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 陈占安 孙蚌珠
- 1789字
- 2020-07-09 17:41:20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它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是一个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经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检验,已经被证明是指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专栏1—1 邓小平的生平
邓小平(1904~1997)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邓小平是四川广安人。1904年8月22日生。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1920年夏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初到苏联学习,1927年春回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改名邓小平。1928~1929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29年夏,作为中央代表前往广西领导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左江、右江革命根据地。1931年夏,到江西中央根据地。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年底任中共中央秘书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1938年1月任八路军129师政治委员,和师长刘伯承深入华北敌后,创建了太行、太岳等抗日根据地。1943年10月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主持八路军总部的工作,在艰苦的条件下担负起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党政军的全面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中原局、华东局第一书记。1945年9月至11月同刘伯承一起领导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1947年夏他们率军南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地区。在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担任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的总前委书记,同两个野战军的领导人一起,指挥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攻克了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和上海、苏、浙、皖、赣等广大地区。
1949年,和刘伯承率部向西南进军,占领了云、贵、川、西康诸省,参加领导了进军西藏和西藏和平解放的工作,实现中国大陆的完全解放。
1952年7月调往中央工作,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4年改为国务院)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1954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组织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在反对高岗、饶漱石阴谋分裂党、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重大斗争中,作出重要贡献。1955年4月中共七届五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195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在任总书记的10年中,协助中央主席、副主席主持中央的日常工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失去一切领导职务。1973年3月恢复国务院副总理职务。1975年后一度主持党、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由于“四人帮”的诬陷,1976年4月又被撤销一切职务。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他原来担任的党政军领导职务。此后形成的以他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89年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他辞去了中央军委主席职务。1997年2月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
1997年9月召开的中共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括为邓小平理论,并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百科全书(1949—1999)》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版)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