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原版前言
- 尔虞我诈:中国古代四千年谍海风云(全集)
- 赵英
- 1382字
- 2017-11-27 14:37:23
1969年9月,我17岁,和成千上万的青年一起,上山下乡到了祖国的最东北角——黑龙江省抚远县,在那祖国边陲,对面是异国山河,国家的安全自然成为我们这些热血青年最关心的问题。何况当初到边疆去,就是一腔热血,准备为国效命于疆场呢!后来我又在济南部队度过了三年军旅生涯。国家安全问题遂成为我终生研究的课题,谍报史的研究也由此而起。每当我提起笔时,黑龙江广阔的草原总在我眼前浮现。往事已矣。但历史把我们这一代人铸造成了忧患意识十分强烈的人。中国自1840年以来,内忧外患不断。为维护国家的安全,争取国家、民族的独立,无数仁人志士血洒疆场。今天世界形势虽然有所缓和,但远不是到了化剑为犁的时候。我愿以此书警醒世人,漠视数千年历史教训的人是要跌跟头的,数千年的历史也绝不允许被人漠视。
我国古代谍报活动,源远流长,是中国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历史除见诸化日光天下的一面之外,总还有另外一面。而只有一面的历史不能称为全面、深刻的历史。遗憾的是对中国历史的这一面,除清代朱逢甲的过于简略的《间书》外,很少见到中国人写得详尽、完整的著作。英国谍报史作家唐纳德·麦考米克(笔名理查德·迪肯)却有《中国谍报史》问世,实在令人汗颜。这也是我写作此书的又一动因。
国内外同类著作往往以“情报战”命名。我认为还是叫“间谍战”、“间谍史”为好。这不只是名词的变换,而且关系到研究范围的宽窄和历史上这方面活动的实际情况。实际上间谍绝不仅仅是进行“打听”、“刺探”一类的活动。
本书力求用通俗生动的文笔来写,以求引起一般人的兴趣。对涉及的史料,尽量以白话写出,但一些较为艰深的史料,则保持了原来面目或稍作通俗化。这样在文风、风格上可能不太一致,但我想毕竟是在写史,不能歪曲历史原貌。
拿破仑曾指出,军事史即军事理论。这一见解充满着直觉和灵感,十分深刻。同样,从某种意义上讲,间谍史即间谍理论。一部间谍史具有丰富的资料是很有意义的。因此,我对间谍战中的一些事例做了一番粗浅的分析。事例的选择主要是看其在情报搜集、反间谍、制造散布假情报、公开的情报活动、特别行动等方面是否具有代表性。有些事例(如边境间谍活动)虽然史书上记载甚少,但考虑到其表现了古代间谍战的一个方面所以也选入了。对事件发生的背景作了扼要的介绍,以利于读者了解当时间谍们活动的情况。事例部分基本上按年代排列,有些事例则按内在联系排列。每篇后有小结,这一小结并非面面俱到的总结,而是对当时间谍活动的某些特点予以概括。
本书起于夏,止于1840年,也即中国近代史开始的那一年。有些史实本来就众说纷纭,作者只凭自己的“史识”来取舍,难免有错误之处,尚望史学界多加指正。
为了使对历史了解不多的读者对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有个明晰的印象,本书正文中只写公元年份,不写帝王年号。全书月份依古史所记农历月份,用汉字标出以示区别。有关引用、参考材料统列于后。史料所限,秦以前的帝王只写在位时间,秦以后帝王及其他重要历史人物则注明生卒年月,还望读者阅读时注意。有些不太重要的地名也不一一注出了。
本书是在参考了大量前人和今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写成的,在此对本书引用的当代著作、文章的作者表示谢意。
此书从我上大学时开始酝酿,几近十年。不少同志在我写作此书过程中,给予了无私的帮助,令我难忘。对中国经济出版社慨然出版此书,也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赵英
1990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