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铯:为梦想工作

人物名片杨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98级本科生,在校期间曾任北大十佳社团爱心社社长,被评为首都杰出青年志愿者。2002年就职于全球领先的战略管理咨询公司Monitor Group咨询公司,2006年2月自主创业建立了IDOIDO·我愿意结婚网。

 

“我每天都能保证7—8小时的睡眠。”很难想象,这么轻松自由的话语出自一个年轻的创业者之口。

杨铯告诉笔者,她认为和工作相比,自己的身心健康是更重要的。作为一名创业者,自然不比给人打工的白领轻松。每天都有很多烦琐的事务要处理,许多棘手的问题要解决。在如此大的工作负荷之下,杨铯又是怎样找到了工作与休闲的平衡点呢?

“效率。”光华出身的杨铯要言不烦地回答了笔者。“就好像在学校里念书一样,不是要看你题海战术究竟‘扫’过多少题,而是要看真正做透、理解了多少;工作和生活也是一样,重要的不是你每天处理了多少事情,而是你真正做好的几件事情。每天我们都要面对许多需要解决的事情,但事有轻重缓急之分。所以我会将需要处理的事情排一个优先表,集中精力,很有效率地去解决那些紧急的并重要的事情,然后给自己足够的时间休息放松,等到自己的身体状态从疲惫调整到精力充沛时,再来有效率地解决剩下的事情。”

加入爱心社——这里的故事很精彩

大学时代的杨铯就拥有了很强的平衡学习与工作的能力。初入燕园,热火朝天的社团活动深深触动了杨铯,面对浩繁的选择,经过再三权衡,杨铯选择了爱心社。“我希望能在为别人服务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价值。”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杨铯一心一意地投入到爱心社的活动中去。在社团中,她开朗阳光的性格使她交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积极的处世态度和高效的做事风格则让她得到了参与社内活动的锻炼机会。大二那年,杨铯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为一位盲人在北京大学举办一场有着特殊意义的演唱会。从早期的联络经费,到后来的导演彩排,杨铯和爱心社的朋友们每天穿梭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忙前忙后。这场意义非凡的真情演唱会更是得到了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和北京电视台《纪录》栏目的全程报道。

演出当天,办公楼礼堂竟挤满了1500多名观众!演出全程非常成功,当帷幕缓缓落下时,一直紧张地站在后台的杨铯终于疲惫而欣慰地笑了,她从演出者激动的表情与台下观众动情的泪水中看到了自己忙碌付出的价值。

而这场演唱会的策划和运作,使杨铯的组织能力和人格魅力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在新一轮的社长选举中,杨铯光荣地成为了新一届爱心社的社长。虽然由于留学美国的缘故,社长之职仅居一年,但爱心社的经历却留给杨铯一份宝贵的人生财富。

高分留学——外面的世界不精彩

和许多初入燕园的同学一样,从应试教育考场中走出的杨铯在大一时也曾陷入过迷茫。每天除了正常上课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外,不知道自己还要做些什么,起初的成绩也并不理想。反倒是参与了社会工作后,生活节奏的加快使杨铯在忙碌中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也看清了努力的方向,对她的学习产生很大的调节作用。“讲究课堂效率,全心投入,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多地当场吸收知识。”在期末考试中,她一举成为班里的第二名。

优秀的成绩为杨铯赢得了赴美国交换学习的机会。在美国学习生活的一年给杨铯带来了很大的改变。捅破了“留学”这层窗户纸,杨铯发现外面的世界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精彩。“虽然我们在美国时不会为食宿费、学费等操心,而且每周还有很多文化交流活动,但那里的生活于我而言总是觉得少了点什么。虽然美国是个多元化的社会,但是一个异族人,如果不是从小出生在那片土地上,有着固定的属于自己的社交圈,想进入主流社会是非常困难的。同时,美国的社会文化让我多少有些失望,年轻人讲求享乐主义,安于现状。这固然没错,但总觉得他们缺少一种青春与创造的激情。”

“其实从各方面比较,北京的生活一点不比加州差。”杨铯骄傲地说道:“从吃穿住行到娱乐休闲,我都会觉得在这里更方便。哪儿都不如自己的家好。”

回国就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一个学期的美国交流经验让杨铯拓宽了眼界,并有机会对自己的国家和未来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回到国内,她放弃了保研的机会,有针对性地向感兴趣的几家公司递交了简历。虽然当时各大企业在校园内大规模的招聘活动已经结束了,但杨铯还是得到了她申请的所有公司的Offer,包括她实习过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她崇拜的杰克韦尔奇领导的通用电气、一个英国朋友向她推荐的咨询公司LEK,以及她最终的选择Monitor Group。

Monitor Group是一家有着哈佛商学院背景的战略管理咨询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为诸多世界五百强企业服务。2001年正式进入中国后,业务逐渐发展起来,急需相关人才。而在Monitor Group北京办公室的第一批员工中,恰好有一位光华97级师姐。通过校友网络,这位师姐找到了阿铯,并建议她来Monitor Group面试。

通过与师姐的沟通,杨铯了解了管理咨询顾问的工作内容和性质,便被这种富有挑战性的职业所吸引。怀着对咨询工作的向往和热情,杨铯在面试当天轻松地完成了案例分析、自由交流、总裁面试三关。由于她出色的表现,一向在用人方面很谨慎的Monitor Group破例在面试当天就给杨铯发出了Offer。另一方面,杨铯也在面试的过程中,对Monitor Group的公司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可。于是,杨铯选择了Monitor Group作为她职业生涯的起点。

咨询公司的工作是紧张而忙碌的,这三年的工作经历教会了杨铯很多校园里学不到的东西。“这里有很好的学习氛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友好的、轻松的,它要求你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沟通能力与自学能力,要有一定的商业敏感度,能够有效地收集和分析信息,战略性地系统化地思考问题。”

与许多人一样,在咨询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公司之后,杨铯认为是时候出国进修MBA了。拿着GMAT考试760分的高分,去美国念MBA对杨铯来说是很轻松就可以实现的。但是正由于三年现实的工作经验使得杨铯重新思量了“出国进修,镀金回国”这条路的必要性。“我要考虑清楚自己究竟要什么。就我的工作性质和能力看,学校里书本上的知识是相对有限的。比起学位,我更加看重的是周围的社交网络。我当时已经很明确自己的根是扎在中国的,所以我更加看重的是中国的社交网络。在这点上,美国商学院的华人圈还是太小,每个学院一届只有10—30个华人,而且很多我已经在读大学和工作的过程中认识了。经过这样一番考虑,我开始意识到MBA对我来说价值也许没有那么大,特别是在当今这个年代,离开中国的机会成本太高。”

辞职创业——找准位置迅速行动

当时的Monitor Group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开展了一次“中国创业精神研究”的调查分析。从前,创业条件与创业精神的水平都是靠人们感性认识的,但Monitor Group却开发了一套量化分析方法,并在全世界数十个国家政府的配合下开展了研究,使得“创业精神”也能够被量化比较。此次研究的结果最初让课题组的每一个人都震惊——中国在创业精神和环境的很多指标上在所有参与研究的国家中都领先,总体指标超过美国,为所有样本中最好的。虽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改善,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如今的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高速成长的时期,在这个大环境下,每天都有无数个“中国梦”变为现实。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我当时已经意识到像管理咨询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不是一个适合女性长久发展的工作,我想给自己创造一份能够持续发展的事业。”杨铯笑着望了望窗外林立的高楼。职场打拼多年,她的唇角还泛着海滨女孩温柔的恬静。

要创业,首先要过自己一关。究竟要创什么业?创业的目的又是什么?杨铯给自己的答案是:“实现自我,方便他人”。最好的创造是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做自己真正想做的,做自己真正能做的。”杨铯提醒所有想创业的朋友,在真正运作前,认清自己是最重要的。她首先想到了当时方兴未艾的互联网,2006年,正是阿里巴巴等公司掀起新一轮互联网赢利高潮的阶段。杨铯分析:“利用互联网赚钱,只有两种模式:一是使网站作为一种媒体,整合发布信息,吸引浏览者的目光,增加点击率,通过广告费营利;二是网站的设置起到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包括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和经济成本等。如百度、阿里巴巴、携程网等,自我营利的同时起到了很好的便民作用。”

本着这两条原则,杨铯开始考虑最初的几个项目。适逢1998级很多同学正忙于结婚,杨铯在与他们沟通的过程中发现婚礼的筹备是一项很特别的“投入”——准备时间很长,新人们的期待性特别高,但相关信息却很少,获得信息的途径除了向身边有经验的亲友求助外就是上网搜索相关信息。

为什么不开一个婚嫁信息交流网站为这些准新郎准新娘节省精力成本呢?这的确是一个“充满幸福”的创意,而且很快获得了身边朋友的认同,一位投资银行的朋友表示愿意投资作为启动资金。

说干就干!“效率”二字,是杨铯一贯的行事风格——从想法的诞生到全面开始运作只用了半个月时间,而此后不到一周时间内,“IDOIDO·我愿意结婚网”论坛上线试水。“网站的制作与运行不是烧钱烧出来的,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个步骤。”小规模试水后,杨铯和她的朋友们欣慰地发现不出他们所料,IDOIDO果然吸引了很多关注!于是,网站运营正式启动,杨铯开始真正做自己的事。“为梦想工作”,杨铯觉得每天的生活都很充实,很忙碌,也很有意义!

做着婚嫁信息交流工作的杨铯每天和一群群美丽的幸福的准新娘打交道,心情自然也明朗愉悦,她的嘴角总是优雅地上翘,眼神总是温柔而亲切,笑的总是那么真诚。“在过去的两年里,IDOIDO帮助和影响了很多人,它所创造的价值,也许并不比我继续做一个管理咨询顾问所创造的价值少。虽然目前从我个人的收入上,要比以前的工作低很多。但我不想局限于短期的获益,要尽量把眼光放长远,时间会检验我们目前做的事情的价值。”

寄语校友——知己知彼方为常胜之道

在采访的最后,笔者希望杨铯能给校友们一些中肯的意见,她偏着头想了想,笑着说:“其实北大留给我的不仅是所学的知识,对我而言,更重要的是在那里收获的友谊,经历的事情,以及北大文化对我终身的影响。”

杨铯建议,在校朋友们要尽量多地参加社会活动,在知行结合的过程中升华知识,增加社会经历。在她进入大学之前甚至连班长都没做过,而她的领导能力很大程度是在爱心社一年的社长经历中培养出来的。

杨铯也不无忧虑地指出,现在刚毕业面临就业问题的朋友受社会浮躁风气的影响往往追逐当下热门职业,纷纷挤向投行与咨询公司;还有的同学以“面霸”为荣。杨铯始终认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而不是别人认为好的就适合自己。放远目光,找到自己真正适合并且喜欢的工作并为之努力是人生一大乐事。任何一个职业,只要潜下心来,付出努力,都会做出成就。社会需要我们在各种行业上创造不同的价值。

对于当前流行的跳槽热,杨铯则认为,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在对所从事职业没有完全了解之前匆忙地做出决定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先就业再择业”已不是稀罕事。但我们要为自己的选择和自己的未来负责,在做出任何一个决定前,都要“知己知彼”,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需求,正视自己的能力。同时了解工作的性质、业务能力需求、发展前景等。多向相关职业从业者咨询,而且一旦决定去做,就要尽全力做好,积极开发自己的潜力。不为则已,如为必果。同时,杨铯表示,大学毕业文凭只是叩开职场大门的敲门砖,进去之后的发展如何是靠个人能力来决定的。在校期间的同学们不要单单将精力放在书本知识的消化理解上,而要更多地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正是在这种利人惠己的精神让这位美丽的大连姑娘在人生之路上,轻松而踏实地迎接每一次日升日落,并且可以自豪地说:“实现自己,服务社会,作为一个北大人,我,做到了。”

 

(文/王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