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选区划分趣事和对华人的影响

美国的人口普查和中国有很大的区别,中国人口普查目的单纯,和选举无关。美国人口普查,意义很多,除了各州可以有准确的数字得到联邦的拨款,很重要的是和选举有关,根据美国宪法,参议院的议员每州两名,50州共100名。假如将来美国还有州加入进来,也是每州2名,不会有增减的可能。众议院则是根据人口比例而得,因此选区划分就显得十分重要。

有意操纵选区划分的手法,在美国早已有之。1812年,马萨诸塞州州长杰里签署一项法令,在该州实行不规则划分选区,划出的选区有的像蜥蜴的尾巴,应运而生的是“gerrymandering(杰里蜥蜴)”这个名词,专指不公正地操纵选区划分。这种现象现在还时有出现。

最有趣的是2003年在德克萨斯州发生的划分选区的事件。德克萨斯州传统上是民主党的地盘。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共和党的选民已经超过民主党的选民数量,但是由于传统的选区划分,共和党议员在州一级的下院和联邦众议院还是少数,因此,共和党在2002年夺取州议院以后,就着手筹划重新划分选区,准备一劳永逸地压倒民主党。

当有关法案进入投票时,德州民主党议员才发现大事不妙,但这时民主党议员已经成为少数派,大势已去又心有不甘,于是有人想出下策,集体闭门不出,拒绝投票以消极抵抗。共和党州长闻后大怒,决定派警察“请”民主党议员来投票。消息传来,正是月黑风高时,民主党议员52名集体连夜逃到俄克拉荷马州“避难”。

美国各州有各州的权限,德州州长尽管暴跳如雷也鞭长莫及,无可奈何。最后妥协的当然是民主党议员,因为在体制内没有任何办法,议员们身家都在德州,不能永久远走他乡。众议院通过了,然后就轮到州参议员。11名民主党参议员束手无策,于是有样学样,也选择了集体出走逃难,不过避难地点换成新墨西哥州。

消息传开,舆论顿时大哗,愤怒的共和党人下手也狠,甚至令州法院对领头出走的女议员海伦吉斯丁发出了通缉令,还有联邦众议院德州籍议员打电话要求FBI介入,去“请”这些议员回来投票。一时间,德州民主党议员轮番集体出走事件成为全国媒体关注的焦点,媒体大炒特炒,热闹非凡,民众大乐,饭后茶余议论纷纷。

俗话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议员们终究还得回来投票。这个法案在参议院需要有2/3的票才能通过,共和党人的票还差一点点,最后的结果是,在共和党议员软硬兼施下,民主党议员有一人临阵“叛变”,投了赞成票,法案才得以通过。这一次划分选区的后果是,在联邦众议院,德州共和党人从民主党人手中一举夺走六个席位,使德州民主党人至今一蹶不振。

选区划分对党派有影响,对族裔,如华人也有影响,通常划分选区的办法有几种,其中一种是“packing”(打包),例如将某个族裔划在一起,这样可以保证少数群体可以有一定的代表性,但这种做法也可能使少数族裔边缘化。另一种划分是“cracking”(分散),意即把某种群体打散,这样做,少数族群可能成为被争取的对象,但也认为可能出现少数群体处于劣势,不容易选出自己的代言人的现象。

华人人数较少,过去参政意愿也不高,在选区划分中一直都是被“cracking”,很多华人希望采取“packing”的分法,这种分法可以是华裔能够在自己的选区选出华裔议员,可以让华人选票发挥最大的力量,有利于争取华人群体的利益。但这种分法也有弊病,容易使华人群体自成格局,长此以往就有可能被边缘化,导致不容易被主流社会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华人融入当地社会。

在2010年人口普查后,被打散的现象虽有所变化,但总体还是没有出现完全被“packing”的选区,这与华人人数较少,分布较散有关系。事实上如联邦众议员赵美心、孟昭文等,都是在华人选民只占一部分的选区被选出来,其中华人选民功不可没,也与她们争取其他族裔的选民有很大关系。

(2016-05-01刊于美国《侨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