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经济失衡研究(对外开放战略研究丛书)
- 胡渊
- 3919字
- 2020-08-29 08:37:37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和全球产业结构加快调整,资本、技术、产品、市场、资源和劳动力等要素在国家之间、地区之间持久而广泛地非均衡流动促进了全球贸易空前发展。全球商品贸易出口规模从1980年的2.03万亿美元飙升至2011年的18.26万亿美元,同期服务贸易出口规模从0.37万亿美元增至4.19万亿美元(见图1-1)。贸易增速也已超过全球生产增长率,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的统计数据显示,1991~2011年全球出口贸易年均增速达5.1%,而同期全球GDP年均增长率不到3%。与此同时,全球贸易也日益呈现不均衡发展态势,进出口不平衡、收支不平衡与地区发展不平衡日趋严重。尤其自21世纪以来,以全球经常账户不平衡(Global Current Account Imbalances)为突出表现的全球经济失衡(Global Imbalances)成为国际宏观经济环境运行的典型特征,引起人们持久而广泛的关注,并成为当前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面临的最复杂的宏观经济问题(Blan-chard和Milesi-Ferretti, 2009)。
图1-1 1980~2011年全球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出口规模与增速
数据来源:世界贸易组织(WTO), Statistics Database。
不同于金本位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以及20世纪70~80年代的全球国际收支不平衡,自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形成的新一轮全球经常账户失衡具有规模庞大、持续深化和多边失衡的特点。一方面,当前的全球经常账户失衡除在2001~2002年和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有过短暂缓和外,失衡规模持续扩大。1997年全球经常账户余额绝对值为0.36万亿美元,到2008年达到1.66万亿美元的峰值(占全球名义GDP的5.42%),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强制性地缩小了不平衡规模,但2010年随着全球经济的稳步复苏,全球经常账户失衡规模又开始呈现逐步扩大趋势(如图1-2所示)。
图1-2 1980~2012年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程度及其占同期名义GDP比重
注: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提供了186个国家(地区)的经常账户余额数据,但对于数据缺失的国家,笔者默认其经常账户处于平衡状态。
数据来源:根据《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October 2012》计算而来。
另一方面,本次全球经济失衡中赤字方主要是美国,而盈余方除了包含日本、欧元区、石油输出组织国(OPEC),还包含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东亚经济体。图1-3显示了2000~2009年主要失衡经济体的经常账户收支额。2008年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额较2007年出现小幅下降,2009年较2008年更是出现约40%的降幅;与此相对应,2009年中国、日本等国的经常账户盈余也大幅减少。但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全球经济失衡是否会卷土重来甚至继续恶化?以金融危机为契机的全球经济失衡调整的持久性备受质疑。由此可见,即便是在经历了2008年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动荡后,全球经济失衡仍旧是当今世界经济运行的最主要特征,也因此成为国际机构、各国政府及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图1-3 2000~2009年世界主要失衡经济体的经常账户收支额
数据来源:the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随着全球经济失衡规模的不断扩大,全球经济失衡愈发显得不可持续,全球经济失衡调整模式及其带来的风险、成本成为国际机构、各国政府及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随着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外部均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日益上升。作为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盈余方,中国在国际上面临着人民币升值压力、贸易摩擦加剧的不利局面,在国内又备受贸易失衡带来的流动性过剩、货币政策独立性丧失的困扰。在此背景下,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这也是促进中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八项重点工作之一。
二 研究意义
全球经常账户失衡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和面临的重要风险。全球经常账户失衡不断加深已给各国经济造成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并对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了潜在风险和新的挑战,被称为“悬在全球经济上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Obstfeld和Rogoff, 2005)”。系统研究全球经济失衡调整路径、模式及其成本风险,必将推动对该问题理论认识的深入和发展,为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和措施提供研究资料,使全球经常账户失衡调整对中国的负面冲击最小化,这将有助于中国坚持互利共赢对外开放观,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与繁荣。
(一)研究的理论意义
一方面,全球化使得当今的全球经济失衡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征,表现得更加错综复杂;另一方面,随着理论的不断发展,借助精深的理论模型与计量工具,对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本研究成果有利于提升世界经济失衡理论研究水平,并为中国应对世界经济失衡调整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支持。本书区别出世界经济失衡的渐进调整模式和激进调整模式,并分别给出具体识别标准,在此基础上比较不同的调整模式所对应的调整成本大小,深化了对世界经济失衡调整模式及其成本的认识;本书还探讨了中国在全球经济失衡调整中的作用,以及全球经济失衡调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这为中国应对来自世界经济失衡调整的压力提供一些理论上的支持。
(二)研究的实践意义
造成当前世界经济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是一国或一个地区单方面的问题所致。同时,世界经济失衡调整带来的冲击和风险也是世界各国要共同面对的挑战。如果世界经济失衡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各失衡经济体将无法就调整模式、机制达成一致,最终将导致世界经济失衡以贸易保护主义这种高成本的方式展开。研究世界经济失衡的调整问题,探索风险可控、成本最小的调整模式,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尽管当前学术界、各国政府对中国尤其是人民币升值在全球经济失衡调整中的作用,尚存在争议,但是现实经济中,人民币却承受了巨大的升值压力。本书通过研究中国在全球经济失衡调整中的作用,为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和外交部等有关部门制定国内的相关政策、参与国际商务谈判提供理论依据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经常项目失衡已经深深影响到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诸多方面,对中国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外贸发展模式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因此,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和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合理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实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本书的研究为中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 相关概念界定
对全球经济失衡相关概念的理解,关系到本书的理论框架与内涵,因此有必要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我们首先对全球经济失衡、全球经济失衡调整、全球经济失衡调整路径及模式的概念进行说明。
(一)全球经济失衡概念的界定
经常账户(或称为经常项目),是经常发生的国际交易,反映一国与外国之间实际资源的转移,也是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经常账户包括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4个项目。它完整地体现了商品服务和投资收益流动情况,在一国国际收支中占有最重要地位。
从全球范围来看,经常账户赤字总额和经常账户盈余总额总是相等的。但从国别角度来看,如果某些国家处于经常账户赤字状态,而与此相对应,必然有国家处于经常账户盈余状态。全球经济失衡,也叫世界经济失衡、全球经常账户失衡。2005年IMF前总裁Rato第一次正式提出“全球经济失衡”的概念,即“一国拥有大量贸易赤字,而与该国贸易赤字相对应的贸易盈余则集中在其他一些国家”。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账户收支由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4个项目组成。由于对于大部分国家而言,贸易收支是经常账户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一国的贸易收支失衡意味着其经常账户收支失衡。在实证文献中,通常用一国经常账户收支占GDP比重来衡量经常账户失衡规模。
(二)全球经济失衡调整
全球经济失衡调整,又称经常账户失衡的纠正或经常账户反转。在早期研究文献中,经常账户反转通常被用来指经常账户赤字的显著下降(MFR, 1998)。随着对经常账户调整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也有研究认为经常账户反转是指经常账户盈余的显著下降(IMF, 2007)。综合来看,全球经济失衡调整分为经常账户赤字调整和经常账户盈余调整,分别指在一段时间内失衡经济体的赤字规模或盈余规模削减一定的百分比,是一国经常账户收支从失衡方向向平衡方向的变动过程,而一旦调整到可持续性水平,我们称之为实现了全球经济再平衡,或经常账户反转。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由于人们往往担心赤字国的偿还能力,因而更关注赤字国赤字规模的削减;再者,从全球范围来讲,经常账户赤字规模的削减同时也意味着经常账户盈余的减少。本书从经常账户赤字削减的角度来研究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路径、调整模式及其成本比较,以下经常账户调整皆指经常账户赤字调整。
(三)全球经济失衡调整路径
全球经济失衡调整路径即通过何种机制实现经常账户收支再平衡。分别从国际收支的弹性论、吸收法和资产组合理论视角出发,本书将全球经济失衡调整路径归纳为三种:汇率路径、储蓄率路径、金融深化路径。理论上讲,赤字国要恢复经常项目收支平衡,可以采取本币贬值、提高国内储蓄率和降低金融深化水平这三条路径。然而在当前金融一体化和不断深化的客观趋势下,通过降低金融深化水平来实现经常项目收支平衡,显然是不现实的。故而金融深化调整主要发生在盈余国内部,具体表现为盈余国通过提高金融深化水平,减少对外国资产的需求,从而实现经常账户盈余削减。由于本书主要从经常账户赤字削减角度来探讨全球经济失衡调整,因此我们重点探讨汇率调整路径和储蓄率调整路径。汇率调整路径,即支出转换路径,通过本币实际有效汇率贬值,使得进口商品和国内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支出从进口产品转向国内产品从而实现经常账户反转;储蓄率路径,即支出削减路径,通过提高国内的储蓄率,降低支出水平实现经常账户反转,即支出削减路径。
(四)全球经济失衡调整模式
按照全球经济失衡调整完成时间的长短,将全球经济失衡调整分为两种模式:渐进调整和激进调整。经常账户赤字规模最高年份为第t年,则从第t+1年开始调整。若在1年之内,即在第t+1年完成调整,则称为激进调整;若在2年到4年之内完成调整,则称为渐进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