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陵南望,秦岭一脉,延绵不绝。挑一晴光好日,立于乡间,翘首以顾,远处山脚屋舍、山腰松柏、山顶云霞,近处麦野、田垄、村落,目光所及,皆天然可观。其中,西南数峰最为知名,翠华山以其峰顶堰塞湖而出彩,而南五台则以幽深的林景传世。
当日原欲与同窗二人登翠华之巅,心中想着翠华又在群山之中,耽于囊中羞涩,问一村人,或许也能绕道而至。于是我们三人为伍,穿了太乙宫街道,行过西安翻译学院边上,入了进山的羊肠小道。走了约有一二里,才遇一村民,操着秦音,我们便问了他前途何往,他叨叨讲了半天,我们愣是不知其所云。于是几个小伙伴也顾不了太多,都想着“条条大道通罗马”,管他是东罗马西罗马,先走再说。
沿途身在万山之中,时时却闻犬吠,还伴着鸟啼,迎着山风,行过一程,路过山谷,攀了半崖,又遇一山一谷,地势上感觉是越爬越高。等人马兼程走了半日,感觉眼前也少了人迹,林更深了,连天色也不像先前那么透亮,山径更加曲折狭长,感觉距目的地是越来越远了。当时我们众人的心态,是初生牛犊不畏虎,只管向前冲,不能打退堂鼓。
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不知翻过了几座山,待到黄昏时分,终于在路径上遇到了房子,虽然它是土的破的,甚至连院墙都是木篱笆围筑的,对于我们确是像抓到根救命稻草般,起码我们不至于露宿荒野。听闻秦山隐居者众多,这应该就是隐者的居所了,况且院落是干净的,门窗上也无蛛网笼罩,屋外壁厢还种了畦青菜。思量之时,屋门被吱哑一生打开,从里走出一位长袍老者,背手捋须,神采奕奕,恰好我们眼神相遇,彼此点了点头,我们先声问道:“老人家,前面走,就到哪里了?”他回道:“向前转弯,往上攀,不远就是南五台了!”我们连忙同老者道了谢,才兴奋地向阴差阳错的终点奔去!
从石阶俯首回望,夕阳漫山,云海满目,登临绝顶,尽是空渺。时在炎夏,南风吹拂,我们一天的困意,竟在此刻消逝了。休憩了片刻后,正当我们跨过了天门时,一人声称管理者,问我们收门票。那时南五台还非景区,未有收门票一说,后来才知道拦路的其实是当地村民,强行收费而已,还好我们都是本地人,一番交涉之后,才放了我们过去。
天色渐渐暗淡,山巅也被黑暗裹住。五台之巅存有古阁楼五间,分布在毗连的五座山头,每一山头有石径通往,如星汉之北斗七星。这晚我们于山主那租了一间朝东的阁楼宿了,起码免了风餐露宿,但屋内霉味的床褥,老旧不堪的内室,令人觉得不适,不过此境况下,也心满意足了。
他人还在困睡之时,我便早早起床了。站在山巅,身绕云端,驻足在院落里一颗参天松柏之下,仰头望时,一只松鼠正在其上攀爬,随后看有人来,就跳到其它树上跃走了。沉思半晌的自家,想起了幼时从古镜背面看到的山水照,或许当时喜爱山水的秉性,已经在我小小的心中已经种下了种子。
不知觉中,早晨的第一缕阳光,已穿过了云海,透射在自家的脸上。身旁的云雾也散开了,我在的这处阁楼的影子,被朝阳映在了石砌的院中央,仿佛苍天拉开了新一天的大幕,整个天地顿时清朗了起来。我兴奋地跑回了夜宿的阁楼,叫醒睡梦中的二人,推开了东阁的窗户,一副绝美的“南五台朝霞图”顿时映入我们眼帘!
202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