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选票能否左右选情

11月3日是美国地方选举日。选举前,华人社区、媒体、微信群进行了很多关于投票的宣传。但总体看,因为没有重要的候选人和议题,投票率还是不高,华人区很多投票站门庭冷落。很多华人一如既往地不关心选举,不仅不清楚选举内容,有的甚至不知道选举日。

不过,也有一些华人聚集的社区,选情较为热烈,例如旧金山的第三选区,吸引本地中英文媒体强烈关注。第三选区华裔选民约占44%。两位主要候选人都是白人,为了打败对手,都全力争取华裔选民,最后花落谁家,很大程度取决于华裔选民的选择。据当地选务机构的统计,此次投票,以邮寄投票率看,华裔及亚裔投票率为31%,远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2%,第三选区的投票率更是达到38%。因而有华人媒体认为,此次华人选票受到如此重视,可左右选区选情,是前所未有的。

这个例子很令人振奋,但应该承认到目前为止,只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华人在美国属少数族裔,全美人数共400万左右,分居在50个州,虽然主要聚集在加州、纽约等地,但因美国的选区划分缘故,能够像旧金山第三选区那样有40%以上的华人选民的地方很少。华人选民对投票一向比较冷淡,尤其是地方选举,即使像洛杉矶县,此次有22名华人候选人竞选议员、教委、社区学院等职的连任或现任,虽然阵容强大超过以往,也未能拉抬更多华人的投票意愿。

回首2008年和2012年美国大选,有一种说法是“谁得少数族裔则谁得天下”,意即在基本盘固定之后,摇摆州的少数族裔的选票就可能起决定性的作用。再往前推,在2000年小布什开始竞选美国总统时,一向被认为是富人和白人占主要地位的共和党,就开始试图改变形象,争取少数族裔的支持。2013年以后,共和党在这方面做了更多的努力,一向被边缘化的少数族裔包括华裔开始成为两党争夺的目标。例如在民主党占优势的加州,自2014年,加州民主党议员提出SCA5法案,危及华人子女上大学权益,共和党地方组织抓住机会帮助和主导华人群体进行抗争,导致该法案被中止后,大批华人倒向共和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加州华人过去主要投票给民主党的状况。

在某些地方和某种特定情况下,华人选民有机会成为左右选情的令人重视的力量,成为被各方争取的对象,因而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改变一直以来被边缘化的现状。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华人应该积极参政,登记做选民,积极投票。即使在人数较少,不能成为一股有影响的力量的地方,华人选民也应该积极参与投票,才不会被忽视。

有的华人选民不看重地方选举,认为只有大的选举才有必要参加,地方选举常常是市议员、学区教委、社区学院理事、水利局理事、基层法官等,意义不大,因而懒得去投票。殊不知基层选举也相当重要,一方面基层民选官员和选民的切身利益,有时看似没有多少联系,但一旦有事,就能为华人选民发声。另一方面华人民选官员越多,就越能造成一种声势,对扩大华人群体的影响力,有很大的作用。同时,选出的华人民选官员在基层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很多著名华人政治人物,都是从基层开始起步,例如国会众议员赵美心,就是从学区教委开始做起。

在美国的选举政治下,华人手中握有选票还远远不够,还必须积极投出,不仅积极参加全国大选,州选举,也不要忽视地方县市选举,不积跬步,何以成千里。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造成和扩大影响,才有可能成为政治人物争取的对象,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成为左右选情的力量。

(2015-11刊于美国《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