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共性与个性

禅宗语录语言与同时代的世俗文献语言相较,在句法方面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作为禅师说法和师徒问答的记录,它的语言必然会带有某些行业色彩,句法必然有不同于一般大众语言的地方,也就是说有个性。但是,禅宗毕竟是面向大众的教派,禅宗语录毕竟是汉语书面语文献的一个子系统,它的语言、它的句法就其基本的方面来说,必然与一般大众语言相同,也就是说有共性。我们在研究禅宗语录句法时既要重视共性,又要关注个性。

共性是汉语某个时期句法的共同特征在禅宗语录中的反映,是汉语句法发展到某个阶段在禅宗语录中留下的足迹。研究禅宗语录句法的共性方面,如果同时不乏世俗文献,它可以发挥印证世俗文献句法状况的作用;如果同时缺乏世俗文献,我们主要就是通过它认识那个时期汉语的句法面貌,它的价值就更大了。在禅宗语录绵延的各个时期,有些时期是缺乏世俗文献的,如北宋和南宋初即是。因此,对共性的研究不可忽视。就共性的表现看,禅宗语录中的各类句法形式大致有两种情况,有些类别主要表现出的是共性,有些类别在具有共性的同时,表现出某些个性。前者如处置式、被动式、兼语式、连动式、双宾句、主谓谓语句、后补谓语句;后者如判断句、祈使句、疑问句、某些种类的复句。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应将所有句法形式纳入视野,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揭示其与世俗文献、一般大众语言的共性,服务于整个汉语史的研究。

禅宗语录句法方面的个性大致有两种具体表现形式:

1.某种句式只存在于禅宗语录中,不见于世俗文献。如祈使句中的“……好”句式,禅宗语录中多见,《古尊宿语要》中出现31句,《五灯会元》中出现101句,例:“僧云:‘老和尚莫探头好!’”(《古尊宿语要》“南院和尚”第6页)这种祈使句式同时及前后的世俗文献中基本上见不到,为禅宗语录所特有。此类情况是禅宗语录句法个性最典型的表现。

2.某种句式不是禅宗语录所独有,也不是最先见于禅宗语录,但它在禅宗语录中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世俗文献,构成禅宗语录语言独特风貌的表现之一。如有一种“如何是……”句式,其中的“如何”做主语,例:“时有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古尊宿语要》“赵州和尚”上篇第6页)这一句式的始见文献不一定是禅宗语录,世俗文献如《朱子语类》中也多见使用。但《朱子语类》前18卷有32句,据此推算,朱书(共140卷)总共应不会超过300句;而篇幅比朱书小的《古尊宿语要》中有1101句,《五灯会元》中有3070句,使用频率极高。此类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禅宗语录句法的个性。

对禅宗语录句法的个性,我们要注意探究它形成的机制,理清它发展演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