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本章小结

(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中国和俄罗斯为代表的绝大多数计划经济国家先后实行了市场化改革和经济转轨。与此同时,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实行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减少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这两方面的实质性变化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应当说,经济转轨国家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二)经济全球化促进并实现了市场对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配置。建立在劳动成本优势、资源禀赋差异、产品研发与创新、规模经济等基础上的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而随着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贸易与金融等领域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转轨国家经济越来越容易受到外来的冲击,其所面临的经济、金融风险也越来越大。因而国家经济利益和国家经济竞争力被置于国家安全的优先位置,国家经济安全、产业安全也成为国家安全的核心。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产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跨国公司在生产全球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是生产全球化的推进器,转轨国家则在跨国公司推动的生产活动全球化中受益。跨国公司对转轨国家的企业实施并购,能源生产、机械制造、食品消费品生产、商业、金融服务业等成为外资并购的重要领域。今后,随着全球产业的不断转移,转轨国家境内的外资并购还会扩大,这必然会引起人们对外资并购可能危及国家经济安全的担忧。因此,转轨国家融入生产全球化进程,必须以保证国家经济安全和确保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为前提。

(四)贸易自由化、金融全球化、投资自由化和生产全球化为转轨国家的市场开放和制度借鉴提供了契机。在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进程中,转轨国家不仅要积极加入WTO,而且作为WTO成员必须遵守共同的制度,以统一的国际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而金融全球化进程会对各转轨国家的金融体制产生整合作用,使金融领域的制度安排逐步趋于统一,而且在此进程中制度创新也会被迅速推广。在生产全球化进程中,随着跨国公司进入转轨国家,先进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制度会随之被引进、效仿和采纳,从而使这些国家微观企业制度逐步趋同。因而转轨国家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会通过这些渠道发生改变。参见刘军梅:《经济全球化与转型国家的制度变迁》,《世界经济研究》2002年第5期,第14页。

(五)转轨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要大力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为国民经济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外商投资企业可以给转轨国家带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因而能够促进这些国家加工工业的改造,有利于转轨国家的产品在短时间内实现升级换代。当然,在注重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同时,转轨国家还要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本国在全球产业升级的浪潮中不被边缘化。但转轨国家的许多产业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与国外跨国公司相比,其竞争力还很弱,因此,转轨国家的政府有必要实施一定的产业保护政策。

(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以及转轨国家经济融入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这些国家的经济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就是说,经济全球化在给转轨国家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对转轨国家的经济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经济全球化加剧了转轨国家与发达国家产业安全水平之间的差距。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世界各国提出了严峻的产业安全挑战。而由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转轨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科技、人才、理念等的差异,各国的产业安全水平各不相同。欧美等发达国家是全球经济的主导者、经济秩序的构建者和产品价格的制定者,而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只能被迫选择现有的经济秩序和接受发达国家的资源掠夺和价格压榨。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的产业安全更容易受到威胁。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升级换代,部分欠发达国家已经陷入了贫困陷阱,这大大增加了保障产业安全的难度。但另一方面,转轨国家已确立了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发展方向,从而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制度性基础。

转轨国家的实践证明,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自我封闭式经济安全政策有可能会造成国家经济基础的脆弱性,从而经不起国际市场风浪的冲击,并有可能最终导致转轨国家的政治安全与社会安全受到严重的削弱甚至崩溃。滕维藻、张岩贵:《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经济安全的影响以及我国的因应措施》,《南开经济研究》1999年第5期,第37页。而如果转轨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操之过急,也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因此,转轨国家在摒弃旧的经济发展模式、探求新的发展道路,特别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同时,要坚持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原则和基本标准,不断完善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政策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