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理解记忆法

理解记忆法是指通过深思熟虑,并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信息的方法。它是以理解为前提和基础,因此,也是最基本和最有效的一种记忆方法。在日本教育界,经常被提到的一句话便是:“要理解,不要死记硬背!”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说:“学生首先应当学会理解事物,然后再去记忆它们。只有彻底懂得并且记忆了的东西,才能看作心理的财产。”

理解记忆法的基本条件是对信息的理解和思维加工。特别是文艺作品、历史事件、数学定理、法律法规等有意义的信息资料,当人们对其记忆的时候,都不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维加工处理,找出各种信息的特点和彼此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把它们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存储于记忆库中。如果想要理解记忆法在使用中更有效,记忆更牢固、更准确,关键是看我们对信息资料的理解程度。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理解是依据现有的知识在事物与事物之间所建立的一种逻辑关系。当我们阅读较浅显的文章时,理解往往表现为感知,即立刻就能想到之前所学过的知识,或者很快就能从现有的知识中发现所需要的东西,并把它与新的知识结合在一起。但是,在学习较难理解的知识时,就要运用已有知识,与新知识建立新的逻辑关系。

可见,在学习的时候运用理解记忆法,需要以理解学习内容为前提,即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尤其是各部分的逻辑关系以及它与之前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起泰国首都,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曼谷。其实,泰国首都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名字,长达41个字,全称是“共台甫马哈那坤奔地娃劳狄希阿由他亚马哈底陆浦改劝辣塔尼布黎隆乌冬帕拉查尼卫马哈洒坦”。如果想要将这41个字准确无误地记下来,是相当困难的。

可是,如果我们换作一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诗词总共有92个字,比泰国首都的全称要多一倍以上,可我们只需记忆几遍,便可以轻易地记下来。这是因为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去记忆,效率自然会提高。

所以,只有在深刻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将之牢记于心。有句话说得好:“若要记得,必先懂得。”美国前总统林肯由于家境贫寒,虽然从小酷爱读书,但是却买不起书籍,只好向他人借。借回来的书籍他总是反复进行阅读,凭借阅读、理解、记忆的方法和刻苦的努力,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为日后成为美国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理解记忆法的效果要比机械记忆好得多。在上文中,我们曾提及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做记忆的实验时,为了记住无意义音节,耗费的时间和次数不仅多,而且记住的数量也相当少。所以,只有在深刻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记得更迅速、牢固。否则,死记硬背,很可能是在做无用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进行理解记忆呢?既然记忆是有规律可循的,那么,我们在学习和工作的时候,就可以有意识地运用规律,积极地拓展思维,而不是采用机械记忆的方法进行无意义的重复记忆,那样做的结果只会事倍功半。

因此,当我们在记忆某些信息资料的时候,要遵循“先理解、后记忆”的原则,把信息分为小段落和层次,然后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而不是得到需要记忆的信息时,就开始逐字逐句地死记硬背。比如我们在记忆古诗文的时候,如果还没有完全弄懂全文的意思就开始机械地记忆,结果肯定是重复多遍也记不下来。但是,如果理解了全文的中心思想和释义,并准确掌握了文中的实词、虚词,必然能够很快将其记下来,而且印象也会非常深刻。

另外,想要将理解记忆法运用得更有效,还要对理解的信息进行反复记忆。不能觉得自己理解并记住了某个学习项目后,就把它束之高阁,不予理会,这样一来,记忆的效果就会大大减弱。

理解记忆法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