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自制:不要让情绪成为你的“滑铁卢”

曾经有人就这样一个问题访问了数位世界冠军:“您认为什么样的对手最容易战胜?”他们的回答惊人地一致:“当对手出现恐惧、愤怒时,他们就会丧失战斗力,这时,你已经不用再考虑用什么战术了,因为他们已经被自己击败!”生活中也是这样,当你被自己的情绪所控制,你的任何实力将不复存在,因为,你已经被自己击败!

别让情绪主导你

要想把握自己,首先必须控制自己的思想,必须对思想中产生的各种情绪保持警觉性,并且视其对心态的影响是好是坏而接受或拒绝。乐观会增强人的信心和弹性,而仇恨会使人失去宽容和正义感。如果一个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你的一生将会因为情绪而受害。

情绪是属于精神方面的,有时控制起来仿佛很难。

情绪是人对事物的一种最浅显、最直观、最不用动脑筋的情感反应。它往往只从维护情感主体的自尊和利益出发,不对事物做复杂、深远和理智的考虑,这样的结果,常使自己处在很不利的位置上或为他人所利用。本来,情感距离理智就已很远了,情绪更是情感的最表面部分、最浮躁部分,以情绪做事,焉有理智的?不理智,能够有胜算吗?能占别人的便宜吗?这是不可能的。

但是,我们在工作、学习、待人接物中,却常常依从情绪的摆布,头脑一发热,什么蠢事都愿意做,什么蠢事都做得出来。比如,因一句无关利害的谈话,我们便可能与人打斗,甚至拼命(诗人莱蒙托夫、普希金与人决斗而死亡,便是此类情绪所为);又如,我们因别人给我们的一点假仁假义,而心肠顿软,大犯根本性的错误(西楚霸王项羽在鸿门宴上耳软、心软,以致放走死敌刘邦,最终痛失天下,便是这种妇人心肠的情绪所为)。还可以举出很多因情绪浮躁、简单、不理智等而犯的过错,大则失国失天下,小则误人误己误事。事后冷静下来,自己也会感到其实可以不必那样。这都是因为情绪的躁动和亢奋,蒙蔽了人的心智所导致的。

楚汉之争时,项羽将刘邦父亲五花大绑陈于阵前,并扬言要将刘公剁成肉泥,煮成肉羹而食。项羽意在以亲情刺激刘邦,让刘邦在亲情、天伦压力下,自缚投降。但刘邦很理智,没有为情所蒙蔽,他的大感情战胜了私情,他的理智战胜了一时心绪,反以项羽曾和自己结为兄弟之由,认定己父就是项父,如果项某愿杀其父,煮成肉羹,他愿分享一杯。刘邦的超然心境和不凡举动,令项羽所想不到,以至无策回应,只能潦草收回此招。

三国时,诸葛亮和司马懿于祁山交战。诸葛亮千里劳师欲速战一决雌雄,但司马懿以逸待劳,坚壁不出,欲空耗诸葛亮士气,然后伺机求胜。诸葛亮面对司马懿的闭门不战,无计可施,最后想出一招,送一套女装给司马懿,羞辱他如果不战则小女子是也。古人很以男人自尊,尤其是军旅之中。如果在常人,定会接受不了此种羞辱。而司马懿另当别论,他大大方方地接受了女装,情绪并无影响,心态甚好,还是坚壁不出。这样一来,连老谋深算的诸葛亮也几乎对他无计可施了。

这都是战胜了自己情绪的例子。但在生活中,更多是成为情绪俘虏的例子。

被诸葛亮七擒七纵的孟获便是一个深为情绪役使的人,他之所以不能胜诸葛亮,非命也,实人力和心智不及也。诸葛亮大军压境,孟获弹丸之王,不思智谋应对,反以帝王自居,小视外敌,结果一战即败,完全不是对手。孟获一战既败,应该坐下慎思,再出奇招,却自认一时晦气,再战必胜。再战,当然又是一败涂地。如此几番,把个孟获气得浑身激颤。又一次对阵,只见诸葛亮远远地坐着,摇着羽毛扇,身边并无军士战将,只有些文臣谋士之类。孟获不及深想,便飞身纵马上前,欲直取诸葛亮首级。可想而知,诸葛亮已将孟获气成什么样子了,也可想到孟获已被情绪折腾成什么样子了。结果,诸葛亮的首级并非轻易可取,身前有个陷马坑,孟获眼看将及诸葛亮时,却连人带马坠入陷阱之中,又被诸葛亮生擒。孟获败给诸葛亮,除去其他各种原因,其生性爽直、缺乏脑筋、为情绪蒙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情绪误人误事之例,不胜枚举。一般心性敏感的人、头脑简单的人、年轻的人,易受情绪支配,头脑容易发热。问一问你自己,你爱头脑发热吗?你爱情绪冲动吗?检查一下自己曾经因此做过哪些错事、傻事,以警示自己的未来。

如果你正在努力控制情绪的话,可准备一张图表,写下你每天的体验并且控制情绪的次数,这种方法可使你了解情绪发作的频繁性和它的力量。一旦你发现刺激情绪的因素时,便可采取行动除掉这些因素,或把它们找出来充分利用。将你追求成功的欲望,转变成一股强烈的执着意念,并且着手实现你的明确目标,这是使你学得情绪控制能力的两个基本要件,这两个基本要件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而其中一个要件获得进展时,另一个要件也会有所进展。喜怒哀乐,不妨“珍藏”

《三国演义》中“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讲这样一个道理。

当时,刘备落难投靠曹操,曹操很真诚地接待了刘备。刘备住在许都,为防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此迷惑曹操使之放松对自己的注意。一日,曹操约刘备入坐饮酒,谈起以龙状人,论起天下谁为当世之英雄。刘备点遍数人,均被曹操一一贬低。曹操提了英雄的标准——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备问:“谁人当之?”曹操说:“只有刘备与我才是。”

刘备本以韬晦之计栖身许都,被曹操点破是英雄后,竟吓得把筷子也丢落在地上。恰好当时大雨将到,雷声大作,于是刘备则从容俯身捡起筷子,并说:“哎呀,这一声震雷,吓了我一跳。”从此巧妙地将自己的惶恐掩饰过去,从而也避免了一场劫数,堪称英明之举。

喜怒哀乐是人的最基本情绪,人们也在当中暴露了自己的弱点。如果喜怒哀乐表达失当,有时还会招来无端的祸患。因此,我们在为人处事的时候,切记要时时克制自己,把喜怒哀乐隐藏起来。

明末大将洪承畴兵败被俘。清军将领知道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所以给了他很好的礼遇和优厚的承诺,并多次派人对其进行说服,希望他归顺大清,为清军效力。可是洪承畴自视忠诚,誓死不降。清军经过很长时间的劝说,还是没有办法使其更改初衷,渐渐对他失去了希望。

后来,洪承畴开始绝食,以示忠心。有人提出将他处死算了。这时,清孝庄皇妃提出,可再观察几日。在接下来的时日里,好饭好菜还是每日照送不误。不过,孝庄命令送饭的衙役,要注意观察他的一举一动。这天衙役回报说,洪承畴不但不食颗粒,当他看到牢狱墙上的一只蜘蛛后,还叹息不已,孝庄开心地说:“他还是不想死啊!”后来,果不出所料,在经过一场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洪承畴还是归顺了大清,并为其平定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然,喜怒哀乐是人的基本情绪,这世界上应该没有这种人——心境一如止水,根本就没有一点喜怒哀乐之情。

没有喜怒哀乐,这种人其实更可怕,因为你不知道他对某件事的反应、对其他人的看法,让人面对他时,有种不知如何应对的慌乱。

没有喜怒哀乐的人并不存在,他们只是不把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罢了。而在人性中,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所以,要把喜怒哀乐藏在暗处,别轻易拿出来给别人看。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在人性丛林里,人为了生存,会采取各种方法和行动来结纳力量、分享利益、打击对手。而任何人,只要在社会上锻炼过一段时间,便多多少少有了一些察言观色的本领,他们会根据对方的喜怒哀乐来调整和对方的相处方式,并进而顺着对方的喜怒哀乐来为自己谋取利益。可是谋取利益的另一面,有时却是对对方的伤害,就算不是伤害,对方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使其意志受到了别人的控制。

比如,一听到别人奉承就面有喜色的人,有心者便会以奉承来接近他们,进而提出要求,甚至向他们进行软性的索取;一听到某类言语或碰到某种类型的人就愤怒的人,有心者便会故意制造这样的言语,指使这种类型的人来激怒他们,让他们在盛怒之下丧失理性,失去风度;一听到某类悲惨的事或看到对方遭到什么委屈,就哀感满胸甚至伤心落泪的人,有心者了解他们内心的脆弱面后,便会以种种手段来博取他们的同情心,或是故意打击他们情感的脆弱处,以达到目的;一个易因某事就“乐不可支”的人,有心者便可能提供可“乐”之事,来迷惑他们,以遂行其意图……

说起来,似乎世间是没有一个人可靠的,而人生也充满痛苦。诚然,连喜怒哀乐都不能随意表达,这种人生太没意思了。不过,若因喜怒哀乐表达失当而招来无妄之灾,那就很不值得了。因此,人没有必要做一个喜怒哀乐不着痕迹的人,但把喜怒哀乐放在暗处还是有好处的。

第一,把喜怒哀乐由情绪中抽离出去,我们便可以理性、冷静地看待事物,思索它对我们的意义,并进而训练自己对喜怒哀乐的控制能力,做到该喜则喜,不该喜则绝不喜。

第二,把喜怒哀乐放在心里就是不随便表现这些情绪,以免被人窥破自己的弱点,给人以可乘之机。

要做到如此很难,但如果想到人性世界中的险恶,就不觉得难了。总之,我们不应当将自己心境里的宁静寄托在外界的事物上,应当尽可能地把缰绳握在自己手中,轻易不容许自己表达喜悦与悲伤的极端感情。

调控情绪,学会自制

某地一个下岗职工,因怀疑厂长故意使坏,而于深夜把厂长砍成重伤,然后自杀;据报载,一个高中生因为嫉妒另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便在高考期间假装关心,在饮料里掺安眠药,致使该考生耽误了一门课程的考试;一个高中生因为恼怒母亲的唠叨,竟然将母亲置于死地……种种类似的恶性事件令人痛心而又难以理解。

毫无疑问,失控的情绪会给自己、他人和社会带来危害和灾难。情绪具有本能的特点,可一个社会人绝不能听任情绪的本能冲动。

所以说,情绪的本能性必须受到有效的控制,否则,它将把自我带向毁灭。对本能情绪的有效控制,实际上是战胜了本我。

人很难控制自己的七情六欲。在法庭上,一些犯人对于对方律师的质问通常会以“我不记得了”或“我不知道”来回答,所以聪明的律师就会用尽各种可能的办法来套取犯人的供词。有时他会故意羞辱犯人、激怒犯人,一旦犯人上了钩,被律师的话刺激得怒不可遏,往往就会失去自制说出他在冷静的情况下不会说出的证词。

人的一生,有许多事情要做,有的人能够成就一番事业,有的人却一事无成。除了机遇不同外,还与勤奋与否有关。但是有些人虽然勤奋,却注意力不集中,今天想学一门外语,还没开好一个头,明天注意力又转移到政治理论上了。漫不经心几乎是人最大的弊病,它使得人蹉跎一生,无所成就。而要克服漫不经心的弊病,就必须有一定的意志力来约束自己,让自己一次只完成一件事。

自制,就是要克服欲望和冲动。七情六欲,是人之常情,但人也有一些想法超出了自身条件所许可的范围。食色美味、高屋亮堂,凡人即所想得,但得之有度,远景之事,不可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也,故要控制自己。否则,举自身全力,力竭精衰,事不能成,耗费枉然。又有些奢华之事,如着华衣、娱耳目,实乃人生之琐事,但又非凡人所能自克,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就不是力竭精衰的小事了,人必然会颓废不振,空耗一生。

有自制力不仅仅是人的一种美德,在一个人成就事业的过程中,自制还可助其一臂之力。有所得必有所失,这是定律。因此,我们要想取得并非唾手可得的成功,就必须付出自己的努力,自制可以说是努力的同义语。

想要成功必须使消极的情绪得到有效的控制,否则,人的生活质量、工作成效和事业成就将无法保证。米开朗基罗曾说:“被约束的力才是美的。”对于情绪来说也是如此。一个人的情绪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调控,那么,人就有可能成为情绪的奴隶,成为情绪的牺牲品。

有人说: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务必戒奢克俭、节制欲望,只有有所放弃,才能有所获得。自制不仅仅是在物质上克制欲望,对于一个想要取得成功的人来说,精神上的自制也是非常重要的。衣食住行毕竟是身外之物,不少人都能自制成功,甚至是尽善尽美地克制,但精神上、意志力上的自制却非人人都能做到。

其实,人也是被情绪激活的动物,不同的情绪状态将导致不同的学习与工作成效。比如,有些考试时过分紧张的学生,往往产生回忆阻滞、记忆错乱、思维迟钝等现象,成绩大失水准;有的棋手在遭遇强敌时,也常会因心情紧张而频出昏招,迅速败阵。又比如,当心情轻松愉快、心态积极乐观时,人的处事能力、学习效率和工作成效都会大有提高;当情绪如焦虑、愤怒或恐惧处于恰当的程度时,人能够激发潜能,承担重任,完成平时看来十分棘手的工作,克服平日看来不可想象的困难。情绪激活水平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过低使得我们死气沉沉、了无生气,过高又会产生亢奋紧张,即物极必反。

因此,研究认为,一个人的情商高低,主要表现在对情绪控制的成败方面。对于情绪的控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控制冲动,二是调节情绪状态。要以此调制平和心情,营造平稳愉快的心境。控制情绪,让理智常态化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热线节目曾播送过一条消息。某小学生随手把塑料袋扔进厕所,年轻的女教师盛怒之下强迫他把塑料袋捡回来含到嘴里。在一片谴责声中,这个教师被学校开除。

山东枣庄市某校一学生,因上体育课时做不好老师规定的动作,被体育老师一怒之下踹断了腿,引得群情激愤。

至于因情绪冲动而造成的人际关系紧张、生活和事业的挫败现象在生活中更是比比皆是。中国传统的处世智慧非常强调克制和忍耐。在冲动性的情绪中以愤怒最为有害。情商研究认为,控制冲动主要是控制人的愤怒情绪,不要做愤怒情绪的奴隶和牺牲品。对愤怒情绪的控制水平,标志着一个人的品行水准。一个人如果容易发脾气,那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双重伤害。

愤怒是一种比较难控制但又必须控制的消极情绪。如何才能消除自己的愤怒呢?传统的看法认为,发泄一下内心的愤怒就会觉得舒服。其实这是最糟糕的做法,因为勃然大怒将会刺激大脑唤起系统更加亢奋,使人的怒气更旺,无异于火上浇油,使其更难平息。

比较有效的方法应当是重新评价,即自觉地用比较积极的视角去重新看待使你生气的那件事。事实证明,换个角度对待使你生气的那件事,是极有效的息怒方法之一。

另外一种有效的息怒方法是独自走开,去冷静一下头脑,并且默默地对自己说,我现在正在气头上,如果我意气用事,或许会带来追悔莫及的后果。这对于在盛怒之下头脑不清的人尤为有效。

还有一种比较安全的做法是通过运动转移注意力。研究者发现,当一个人愤怒的时候,如果他出去散步或者骑车,就会冷静下来。因为运动分散了原来的注意力,把心理注意点转移到正在做的事情上去了。

这些都是值得一试的息怒方法。

事实上,愤怒是指当某人在事与愿违时所产生的一种惰性情绪反应,他的心理潜意识是期望世界上一切事都要与自己的意愿相吻合的,当事与愿违时便会怒不可遏。这当然是痴人说梦。

所以,有人说,在人生这个大舞台上,最难战胜的是自己。而控制情绪、驾驭情绪,更是一件重要的事。当然,我们也不必事事喜怒不形于色,让人觉得我们阴沉不可捉摸,但情绪的表现绝不可过度。

一个人成功的最大障碍不是来自外界,而是自身,除了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做不好之外,自身能做的事不做或做不好,那就是自身的问题,是自制力不强的问题了。一个成功的人,其自制力表现在:大家都做但情理上不能做的事,他克制而不去做;大家都不做但情理上应做的事,他强制自己去做。

如果能恰当地掌握好情绪,那么将在别人心目中留下“沉稳、可信赖”的形象,虽然不一定能因此获得重用,或者对事业上有立竿见影的积极效果,但总比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要好得多。

驾驭好自己的情绪,增强自控能力,是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成功人生的重要法则之一。改变心态,一切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见到有人乐观、有人悲观,为何会这样?其实,外在的世界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个人内在的处世态度不同罢了。

“乐观者和悲观者的差别十分微小:乐观者看到的是甜甜圈,而悲观者看到的则是甜甜圈中间的小小空洞。”这个短短的幽默句子,透露了快乐的本质。事实上,人们眼睛见到的,往往并非事物的全貌,而只看见自己想寻求的东西。乐观者和悲观者各自寻求的东西不同,因而对同样的事物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态度。

有一天,有个小女孩站在一间珠宝店的柜台前欣赏珠宝,把一个放着几本书的包裹放在一边。当一个衣着讲究、仪表堂堂的男子进来,也开始在柜台前看珠宝时,小女孩礼貌地将她的包裹移开,但这个人却愤怒地看着小女孩,他说,他是个正直的人,绝对无意偷她的包裹。他觉得受到侮辱,重重地将门关上,走出了珠宝店,小女孩感到十分惊讶,这样一个无心的动作,竟会引得他如此愤怒。后来,小女孩领悟到,这个人和她仿佛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但事实上世界是一样的,差别只是小女孩和他对事物的看法相反而已。

几天后的一个早晨,小女孩一醒来便心情不佳,想到又要在单调的例行工作中耗上一天时,就满腔怨气地想:为什么有那么多笨蛋也能拿到驾驶执照?他们开车不是太快就是太慢,根本没有资格在高峰时间开车,这些人的驾驶执照都该吊销。后来,小女孩和一辆大型卡车同时到达一个交叉路口,她心想:“这家伙开的是大车,他一定会直冲过去。”但就在这时,卡车司机将头伸出窗外,向小女孩招招手,给她一个开朗、愉快的微笑。当小女孩将车子驶离交叉路口时,小女孩的愤怒突然完全消失,心情豁然开朗起来。

这位卡车司机的行为,使小女孩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但事实上,这个世界依旧,所不同的只是态度而已。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类似的小插曲,这些小插曲正是我们追求快乐的最佳方法。要活得快乐,就必须先改变自己的态度。

现实中,人们忙着用物质以使自己的生活得到满足。于是,喧闹、嘈杂、一切烦琐的东西充斥在我们周围,人们渴望找一片宁静的港湾。究竟到哪里去找?其实,宁静就在人们的心里。

传说有一位国王拿出一大笔赏金,说是谁画得出最能代表平静祥和的图像就把赏金奖给谁。很多画家将自己的作品送到王宫,有的画了黄昏森林,有的画了宁静的河流,有的画了小孩在沙地上玩耍,有的画了彩虹高挂天上,还有的画了沾了几滴露水的玫瑰花瓣……国王亲自看过每件作品,最后只选出两件。

第一件作品画的是一池清幽的湖水,周遭的高山和蓝天倒映在湖面上,天空点缀了几抹白云,仔细看的话,还可以看到湖的左边角落有座小屋,小屋打开一扇窗户,烟囱有炊烟袅袅升起,表示有人正在准备晚餐。

第二件作品也画了几座山,山形阴暗嶙峋,山峰尖锐孤傲。山上的天空漆黑一片,闪电从乌云中闪过,天空降下了冰雹和暴雨。

这幅画和其他作品格格不入,不过如果仔细看的话,可以看到险峻的岩石堆中有个小缝,里面有个鸟窝。尽管身旁风狂雨暴,鸟窝里的小燕子还是蹲在窝里,神态自若。

国王将朝臣召唤过来,将首奖颁发给第二幅画的作者,他的解释是:“宁静祥和,并不是要到全无噪音、全无问题、全无辛勤工作的地方才能找到。宁静祥和的感觉,就是让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能维持心中一片清澄。宁静的真谛就只有这么一个。”

人们忙着用物质来满足自己的生活,却不知过度地追求物质,正是造成挫折的主要原因。能填满自己寂寞心灵的其实只有自己!欲望无垠,贪婪无边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一个神奇的洞,里面的宝藏可使人终生享用不尽。但是这个山洞的门一百年才开一次。

有一个人无意中经过那座山时,正巧碰到百年难得的一次洞门大开的机会,他兴奋地进入洞内,发现里面有大堆的金银珠宝,他急忙快速地往袋子里装。由于洞门随时都有可能关上,他必须动作很快,并且要尽快离开。

当他得意扬扬地装了满满一面袋珠宝后,神色愉快地走出了洞口。出来后,发现洞门毫无关闭之兆,于是贪心顿起,把珠宝倒在地上,拿起空袋子又冲入洞中,可惜时刻已到,他和山洞一起消失得无影无踪。

故事很简单,却耐人寻味。

贪婪的人,被欲望牵引,欲望无垠,贪婪无边。

贪婪的人,是欲望的奴隶,他们在欲望的驱使下忙忙碌碌,不知所终。

贪婪的人,常怀有私心,一心算计,斤斤计较,却最终一无所获。

人不能没有欲望,不然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但人却不能有贪欲,因为贪欲是个无底洞,你永远也填不满。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人类欲望本身并没有贪欲,如果一个人从烟雾弥漫的城市来到一个松林里,吸到清新的空气,非常高兴,谁也不会说他消耗氧气是过于贪婪。贪婪是从一个人的需要和另一个人的需要发生冲突开始的,是由于必须用武力、狡诈、盗窃,从邻人手中把快乐和满足夺过来而产生的。”

一个穷人会缺很多东西,但是,一个贪婪者什么都缺。

贫穷的人只要一点东西就会感到满足,奢侈的人需要很多东西才能满足,但是贪婪的人却需要所有东西才能满足。所以,贪婪的人总是不知足,他们天天生活在不满足的痛苦中,贪婪者想得到一切,但最终两手空空。

有这样一则寓言:

上帝在创造蜈蚣时,并没有为它造脚,但是它们可以爬得和蛇一样快。有一天,它看到羚羊、梅花鹿和其他有脚的动物都跑得比它还快,心里很不高兴,便嫉妒地说:“哼,脚愈多,当然跑得愈快!”

于是,它向上帝祷告说:“上帝啊我希望拥有比其他动物更多的脚。”

上帝答应了它的请求。他把好多好多脚放在蜈蚣面前,任凭它自由取用。

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这些脚,一只一只地往身上贴去,从头一直贴到尾,直到再也没有地方可贴了,它才依依不舍地停止。

它心满意足地看着满身是脚的自己,心中窃喜:“现在,我可以像箭一样地飞出去了。”但是,等它一开始要跑步时,才发觉自己完全无法控制这些脚。这些脚噼里啪啦地各走各的,它非得全神贯注才能使一大堆脚不致互相绊跌而顺利地往前走。这样一来,它走得比以前更慢了。

任何事物都不是多多益善,蜈蚣因为贪婪,想拥有更多的脚,结果适得其反,脚却成了束缚它行动的绳索,代价可谓惨重。

朋友,为了让生活充满快乐,赶紧丢掉贪婪的包袱吧!天下没有便宜的午餐

一个人应当把最初的痛苦和屈辱——大自然把这些送给他时毫不拖沓——作为这样的暗示接受下来:他除了自己劳动和自我牺牲所得的正当果实外,切不可期望别的好处。健康、面包、气候、社会地位,自有它们的重要性,应公平对待它们。把大自然看成一名终身顾问,把它的完美视为衡量我们偏差的精确尺度。

让他把黑夜当黑夜,把白昼当白昼。让他控制消费习惯。让他明白在个人经济上用的智慧跟在一个帝国上用的一样多,从中汲取的智慧也一样多。世界的法则就写在他手里拿的每一块钱上。

从前有一个帮人杀牛的屠夫,不但技术高超、工作认真,而且为人忠厚老实,长相也相当英俊,没有任何不良嗜好,真是人见人爱,用现在的标准来衡量也属于优秀青年。可由于他家徒四壁,又有个常年卧病在床的老母,小伙到了成家的年龄,却没有哪家的姑娘愿意嫁给他。大家都替他着急,纷纷给他说亲。

有一天,有个稀客来找屠夫的主人,说是要给屠夫提亲,对方是县太爷的千金。主人听了惊喜万分,当即把屠夫叫来。

“我身体有残疾,恐怕配不上县太爷的千金。”屠夫面无高兴之色。

“他根本没啥残疾啊。”主人甚是奇怪,可又问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好作罢,请来人转告县太爷,回绝了这门亲事。邻居听说这件事后,都觉得不能理解,为屠夫感到可惜,都说屠夫不知好歹。

“你们以为这样的好机会,我愿意放弃啊?当然是有原因的呀!”屠夫一脸无奈。“到底啥原因啊?”有好事者创根问底。“他的女儿肯定丑得没人敢要。”屠夫答道。“你又没见过,何以晓得?”有人问。“依我多年杀牛的经验,每天我一拿到牛肉,就会分出哪些是上等牛肉、哪些是次等牛肉、哪些是下等牛肉,而往往上等牛肉早就有人预订了,最后只剩下那些次等牛肉和下等牛肉没人要,只好贱卖,甚至在每天收摊时要白送给别人,不然只有丢掉。所以,我推测县太爷的千金一定是长得奇丑无比,不然的话,这样的好事怎么会有我这样一个屠夫的份儿呢?”众人感到有理,无不佩服屠夫的眼光。

真的应该为屠夫叫好,为他没有落入县太爷的圈套而庆幸。天下没有便宜的午餐,便宜的背后肯定是伪装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