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递进和升华

为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国结合本国国情及不同发展阶段持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及绿色发展理念。

一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发展

作为不同时期所坚持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之间存在着一脉相承又层层递进的关系: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观在发展战略上的延伸和深化,而可持续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中最为主要的内容,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和基础。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发展同样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系统的过程。

(一)概念的提出

2003年3月9日,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之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4月10~15日,胡锦涛在广东考察工作,提出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7月28日,胡锦涛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发展绝不只是指经济增长”,提出“要更好地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8月28日至9月1日,胡锦涛在江西考察工作时明确使用“科学发展观”概念,提出要牢固树立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科学发展观”概念的首次出现。

(二)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思想,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这是党的正式决议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11月27~29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强调牢固确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保持宏观经济稳健运行,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此后,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就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明确要求,并做出部署。

2004年3月,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同志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做了全面阐述。

(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21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大会的突出贡献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的重大论断;并且明确指出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第一次在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主题,提升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标志着对中国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升华。

(五)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大会一致同意在党章中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样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大会要求全党同志要更加深入地学习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完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至此,科学发展观已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胡锦涛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在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的背景下开展的,是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的背景下开展的,特别是在全党全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背景下开展的,取得了丰硕的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认真总结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和经验,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绿色发展理念与科学发展观

(一)绿色发展理念与科学发展观产生的历史条件对比此部分内容借鉴冯俊《五大理念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新突破》,http://www.cssn.cn/dzyx/dzyx_llsj/201512/t20151209_2775172.shtml, 2016年8月16日。

五大发展理念与科学发展观所产生的历史条件既有诸多相同之处,也同样存在一定的差异。历史条件的相同之处在于:第一,基本国情——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二,主要矛盾——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第三,国家定位——发展中大国;第四,战略机遇——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不同的历史条件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深刻内涵发生了变化。我国正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其中,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更多需要依靠扩大内需来带动经济增长;国际资本、工业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我国人口红利减少,各种要素成本不断提高;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正处在激烈的利益博弈之中,TPP和TIPP有对中国形成围堵之势;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等。其次,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正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即从高速转向中高速,从以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从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最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需要解决新问题。而五大发展理念正一一对应了这些新问题。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绿色发展理念与科学发展观所处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机遇挑战、所要解决的问题、所侧重的方向、所发挥的作用各有异同,因此在二者之间形成了继承发展与凝练升华的关系。

(二)绿色发展理念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绿色发展理念与科学发展观之间搭建了过渡的桥梁,在坚持科学发展观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细化发展理念。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确立的“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2015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上强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建议》),是指导我国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要依靠改革为科学发展提供持续动力。这表明,科学发展观发挥作用的时代仍在继续,所谓持续动力就是讲科学发展观的持续存在和演进。余金成:《五大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升级版》,《学习论坛》2016年第2期。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第一要务应当坚持科学发展之路。“十三五”规划《建议》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中提出要完善发展理念。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思想理论,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新突破、新发展,是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概括和总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新思想在发展理念上的集中体现和概括,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内涵的丰富和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讲道:“这五大发展理念,是 ‘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15,第23页。

“十三五”规划《建议》在充分肯定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与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又强调了科学发展观仍将继续发挥其应有作用;与此同时又提出绿色发展等五大发展理念以确保发展导向,可谓在二者之间形成有效衔接与合理继承。

(三)绿色发展理念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升华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其中当然也包含着某种对“绿色生产”“绿色产品”的要求。而绿色发展与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对应但其比“可持续”的含义更丰富。除“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能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之外,还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15,第23页。因此,绿色发展理念,不但坚持了科学发展观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而且将“绿色发展”直接上升到总体性的“发展战略”层面,是对科学发展观所含有的“绿色”发展的升华。

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绿色发展”同已有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比,其主要特点表现在时间的对应性上,即直接瞄准“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在内容的侧重点上,突出“绿色发展”,是直接针对现存的问题和短板的。“绿色发展”在思想上是一种战略理念,在实践中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着自身的逻辑,而且只有遵循这种自身的逻辑才能取得预期的成功。郑又贤:《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坚持了科学发展观》,《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

发展是全人类永恒的话题,亦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从蒙昧时期到文明时代,从农耕经济时代到新经济时代,从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从黑色发展到绿色发展,人类经历了数次发展变革。在寻求发展方向、创新发展方式的同时,人类也根据时代变迁不断探索、更新发展观念。我国对发展的认识经历了由现象到本质、由片面到全面、由表及里的推进,从最初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追求GDP,而置环境损害、能源耗费于不理,到逐步认识到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关乎生死存亡,经济发展不得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充分认知的基础上,对发展理念进行与时俱进的修正、充实、完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绿色发展理念的演进无疑是发展认知逐步深化最好的例证。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尊重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把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与当今时代发展特征相结合,又融汇了东方文明而形成的新的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生态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建构人与环境和谐为目的,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全新发展理念。通过加快国民绿色价值观念的转变、促进绿色生产方式的转变、加快绿色生活方式的养成、大力普及绿色文化与科技、完善绿色发展的制度建设等路径全面贯彻实践绿色发展理念,将引领中国走向永续发展、文明发展的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