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欲速则不达的真理追求

据说,苏格兰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小时候就有一种对真理执着的精神,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要刨根问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对于生活中出现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也要让人明明白白地解释给他。如果有人闪烁其词,或用一些无关紧要的话敷衍他,他就会毫不留情地指责他们。我想,只有实用主义的观点才可以满足他追求真理的决心。我相信,目前,杜威和席勒先生已经对这些问题找到了满意的答案,即便这些问题纷繁复杂。可惜,他们两位实用主义哲学家被很多理性主义者疯狂诋毁,甚至被严重误解。在此,我要为他们说句公道话。

我很早就觉得,实用主义的发展一定是曲折的,因为大家都知道。一个新的理论在诞生之初肯定会受到多数人的攻击,并被认为是荒谬的。就像在中世纪,只要有人提出一点与有神论相悖的言论,他就会被残酷对待,甚至被活活烧死。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这个理论经得起推敲,符合真理的范畴,那它就会被人们慢慢承认。但这个阶段,人们也仅仅是对其表示赞同。或者并不怎么关注,但到了最后,人们就会认为它是重要的、是非常有用的。目前,实用主义的理论已经跳出了第一个阶段,除了该理论的先进性之外,主要也是因为现在是20世纪。无论是科技发展水平还是人们的认知水平都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演讲完之后,我既不用担心被政府军绑架,也不用担心被神学论组织虐待。相反,政府有的时候还会资助我的哲学研究,即便他们并不一定理解我的理论。

当然,我也必须承认,实用主义目前也并没进入最后的阶段,杜威和席勒的遭遇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我经过判断得出,实用主义目前正处在第二阶段,即被赞同却并不被关注和普及的阶段。

我们随便翻开一本词典,就能理解哲学中“真”所表达的意思,即与实际的情况相符合,同理,“假”的意思就是与实际的情况不符合。无论是实用主义还是理性主义,都把这个定义当作理所当然的东西。但是,当我们把“真”当作与实际相符合的东西时,这个“符合”究竟是什么意思?这个“符合实际”又是什么意思?这些问题导致了两大学派的激烈争论。

实用主义者解答问题善于运用科学的分析态度,而理性主义者经常主观臆断,得出的结果明显欠考虑。通常来说,一个“真”的理论必须是现实的真实写照。这里可以用“摹写”这个词来代替,即对于感性事物的真实的观念。

例如,当我们仔细观察了挂在墙上的钟之后,闭目冥想,就可以在脑海中勾勒出钟的图像。这就是摹写,勾勒出的图像也可以叫“摹本”。对于有经验的钟表匠来说,只要看一眼钟表,他就可以在脑海中勾勒出钟表内部结构的图像。也就是说,我们的思想和观念能够摹写大部分的具体事实。但是,当我们提到钟表的弹性时,脑海中的观念就无法进行形象的摹写了。

这里引出一个问题,当我们的观念无法摹写实际对象时,“符合”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很多唯心主义者认为,只要这个理论没有违背上帝的意愿,那它就是真的。另有一批唯心主义者则认为,只要我们的理论越来越接近“绝对”和“永恒”,它就越来越接近真理。

其实,这些观点都是需要仔细推敲的,理性主义者有一个观点,那就是武断也认为真理是一种静止的关系,只要我们掌握了真理的概念,就相当于永远掌握了这个真理。也就是说,只要遵从了理性的号召,我们不需要再进一步发展了,更不需要再花时间进行任何实践活动。

实用主义跳出了只研究理论的局限,以该理论的角度来看,评判一个观点是不是真理的最重要标准就是看它对实际生活究竟会造成什么影响。实用主义理论认为,真理就是我们能够吸收、确定,并能够通过实践考证的观念;而谬论就是那些不能通过实践考证的观念。这其实就是真理的意义所在。

我要表达的观点就是,一个观念的真理性并不是由这个观念所包含的内容决定的,而是由它所能带来的实际效用决定的。也就是说,这个观念的真理性必须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是动态的,离开了实践,所有的观点都将失去存在的价值。

我们要明确这样一个事实,当我们拥有了一个真理的时候,就相当于拥有一个宝贵的行动工具。而且,我们追求真理的责任不是被谁安排好的,更不是理智强加给我们的,而是因为这种追求可以给我们的实际生活带来切实可见的帮助。

例如,当我们在密林中迷失方向,并且已经饥饿难耐的时候,猛然发现地上有一排马车的痕迹,并且朝向正北方。这样,我们只要顺着走就可以得救。而我们朝向北方走的行为也是一种遵从真理的行为,这个行为在此时也具有相当大的重要性,这是因为如果我们产生错误的认知,很可能会命丧于此。

有些时候,真理并不一定要被确切地证实,或者说,只有一个相当合理的假设也是可行的。例如,有一个东西挂在墙上,从外表看是个钟表,那么,我们一般不会过去将其拆开,看看里面的零部件和钟表的零部件是不是一样。很多人说这只是片面的真理,而实际上,这样的真理在生活中占据了绝大所数。有的时候,间接证实和直接证实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只要我们有充足的证据,又经过了合理且缜密的分析就可以。就好像我们从来没有去过日本,却可以自信地说日本的确存在一样。

事实上,绝大部分真理都是靠着一种信用而存在,并不一定都得到了确切的证实。当然,证实只是时间的问题。例如,钞票诞生的时候未必一定会成功流通,但只要大对数人不拒绝,我们就完全可以假设钞票是可以流通的。

我们有时候并不急于证实某个理论的原因,除了要节省时间之外,还有就是一切事物都是综合存在的,不可能有独立存在、不受其他事物影响的特殊事物。所以,当我们对一个事物进行复杂的研究,并抽象出理论之后,并不一定能把这个理论用于同类事件,或者相似的事物。

由此可见,缓慢而间接的证实与完全的证实并没有多大区别,它们都可称为对真理的探索过程,都可以给我们带来实际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