

更多的时候,人们不是败给外界,而是败给自己。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绝望和悲观是死亡的代名词,只有挑战自我、永不言败者才是人生最大的赢家。

战胜自己就是最大的胜利。工作不顺利时,我们常常会找种种借口,认为是领导故意刁难,把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交给自己;认为最近健康状况欠佳,才导致工作效率不高……心想偷懒,却把偷懒理由正当化,总认为期限还有三天,明天、后天拼一下,今天不妨放松一下。

实际上,战胜困难要比打败自己相对容易,所以有人说:“我”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战胜自己靠的是信心,人有了信心就会产生力量。

人与人之间、弱者与强者之间、成功与失败之间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意志力量的差异。人一旦有了意志的力量,就能战胜自身的各种弱点。生命的价值在于什么

生命的价值在于探索。因此,生命的唯一养料就是冒险。

一个孩子到一座废弃的楼房里玩耍,听见一阵阵悲伤的哭泣声传来。孩子寻声找去,在一个角落里,有一个四四方方的铁笼,里面囚着一个瘦得皮包骨头的人,哭泣声就是他发出来的。“你是谁?”孩子问。“我是我的生命。”那人说。“谁把你关在这里的?”孩子问。“我的主人。”“谁是你的主人?”“我就是我的主人。”“嗯?”孩子不明白了。“我是自己把自己囚禁起来了。当我欢笑着企图在人世间展示我生命的欢乐时,我发现我有可能一不小心落入陷阱,一不小心误入黑暗之中,一不小心被狂风暴雨袭击、被险风恶浪吞噬,于是我用害怕做经,用懦弱作纬,用安全做成铁笼,把我的生命囚禁了起来。我不敢也无法冲出铁笼去面对生活,我只有日复一日地哭泣,我的整个生命已经化作泪水流出,不久就会干枯了。”铁笼中的生命说。孩子不明白他唠唠叨叨地说些什么,只是想着:砸碎这铁笼,放出这个快要干枯而死的生命。于是他找来一把大榔头,拼足力气,向铁笼砸去,一下,两下,三下……孩子累得精疲力竭,也无法砸开铁笼。被囚的生命对孩子顿生怜悯之心:“唉,把榔头给我,让我自己砸开它吧。”话音未落,铁笼顿时散开。被自己放开的生命欢笑着,奔跑着,他跳进滚滚大河,游向对岸;他攀向巍巍峰顶,向太阳招手;他冲进一片黑暗领地,从中寻求着光明……他敢于冒别人没冒过的险,敢于探索别人不曾涉入的领地,他开始丰润了、充实了,他的笑声无时无刻不在追随着他。

一天,孩子又遇见了这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你的变化好大呀!”孩子说。

“是呀!”这个生命说,“我的乐趣就在于探索和冒险,当我在充满未知和危险的世间寻求时,我就变成了现在这样,假如我企图寻求一个生命的保险箱时,我就会再次被囚。孩子,跟我一起走吧!”于是孩子和这个欢笑着的生命手拉手地走了。

我们追溯着命运,在物质中,在心灵中,在道德中,在种族中,在阶级中,同样,也在思想和性格之中。无论在哪里,它都是束缚与局限。然而命运自己也有主人,局限性本身也有局限。从上观察和从下观察,从里观察和从外观察,它们自身也不尽相同。这是因为,尽管命运是无穷无尽的,可力量也是无穷无尽的。如果说命运紧逼着力量、限制着力量,那么力量也伴随着命运,反抗着命运。我们必须尊崇命运为自然的历史,可是历史决不仅仅限于自然的历史。

如果我们生活得真实,那么在我们眼中显现的也只有真实,那就像强者永远坚强,而弱者只能软弱一样。现在的人越来越胆小怕事,整天一副内疚的样子,好像犯下了什么滔天大罪似的。刚强的气质已经弃他而去了,他再也不敢说“我认为”“我就是”这些掷地有声的语言了,而只会引经据典,用自己的嘴巴去说别人的语言。面对着一片草叶或一朵盛开的玫瑰花,他也气馁万分,无地自容。

然而,有人却总是生活在过去,他牢固地把持着记忆,不肯放松,哪怕是很短的一会儿工夫,所以,他不是生活在现在,而是眼睛向后,在为过去而伤怀不已;要么,他就对周围的财富置之不理,却使劲地踮起脚尖,对未来的日子想入非非。我们必须警告他,如果他不跟大自然一起超越时间,从现在开始生活,那么,他永远也不会快乐,也永远不会坚强。你也有一种成功的潜质

阿尔贝·加缪作为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哲学家,“由于他那以敏锐而热切的目光洞察了我们这时代人类良心的种种问题的重要文学著作”,而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阿尔贝·加缪出生于阿尔及利亚蒙多维一个普通的农业工人家庭,长期奋斗而来的成就使他清楚地认识到,一个人的成功、一个人的命运并不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好坏,任何一个有生命的人,都有一种成功的本能。

有这样一个看似古怪却不容否认的事实:数十年前,科学家们还搞不清楚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到底是怎样在“有目的”地工作,如何达到其目标。他们通过长期而细致的观察认识到了某些现象,但是没有任何一种理论总结出各种原则,以把这些现象联系成一个有意义的概念。

然而,当一个人亲自动手建造“电脑”、构思自身追求目标的机制时,他必须发现和利用某些基本原则。在发现这些原则后,科学家不禁反躬自问:人脑是否也可能以同样的方式工作?造物主在创造人类时,是否也赋予我们一套比人类所梦想的电脑或制导系统更具奇特威力,但根据同样的原则发生作用的辅助机制?著名的控制论科学家,如罗伯特·威纳博士、约翰·冯·纽曼博士等人,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只不过这些还鲜为人知罢了。

每一种生物都有一套内在的制导系统或者目标导航系统,造物主把它放在生物体的内部,以帮助它实现目标——这个目标广义地说就是“生存”,对人和其他生物体来讲都是如此。在比较简单的生命形式中,“生存”的目标仅仅指个体与种族的实体存在。动物的内在机制仅仅限于寻找食物和住处,躲避或战胜天敌和自然灾害,通过繁殖来保证种族的延续。

对于人来说,“生存”不仅仅意味着活下来,人还具有某种情感和精神需求,这是动物所不具有的。因此,“生存”对于人来说,超过了肉体的存在与种族的繁衍,人还需要某种情感和精神方面的满足。人的内在“成功机制”的内涵也比动物的要大——除了帮助人躲避或战胜危险,除了产生“性本能”以实现种族繁衍外,人的内在的成功机制还能够帮助人解答难题、发明创造、求得心境的安宁、培养良好的个性,并在与他的“生存”或追求完美生活的其他一切活动中取得成功。

对于动物来讲,它们都有一种成功的“本能”。例如,松鼠不用教就能采集果实,就能把果实囤积起来过冬。因此,松鼠虽然从出生以来就没有领略过冬天的寒冷,但是秋天一到,我们就可以看到它们忙于采集果实,以备冬季享用。小鸟不用教就能筑巢、就能飞行,甚至能飞行数千里,飞越茫茫大海。

为了解释这些现象,我们通常说动物具有某种引导它的“本能”,分析这些本能就可以发现,它们帮助动物成功地适应了生存的环境。简言之,动物有一种“成功本能”。但是,我们似乎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人也有一种成功的本能,而且比其他任何动物的本能更为奇特、更为复杂。

动物不能任意选择目标,它们的目标(自我保护和繁衍)可以说是既定的。它们的成功机制也仅仅限于这些既定对象,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本能”。人则与动物不同,人具有动物所没有的东西——创造性想象力。因此,人作为万物之灵不仅仅是一个被创造者,而且是一个创造者。人利用想象可以为自己设计不同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这些目标。只有人,才能利用想象力去引导自己的成功机制。

当你从事创造性工作时——无论是销售商品、经营企业、创作诗词、改善人际关系,还是其他事情,如果心里有一个目的、一个要实现的结局和一个“目标”答案的话,它可能模糊不清,但最终必须能够辨认出来。如果你对工作认真,就要有强烈的欲望,一开始也必须从各个角度周密地考虑问题——你的创造性机制就要开动——它在这里选择一个意念,在那里找出一个事实,把一系列过去的经验加以联系——或者说,把它们结合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使你欠缺的地方得以弥补,完成你所需要的方程式,或者“解决”你的问题。当这个答案浮现在你的意识中时,你可能正在思考别的问题,甚至像你的意识休眠时出现的一种梦幻,你觉得有某种东西“咔嚓”一声出现,你立刻“认识到”这就是你所寻找的答案。

我们每个人都由自己主宰着走向成功,并且都有一种超越自身的力量,这就是“你自己”。引导和开发你的成功潜能必须有行动来支持,你必须运用以下五大基本原则:

(1)成功的本能需要有一个目标。

(2)“本能机制”会为你提供方法。

(3)勇敢地让你的“本能机制”运转下去。

(4)学会经历各种事情。

(5)最后,你必须相信自己的才能。乐观能改变命运

人生如同一只在大海中航行的帆船,掌握帆船航向与命运的舵手便是自己。有的帆船能够乘风破浪,逆水行舟;而有的却经不住风浪的考验,过早地离开大海,或是被大海无情地吞噬了。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差别,不在别的,而是因为舵手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前者被乐观主宰,即使在浪尖上也不忘微笑;后者是悲观的信徒,即使起一点儿风也会让他们胆战心惊,让他们祈祷好几天。一个人或是面对生活闲庭信步,抑或是消极被动地忍受人生的凄风苦雨,都取决于对待生活的态度。

生活如同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以哭脸相示。

悲观主义者说:“人活着,就有问题,就要受苦;有了问题,就有可能陷入不幸。”即使遭遇一点点的挫折,他们也会千种愁绪、万般痛苦,认为自己是天下最苦命的人。一如英国哲学家罗素所形容的“不幸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是不幸的”。悲观主义者用不幸、痛苦、悲伤做成一间屋子,然后请自己钻了进去,并大声对外界喊着:“我是最不幸的人。”因为自感不幸,他们内心便失去了宁静,于是不平、嫉妒、虚荣、自卑等悲观消极的情绪应运而生。是他们自己抛弃了快乐与幸福,是他们自己一叶障目,视快乐与幸福而不见。

乐观主义者说:“人活着,就有希望,有了希望就能获得幸福。”他们能于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品尝到甘甜,因而快乐如清泉,时刻滋润着他们的心田。

一个人快乐与否,不在于他处于何种境地,而在于他是否持有一颗乐观的心。对于同一轮明月,在愁绪满杯的张继那里就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而到了潇洒飘逸、意气风发的苏轼那里,便又成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是一轮明月,在持不同心态的人眼里,便是不同的,人生也是如此。

上天不会给我们快乐,也不会给我们痛苦,它只会给我们生活的作料,调出什么味道的人生,则只在于我们自己。你可以选择一个快乐的角度,也可以选择一个痛苦的角度去看待它,同做饭一样,你可以做成苦的,也可以做成甜的。所以,你在生活中是笑声不断,还是愁容满面;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还是畏手畏尾,停滞不前,这不在他人,都在你自己。

乐观是一个指南针,可以让你驶向成功的彼岸;乐观是一剂良药,可以医治苦难的伤痛。为了美好的人生,请让乐观主宰你自己!人生旅程,也可以很精彩

一对老夫妇省吃俭用地将4个孩子扶养长大。岁月匆匆,他们结婚已有50年了,拥有极佳收入的孩子们正秘密商议着要送给父母什么样的金婚礼物。

由于老夫妇喜欢携手到海边享受夕阳余晖,孩子们决定送给父母最豪华的“爱之船”旅游航程,好让老两口尽情徜徉于大海的旖旎风情之中。

老夫妇带着头等舱的船票登上了豪华游轮。可以容纳数千人的大船令他们赞叹不已,而船上更有游泳池、豪华夜总会、电影院等,真令他们俩感到无限惊喜。

美中不足的是,各项豪华设施的费用皆十分昂贵,节俭的老夫妇盘算着自己不多的旅费,细想之下,实在舍不得轻易去消费。就这样,他们只得在头等舱中安享五星级的套房设备,或流连于甲板上,欣赏海面的风光。

幸好他们怕船上伙食不合胃口,随身带着一箱方便面,现在既然吃不起船上豪华餐厅的精致餐饮,只好以方便面充饥,间或想变换口味吃吃西餐,便到船上的商店买些面包和牛奶。

到了航程的最后一夜,老先生想,若回到家后,亲友邻居问起船上餐饮如何,自己竟答不上来,也说不过去。和太太商量后,老先生索性狠下心来,决定在晚餐时间到船上餐厅用餐,反正是最后一餐——明天即是航程的终点,也不怕宠坏了自己。

在音乐及烛光的烘托之下,欢度金婚纪念日的老夫妇仿佛回到了初恋时的快乐时光。在举杯畅饮的笑声中,用餐时间已近尾声,老先生意犹未尽地招来侍者结账。

侍者很有礼貌地问老先生:“能不能让我看一看你的船票?”

老先生闻言不由得生气,“我又不是偷渡上船的,吃顿饭还得看船票?”嘟囔中,他还是拿出了船票。

侍者接过船票,拿出笔来,在船票背面的许多空格中划去一格,同时惊讶地问:“老先生,你上船以后,从未消费过吗?”

老先生更是生气,“我消不消费,关你什么事?”

侍者耐心地将船票递过去,解释道:“这是头等舱的船票,航程中船上所有的消费项目,包括餐饮、夜总会以及其他消费,都已经包括在船票内,您每次消费只需出示船票,由我们在背后空格注销即可。老先生您……”

老夫妇想起航程中每天所吃的方便面,而明天即将下船,不禁默然相对。

我们是否曾经想过,在我们来到世界的那一刻,上天已经将最好的头等舱船票交给了我们。是的,我们完全可以在物质上、心灵上享有最豪华的待遇,只要我们愿意出示船票。更重要的是,千万不要浪费了本来属于我们的头等舱船票。

当然,也有许多人在他的一生,只是过着犹如借方便面充饥一般的生活。这并非他们应有的“船票”,但他们未曾想到去使用,或根本不知道船票的价值。甚至当有人好意提示时,还像那位老先生一样大发雷霆。

现在,我们应该已十分明白自己的价值了。在我们懂得运用自己的优势之后,别忘了顺便扮演侍者的角色,提醒我们周围的人也能够清楚自己的价值。可不要像老夫妇的孩子们一样,只给了头等舱船票,但未告知其用途。

其实,我们可以拥有最豪华的人生旅程,如同侍者所做的提醒,我们已被正式通知了。做自己境遇的主人,无论顺逆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西西弗斯的故事。西西弗斯因为在天庭犯了法,被天神惩罚,降到人世间来受苦。对他的惩罚是:要推一块石头上山。每天,西西弗斯都要费很大的劲儿把那块石头推到山顶,然后回家休息,可是,在他休息时,石头又会自动地滚下来,于是,西西弗斯又要把那块石头往山上推。这样一来,西西弗斯所面临的就是永无止境的失败。天神要惩罚西西弗斯的,也就是要折磨他的心灵,使他在“永无止境的失败”命运中,受苦受难。

可是,西西弗斯不肯认命。每次,在他推石头上山时,天神都打击他,用失败去折磨他。西西弗斯不肯在成功和失败的圈套中被困住,他在面对绝对注定的失败时,表现出明知失败也绝不屈服的抗争意志。天神因为无法再惩罚西西弗斯,就放他回了天庭。

西西弗斯的事例可以解释我们一生中所遭遇的许多事情,其中最关键的是:生活中的困难都是有“奴性”的,如果我们凭自己的努力战胜了它,我们便是它的主人,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它的奴隶。

顺境固然好,它可以让你毫不费力地到达自己理想的彼岸,但如果一个人处于逆境之中该怎么办?其实,只有秉着信念之灯继续前行,我们才能真正到达阳光地带——我们的目的地。正如大多数成功者所坚信的那样:“我知道我不是境遇的牺牲者,而是它们的主人。”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名记者问美国副总统威尔逊“贫穷是什么滋味”时,这位副总统向来宾讲述了一段他自己的故事。

“我在10岁时就离开了家,当了11年的学徒工,每年可以接受一个月的学校教育。最后,在11年的艰辛工作之后,我得到了1头牛和6只绵羊作为报酬。我把它们换成了84美元。从出生一直到21岁那年为止,我从来没有在娱乐上花过1美元,每个美分都是经过精心算计的。我完全知道拖着疲惫的脚步在漫无尽头的盘山路上行走是什么样的痛苦感觉,我不得不请求我的同伴们丢下我先走……在我21岁生日之后的第一个月,我带着一队人马进入了人迹罕至的大森林里,去采伐那里的大原木。每天,我都是在天际的第一抹曙光出现之前起床,然后就一直辛勤地工作到天黑后星星探出头来为止。在一个月的夜以继日的辛苦劳动之后,我获得了6美元的报酬。当时在我看来这可真是一个大数目啊,每个美元在我眼里都跟今天晚上那又大又圆、银光四溢的月亮一样。”

在这样的困境中,威尔逊先生下决心,不让任何一个发展自己、提升自我的机会溜走。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样深刻地理解闲暇时光的价值。他像抓住黄金一样紧紧地抓住了零星的时间,不让一分一秒无所作为地从指缝间流走。

他在21岁之前,已经设法读了1000本好书——想一想看,对一个农场里的孩子来说,这是多么艰巨的任务啊!

因此,要想真正地战胜自己,就必须对自己说:“我知道我不是境遇的牺牲者,而是它的主人。”吃一堑,长一智

一次,一个猎人捕获了一只能说70种语言的鸟。

“放了我,”这只鸟说,“我将给你三条忠告。”

“先告诉我,”猎人回答道,“我发誓我会放了你。”

“第一条忠告是,”鸟说道,“做事后不要后悔。”

“第二条忠告是: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件事,你自己认为是不可能的就别相信。”

“第三条忠告是:当你爬不上去时,别费力去爬。”

然后,鸟对猎人说:“该放我走了吧。”猎人依言将鸟放了。

这只鸟飞起后落在一棵大树上,向猎人大声喊道:“你真愚蠢。你放了我,但你并不知道在我的嘴中有一颗价值连城的大珍珠。正是这颗珍珠使我这样聪明。”

这个猎人很想再捕获这只鸟。他跑到树跟前开始爬树。但是当爬到一半的时候,他掉了下来并摔断了双腿。

那只鸟狠命地嘲笑他:“笨蛋,我刚才告诉你的忠告你全忘记了?我告诉你一旦做了一件事情就别后悔,而你却后悔放了我。我告诉你如果有人对你讲了你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就别相信,而你却相信像我这样一只小鸟的嘴中会有一颗很大的珍珠。我告诉你如果你爬不上去,就别强迫自己去爬,而你却追赶我并试图爬上这棵大树,结果摔断了双腿。”

“这句箴言说的就是你:对聪明的人来说,一次教训比蠢人受100次鞭挞还深刻。”

说完,鸟就飞走了。

吃100粒豆子都不知豆味儿的人,若不是天生的味盲,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傻瓜。大家还记得那个只会说“哆嗦嗦,哆嗦嗦,今天冻死我,明天就垒窝”的寒号鸟吧,最终还是因不长记性而冻死在冬天的寒夜里了。

有一个高中毕业生,在高考时由于发挥失常而名落孙山。面对高考落榜的现实,他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对生活失去了热情。这时,他的老师看到了他的状态,对他说:“人生就是这样。快乐自然令人向往,痛苦也得承受,这是真实的人生之途。你不必为一次失败而烦恼。其实,人生的每一种经历都是一笔财富,就看你如何去体会、如何去理解。”最后,他又语重心长地对这个学生讲:“摔倒了就要爬起来,但别忘了再抓一把沙子。”学生听懂了,也记住了老师的话。以后,每当他遇到挫折时,就会想起“摔倒了就要爬起来,但别忘了再抓一把沙子”这句话,并从中吸取教训,鼓起勇气,迈向一个又一个新的目标。

我们应该牢记人生旅途中的每一次教训,它们可以激发我们追求胜利的强烈欲望。生命的鹅卵石

在一次关于时间管理的课程上,有一位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去的鹅卵石。当教授把鹅卵石放完后问他的学生:

“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

“是。”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真的吗?”教授笑着问。然后又从桌子底下拿出一些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一些,问学生:

“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这回他的学生不敢回答得太快。

最后,班上有位学生怯生生地细声回答道:“也许没满。”

“很好。”教授说完后,又从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地倒进罐子里。倒完后,再问班上的学生:

“现在你们再告诉我,这个罐子是满的,还是没满?”

“没有满。”全班同学这下学乖了,都很有信心地回答说。

“好极了。”教授再一次称赞这些可爱的学生们。之后,教授从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进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罐子。

这个事故有没有给你什么启发呢?也许你会说:无论我们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满,如果再逼一下的话,还是可以多做些事的。

说的不错,但不仅是如此。

在我们的生命中,如果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去,也许以后永远没机会再把它们放进去了。因为,生命只行一次,光阴不能重来。

我们都很会用小碎石加沙和水去填满罐子,但是很少人懂得应该先把“鹅卵石”放进罐子里的重要性。

年轻人每一天都在忙,每一天所做的事情好像都很重要,每一天都在不断地往罐子里灌进小碎石或沙子,然而到底什么是我们生命中的“鹅卵石”呢?

是和我们心爱的人长相厮守?

是我们的梦想?

是值得奋斗的目标?

是教育或是信仰?

都是,也可能都不是,毕竟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

其实,成长的信仰——那些引领我们健康快速成长的观念和信念,才是我们生命中的“鹅卵石”啊。毕竟,我们都是年轻人。年轻只有一次,成长不能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