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业与修身:对心力管理的思考
- 刘泱
- 6021字
- 2021-03-29 21:31:03
二、“心力管理”研讨会召开
《心力管理》的出版,引起了业界的普遍关注,诸多专家学者给予高度评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刘光明第一时间发文,提出心力管理至少诠释了企业管理的以下问题:(1)组织最基本的素质在于人心的培育。(2)最简单管理的方法在于“推己及人”。(3)员工成长才是发展型组织的本质。(4)管理的伦理思考。(5)管理是科学更是艺术。(6)情感管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7)管理对哲学的思考。(8)人本管理的魔力在于细节。
2011年6月24日,刘鹏凯“心力管理”研讨会在连云港市召开。来自全国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界的胡平、李燕杰、贾春峰、邓荣霖、赵春福、孟凡驰、司马云杰、华锐、高立胜、李万来等3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心力管理”研讨会的召开,标志着黑松林公司的心力管理正式形成。
择录部分专家发言如下:
李万来(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连云港市企业文化学会会长):
我们这么多年跟着西方人走,西方人确定什么观点,我们就去研究什么。比如说十年以前西方人提出执行文化,我们全国上下都在研究执行文化,我们听了多少讲座,我们出版了多少书,我们发表了多少文章,哪一位老总不在抓执行力?他的手段是什么?是靠钱,靠处罚,离开这个就不灵了。但是我从黑松林得到一个道理:关键是你要把人心拿到手,每一个人都用心去做事,每项工作肯定都能做到位,企业一定会搞好。黑松林的卫生间原来每天都有检查,每天都要做记录,由于他推行的是心力管理,没有几年一切检查都不需要了,为什么不需要了?员工说不需要检查,我们每天都能自觉保持卫生。黑松林是一个生产胶的工厂,滴在地上粘糊糊的很难处理,心力管理实施以后,员工自己在墙上贴上条子:我们自己能够保持地面无滴胶,桶内无积胶,桶外无挂胶。我带那么多人去学习,到锅炉房里面摸不到一点灰,整个的锅炉房打扫得窗明几净啊,到处都是亮堂堂的。心力管理说到底就是把人的心拿过来,执行力一定会提升,这个企业一定会搞得好。
邓荣霖(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导):
我跟刘鹏凯可以说是老朋友,我作为一个企业管理的教师、理论工作者、研究人员,很高兴能结识富有创新管理的企业者,刘鹏凯就是其中的一位。当然中国现在涌现出许许多多优秀的企业家,我接触过很多,我感到这是中国企业管理的希望。
什么是管理?管理是通过别人来做好工作的过程。写了很多管理学的教科书和著作,我研究企业管理的特点有两条,第一条要把深奥的理论通俗化,现在有人讲的管理头头是道,模式公式一大套,越讲越糊涂,刘鹏凯把管理讲清楚了,所以他的实践跟我的思路非常合拍。通俗到一句话,什么是管理?管理是通过别人来做好工作的过程,我后面跟上一句,管理是通过跟人打交道。管理就是人跟人,人心,人力,心心相印,换位换心,这就是他心力管理的本质特征,研究人心,思路以及出路。人心决定他的行为,这就是管理的实质。管理是科学,管理是艺术,管理是手艺,最后我要强调一句话:管理是科学艺术手艺的结合,难就难在结合上。
李燕杰(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共北京市第五届市委委员):
前些日子,刘鹏凯的《心力管理》我收到了三本,收到后我马上给他回了一封信,我表示向他学习,并把办的杂志送给他一本,希望今后咱们为了共同事业而奋斗。
我认为他那个书写得很棒,棒在哪里?刘鹏凯老师是商人当中的诗人,诗人当中的作家,作家当中的思考者。如果一个人又能写,又能讲,不会思考全完蛋。作为他这个作家来讲我很羡慕,我尽管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但是真正像他这样如此深入生活,贴近生活,贴近人民,贴近实际,他做到了,我没有做到。第二条基于现实,高于现实他做到了。所以我觉得应该向刘老师学习。
司马云杰(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朱熹讲,治国安民,不是修几条路,盖几间房子问题,也不是税收钱粮多少的问题,是人心人性问题。人心正,天下定。人心不正,只是物欲滔滔,情欲泛滥,国何以治,家何以安,天下何以平?讲发展,不能一天到晚只是盯着增长数字,其他都不管了。治国平天下是这样,管理企业也是这样。真正好的企业管理,不能忽视人的存在,人心人性的存在,而是应该把它放到首要位置,而不是把利润最大化放在首位。从这个意义上说,鹏凯同志的《心力管理》一书,是很有意义的。它提醒我们搞企业管理的同志,想一想人,想一想人心人性问题,把这个问题放在我们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上来。
第二点,鹏凯同志的《心力管理》一书中,许多生动叙述,包括一些细节情境的描绘,是他是从经验体悟出来的。这不仅说明鹏凯同志善于总结经验,而且说明他很有悟性。因为书的论述是从经验里来的,所以放到企业管理上去,效果自然是好的。书比较好懂,也有很大的适应性。自然,其他企业如何管理,不能照搬,还必须加上自己的体验与领悟,才能行之有效。
书出版后,不光面对企业界这些人,还要到社会上发行,要面对整个理论界的思考。因此,有些东西,希望更扎实地去考虑一下。这里也谈两点。第一点是“心”、“心力”的概念问题。从“天命之谓性”上讲,从“继之者善,成之者性”上讲,心性本体是纯粹至善的。但心性本体若离开气质,则无着落处;而它一旦与气之质相结合,可以说从结合那一刹那开始,心性存在就有清浊、昏明、善恶问题。因此,从心性气质存在上讲,心的一念之动就有善恶。善有善的心力,恶亦有恶的心力。你现在所说的心力,究竟是善的力,还是恶的力?我看不辨是不行的。只有调动天理良知之心,才能产生善的力,才有利于企业管理。因此,研究人心一念之动的善恶,讲心力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高立胜(辽宁省企业文化学会会长、哲学研究员、管理学教授):
黑松林粘合剂公司是一个小型企业,它为什么能够成功呢?从企业经营管理来看,是它做到了高新技术与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企业优势突出地体现在既具有较强的硬实力,也有过硬的软实力。从企业文化来看,就是黑松林的企业文化管理做得很成功。这不仅体现在黑松林的经营业绩上,更重要更突出的是体现在黑松林的刘鹏凯董事长能够把古今中外的科学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与自己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刘鹏凯的《心力管理》自成体系,道理深刻精辟,内涵丰富厚重,然而语言通俗易懂,尤为突出的是理寓于案例,情融于故事。这样更容易为员工所接受,并为企业界认同而传播甚广。此书可圈可点之处随即可见,例如它的理论与案例结合特征,就足可以使它成为一部优秀的MBA教材。但在此我只想谈及黑松林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大道至简。
刘鹏凯著述的“心力管理”理论,实即为黑松林管理之实践总结与提炼。刘鹏凯将心力管理诠释概括为一句话:“心之所及,力之所达。”通俗地讲,黑松林的心力管理文化是一种粘合文化,亦即刘鹏凯用自己的心粘合了员工的心,员工团队的心又粘合了客户的心,进而广泛粘合了社会公众的心。粘合文化就是心力管理的体现与表征。黑松林的文化的实质与核心就是这样简单!所以我说,黑松林文化的重要特征就是“大道至简”。
企业文化当今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了“一种时尚”。但是我们国内有相当多的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搞的企业文化文本,相当庞大复杂烦琐。许多企业都在追求“高大全”。这种倾向值得注意。我认为,搞企业文化不必非得要有系统的、复杂的、全面的文本。比如世界500强中就有许多企业没有搞企业文化文本。人家照样搞得很好嘛!“心力管理”,即“心之所及,力之所达”。黑松林的企业文化一句话就搞定。言简意赅,大道至简!为什么刘鹏凯提出“心力管理”,而不是“心本管理”,因为他强调的是“心之所及,力之所达”。在这里“心”与“力”相随相生,本末相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赵春福(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行政学院原副院长):
刘鹏凯同志比较早的著作我都看过,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评奖也都给他评过,我觉得他书里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通俗易懂,可读性特别强。刘鹏凯同志是一个企业家,我觉得他最大的特点是用自己的头脑、自己的心去思考问题,用最通俗的语言,用一个企业家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跟他企业实际结合起来,所以包括他的《漫话企业细节管理》书读起来非常有趣。《心力管理》有一个可贵之点:如何在实践中摸索,创造出我们中国的管理科学。因为我们现在的理论基本上都是西方国家的,中国的管理学要真正立起来,就要很好地跟中国文化结合起来,这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刘鹏凯同志作为企业家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探讨,跟中国文化相结合探讨企业管理问题,很可贵。
贾春峰(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资深学者,中宣部理论局原副局长,正局级调研员):
关于“心”这个概念,这是中国哲学史上、中国思想史上很早就提出来并长久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刘鹏凯同志这本书的书名《心力管理》一出,自然会引起人们对“心”这个概念及其内涵的种种议论。中国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而不是单一单调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是讲“心”的,孟子有一段论述,其中提到“仁义礼智根于心”。这个话很重要。道家思想中,道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概念,而对于那无形无迹、包容天地的道,唯有心才能把握,所谓“道之为道,唯心可悟”,“以心验道,以心修道,师心从道”。在佛学思想中也是讲心的,有“三界唯心”、“万法一心”的说法。佛教中有一部很重要的经典,叫《心经》。《心经》只有200多字,但真正读懂很不易。中国的禅宗又名心宗,被毛泽东在谈话中称之为广东两大名人之一的禅宗六祖惠能就主张“道由心生”。还有墨家,墨子也讲心。在《墨子·经上》中他说:“闻,耳之聪也。循所闻而得其意,心之察也。言,口之利也。执所言而意得见,心之辨也。”对于儒、道、佛都讲心,曾有“三教归一”、“三教本同”的说法,而“三教本同”即是说三教同归于心。那么,这样说来,是不是就是把各家各派关于“心”的说法混为一谈了呢?我想不应发生这样的误解。各家各派讲“心”,是从各家各派的思想体系出发的,是同各家各派的思想体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紧密地融为一体的,而各家各派的思想体系都有自己的结构、含义和特色。这里讲儒、道、佛、墨都讲“心”,说明“心”这一概念的重要性,说明“心”这一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处于何等重要的地位。这在申荷永博士的著作《中国文化心理学心要》一书中有很好的论述。申博士这本研究心学、心义、心要的学术专著并不多见,实属难能可贵。
话再回到今日的日常说法。我们常讲用心工作、用心干事、用心管理、用心服务,有一本过去的书上就讲过“忠诚服务,竭尽心力”。我们都知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宗旨。这里也讲了“心”,而且是“全心”。这里体现了为国为民做好各项工作的使命感、忠诚心和责任心。刘鹏凯同志是搞企业的,在企业运作中,竭尽心力,用心管理,用心经营,用心同客户打交道,用心同员工沟通共事,做到将心比心、以心交心、以心换心、心心感应、心心相印。特别要提到的是,鹏凯同员工打交道,不是一方在向另一方进行“训导”,而是一种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兄弟姐妹式的沟通。这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发现卓越、展示人性美和善心善意的过程,也是心灵共鸣的状态和实现“心力”传递的过程。他在实践中感悟到:心到哪里成功就在哪里。这个经验总结得好不好呢?我说:好!我们常讲理论源于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论是实践论。没有实践的总结,哪来的理论升华?!企业文化理论、企业管理理论从根本上说是从企业实践、企业家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而不是套用已有的书本推理、演绎出来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刘鹏凯同志从最初写《生命的行走——我的中国式管理的探索》到正式定名为《心力管理》,他的这个路子是值得给予肯定和支持的,我们应当从这里获得许多有益的东西。
孟凡驰(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
刘鹏凯总经理近年出的书我基本都读了,每次读都有很深的启发。关于《心力管理》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点,通过看这本书,可以体会出一个企业家善于总结钻研规律的探索精神。作为一个企业家,刘鹏凯总经理和一个纯粹的理论研究者的着力点是不一样的。这个时代提倡理论家深入实践,讲观点不脱离实际,能够解决现实问题,也提倡企业家和实际工作者,要有理论探索精神。有的企业领导者可以叫企业家,有的则不能,不是所有企业经营者都能被称为企业家。不管教育家、企业家、政治家,只要谈到家,他必须具备善于创新、善于总结规律、善于进行理论探索的品质。没有这三个特点就不能称家,只能称匠,匠是熟练工种。刘鹏凯总经理在实践工作当中善于总结规律,善于在企业管理领域不断创新,并勇于进行管理理论的探索,他可以称为家。
第二点,这本书能够以小见大。刘鹏凯总经理写书有个突出特点,就是不空讲道理,都是通过一个案例说明一个道理,这样通过一个细节一件事情能够体现管理中的规律和理论。
第三点,这本书形象性很强,可操作性很强。任何一个企业领导者,拿到这本书一看到这些案例,就会联系到自己企业的管理工作,就会有心心相通的感觉,就会有交流的欲望,《心力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范本。希望刘总经理的规律探索再深化,再逐渐多积累一些经验,形成一些理论就为期不远了。
胡平(原国务院特区办主任、福建省省长、商业部部长,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
非常高兴能够有这个机会。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孔子去拜见老子,老子半天不讲话,老子牙齿已经掉了,可是舌头还在。孔子悟到软的比硬的厉害,滴水穿石也是这个道理。那么我们企业要提高软实力和竞争力,当然内容很多,还有待于探索。刘鹏凯同志在这方面下了功夫,从实践上升到理论,提出心力管理这个课题。我认为这是好事情,可以进一步探讨。
我赞同用心来管理。中国开放改革几十年以来,外国人看到我们还一直保持这么快的发展速度,百思不得其解。就连抗震救灾都很快取得成效,世界赞誉声很多,是什么原因使我们有这么大的成就,国际上有这么好的声誉?这还是要从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去找。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心的问题上,我们很多圣人都有解读的。我们知道,开放改革成功,无非是把大家积极性带动起来。积极性来自于什么?是每个人的心。大家一条心,一鼓劲就能把事情办好,所以从根本理论根据来看,还是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益的东西,并发扬光大。竞争中,我们有很多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一流的企业是卖标准,二流的企业卖品牌,三流的企业卖商品,卖标准要参与国际竞争,我们现在是市场经济,西方还没完全承认,只有少数国家承认。他们是资本主义的运作机制,游戏规则很多都是他们定的,我们没有话语权,所以我们在国际竞争中要力争话语权,当然这个是综合性问题。在企业管理上我们把员工的积极性带动起来,发挥积极性,遇到困难都能够克服。在国际竞争中如果也是用这个理论,其中有科学机制问题,也有一个文化问题在里面。文化不是我们打上几个中国方块字人家就认同你了。所以还有很多课题,说心力管理也好,心力文化也好,既是对内的,更大程度上应该面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