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时刻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动,是一种进取。

静,是一种沉淀。

敢动,是一种勇气。

能静,是一种修为。

你敢不敢活成想要的样子

每个人都应该活成一个战士!

一位朋友有次对我说,下午去安抚一个离婚的朋友了,对他们的离婚还是挺意外的。

我说,离婚不见得是坏事,勉强不离,天天压抑地生活在一起,指不定什么时候出手。

朋友说,一直觉得他们感情很好。

我说,应该这样描述:他们的表演给予你这种认识。

朋友说,对,是表演。

另一位朋友说,她的一位同学也离婚了,结婚不到三年,因为女方发现怀孕时男方说了句“不要,养不起”,女方就觉得不适合在一起了。

我觉得,这样决定也未尝不好。

不是我腹黑,劝离不劝合,而是,时代真的变了。婚姻不再是女性依附的壳。

有个说法曾经流传很广,“以前的人,什么东西坏了就想修,现在的人,什么东西坏了就想换”,听上去充满了木心《从前慢》似的惆怅。

然而很大不同。

以前不修,是没办法,因为物品短缺,情感也差不多。女子失去婚姻的庇护,在社会上无法立足,所以丈夫三妻四妾,妻妾们都只能哑忍。现在的人,东西坏了想换,是因为有换的空间和资本。

挣脱一段情感,也是一种能力。陷在泥淖里不得翻身,这辈子说不定也就毁了。

很多人之所以不敢挣脱,其实是害怕找不到更好的。对自己没信心,对世界没信心,对于未来可以拥有更好的生活没信心。

钟丽缇送大女儿去加拿大温哥华UBC(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上大学,未婚夫张伦硕跟着忙前忙后。

年纪相差12岁的这对情侣,曾经饱受讥讽。钟丽缇不为外界所动,她曾经说:“如今我遇到了,我就是这么勇敢,爱了就坦诚,不在乎别人眼中的我们是否合适,只在乎爱情就好了。”

我觉得这俩人挺配的,钟丽缇就算是三个孩子的妈,也还是充满青春感,张伦硕微博上发的“人鱼夫妇在厦门,飞机晚点酒店自嗨”视频真是超级快乐,这么会玩的人在一起,又何必管长不长久?

经济和精神独立的女性,的确不会瞻前顾后,孩子也不是牵绊,因为她们可以处理好这些关系。一位朋友说,她的姐姐从孩子出生后就没被孩子绊住过,主要是由保姆带,但孩子和她感情还是很好,大人和孩子都挺独立。她姐姐要外出旅行,先生不放心她,于是跟了去,孩子就留在家里,由保姆照顾。

听她这样讲,还真是挺感慨的。经常会在外出分享的时候遇到匆匆早退的学员,抱歉地说孩子在家里,怕先生带不了,要回去照顾孩子。也有宝妈因为家里有孩子,想出来学习却被家人反对。

记得有次看某名人回答问题,一位女性说自己是为了孩子才不离婚,该名人尖锐地说,别拿孩子做借口了,不离婚的状态下,孩子也好过不到哪里去。

很多人拿王菲的感情说事儿,结了几次婚有几个孩子,孩子姓氏不同。然而看窦靖童和李嫣的样子,成长得健康快乐,并不像有些人阴暗心理中所想的那样。

动,是一种进取。

静,是一种沉淀。

敢动,是一种勇气。

能静,是一种修为。

有些人,在一家单位尤其是国企十多年了,会习惯于安逸,不敢动,不想动,但变动不见得不来。而且,变动一来,也许致命。20世纪90年代末,钢铁厂减产,大批工人下岗,就是例子。

长年在温室里,技能退化,一旦被挤到市场,可能发现,并没有可选之路。大潮之中,自以为有的那点儿游泳技术,并不能派上用场。

有些人,在不愉快的家庭关系里,难于呼吸,但是顾虑到别人的看法、社会形象、名利牵系,于是费力地维持。

所以知乎上会有已婚人士问“能不能出轨”这样的话题,很多人藏在匿名ID的背后,才敢于袒露自己的一点点想法。

网络对于很多人来说,提供了庇护和发泄渠道。现实中的不如意,是没办法对付的,但在网上,可以肆无忌惮地吐槽,好像可以不用负任何责任,所以,戾气弥漫。

秋叶说:“我不骂人,我似乎真的没太多负面情绪,我不知道为啥要和不相干的人生气,哪怕他是你身边天天见的人。”

又说:“我就是心大,其实蛮简单,把时间浪费在情绪上还是目标上?我基本上是目标。”

所以秋叶能够从一个PPT做得很烂的人,成为PPT大神。

所以秋叶虽然普通话不够好,但不妨碍他成为段子手。3月18日,秋叶在上海和李海峰老师、古典老师、李忠秋老师一起,进行超级个体分享,秋叶一出场,引发全场女性尖叫。

提供情绪宣泄价值的咪蒙,和提供成长励志价值的秋叶,你更喜欢哪个呢?

在网上吐槽,和搜集信息、吸收知识,你更常做的事情,是什么呢?

时代已经不同,传统固然有其价值,然而很多关系,都可以被打破了。

在《杨永信网戒中心的恐怖升级:电击、洗脑、全国抓捕》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他说自己在《英雄联盟》里段位曾是电信一区最强王者,这让他有足够的自信去打职业电竞。这个决定在家里遭到了巨大的反对,父母将之视为‘骗人的’邪路,父母找了两个亲戚,说带他去旅游,从南方到山东,一车直接开进了临沂四院的网戒中心。”

这样的父母,还活在传统认知中,并不清楚职业电竞也是正当行业,视之为邪路,于是,引发悲剧。

很多人活得畏首畏尾。

跳槽?不敢。

向男神女神表白?不敢。

拒绝别人的无理要求?不敢。

从不幸福的婚姻中解脱?不敢。

不听从家里的相亲安排?不敢。

离开父母到大城市发展?不敢。

一个人旅行?不敢。

说白了,很多人是因为没钱,没能力,懒惰。

有人说,并不想依赖父母,但是赚钱少,房子的首付是父母付的,所以装修也做不了主。

有人说,不想结婚,但是父母一再催促,也怕亲友看笑话,于是就结了。结婚以后,又开始被催生。真要生了,说不定又要被催二胎。这样“被催”的人生,不知道何时了结。

前一个问题的解法,不是和父母沟通装修,而是想办法自己赚钱付首付。

后一个问题的解法,其实是和父母、家乡保持一定距离,拥有自己的开心工作和生活。

图省事省力又不想付出代价,因爱和善良而产生各种羁绊,就很难指望人生按自己的蓝图发展。

那也就应该接纳这个事实,情绪上不要有怨恨。

但是很多人不甘心,一边接受,一边埋怨。

2016年热播的日剧《贤者之爱》中,女主用了20年时间,把初恋男友和闺蜜所生的儿子,培养成自己理想中的伴侣,以此展开报复。对这种脑洞和心机,也真是只有大写的服。

日剧中,经常还会出现的情节是:为了守护某样东西,人们愿意为之拼命。

《犬夜叉》里,为了戈薇,犬夜叉不断突破武力上的障碍,提升了自己的保护值。为了玲,杀生丸变得有情有牵挂。

活在世间,我们最应守护的人,应当是自我。拥有了这个能力,才可以兼济他人。失去自我固然可能成全他人,但失去自我的人,其实并不能称为“独立的人”,只是一个附庸罢了。

一个强大的人,并不会因守护自我而失去别人的保护。在愿意保护他(她)的人心中,他(她)是值得的,一味示弱反而存在危险。

你敢不敢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你想要的样子,又是怎样的?

学会残酷地自我衡量,而非一味感觉良好

有些人喜欢说坚持,然而如果没有成果,坚持的意义是什么?

坚持吃饭40年不足以成为一个人骄傲的资本。

除非成为美食家。

这话是狠,然而你想想是不是这么个理儿?

可想而知,立刻就有人反驳:

“可是很多东西,如果不坚持你就永远不知道有没有成果。”

“还有些坚持并不求成果,追求的就是这个坚持的过程,只要过程还在持续,他就会满足。”

“你有没有想过,不坚持的结果是啥?”

我没有说“不坚持”,我反对的是“不求结果的坚持”。

有人的确是这样的,坚持而不求结果,过程本身即快乐,但这样的人很少。

人们之所以坚持,还是希望这个坚持获得认可,尤其是他人的认可。

有人来问我,怎么出版一本书。

我说,好好写文章,粉丝多了,阅读量大了,出版社自然会来找你。

她说自己在时间管理方面做得不错,已经坚持了好几年。孩子出生后,也坚持给孩子制订科学的日程,贯彻得很好。

我说,这些只是过程,还不是结果。

我问,你时间管理做得好,在工作上取得了什么成就?

她列举了一些成绩。

我说对,因为有这个成就,时间管理才有意义。

我又问孩子的成绩如何。

她说孩子还小。

我说,就是因为孩子小,一切才可以由你安排。等到孩子上学了,课业重了,如果在你的日程安排下,既能完成学校的作业,又不觉得时间特别紧张,还可以玩得开心、发展业余爱好,那才值得说一说。

她想了想,说,是这样。

我当然不是打击她,她来问我,我就要负责任地回答她,帮她指出问题,一起弄清方向。

坚持做某件事情本身,似乎已经可以有很强的成就感,所以很多人热衷于此。

比如在某个群坚持打卡多少天。

写了多少篇原创文章。

跑步多少天。

读了多少本书。

……

我承认,这里面的确能表现出过人的毅力,我也非常佩服。

然而天数、次数、篇数的累积,并不一定带来真正的成长。

热切地打完卡以后,可能回头又进入了低效状态。

原创文章可能没有多少人阅读。

跑步几百天,说不定还会膝盖损伤。

读了很多书,明白了很多道理,但还是没能过好这一生。

因为这种坚持能够带给人莫大的快乐,所以停不下来,参加完一个训练营,立刻开始下一个。

这个群的打卡结束了,立刻再参加下一个打卡群。

别急着反驳和愤怒,我不是说所有人。

如果你这样做一直很快乐,那也无可厚非。

然而你身边的人呢?他们会不会快乐?他们是不是一直支持你?

一位热爱学习的妻子和妈妈,参加各种各样的学习,包括参加各种考试、拿各种证书,也喜欢这个过程,不过又觉得,似乎并没有拿得出手的技能,她来问我,能不能成为自由职业者。

我看了她的描述,决定阻止她。

我告诉她,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热爱学习,都是好事,然而尽量还是别太折腾,把学到的东西拿到工作和家庭里验证,自己和家人的幸福感都会上升。她其实还是个可爱的孩子,并没有完全进入到妻子和妈妈的角色中,我和她开玩笑说:“你这样下去,你先生会觉得,自己不是娶了位太太,而是既要照顾儿子,还得照顾你这个女儿。”

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当然也是因为她性格爽朗,我才敢说,否则对方可能会生气,适得其反。

我经常会在文章中提到Scalers坚持写了一千天的文章,也有人用这个来反驳我,说你不是推崇这个做法的吗?

我是推崇这种坚持的,Scalers称之为“持续行动”。

不过,关键点其实不是他坚持了一千天,而是他文章的品质,观点犀利,论证充分,是烧脑文而不是灌水文。他真正的价值,不在于一千天,而在于坚固的思维之墙和强悍的行动力。

有些人的确是在坚持写文章,然而可读性并不强,坚持了很多天以后,并没看到多少进步,我指的就是这样的坚持意义不大,就像原地踏步,不是没有消耗热量,然而单凭这个动作本身,是没办法环游地球的——如果这是他们的目标的话。

比如要出版一本书,原地踏步一千天不足以成为吸引读者的理由。

达达令10个月做到公号10万粉,剽悍一只猫9个月做到公号50万粉,其中的关键点,是在于他们的内容、他们的连接价值,而不是坚持“10个月”“9个月”。

如果只是拼时间,那么人人都可以成为达达令和剽悍一只猫。

然而显然不是这样。

坚持一千天写文章也不算什么难事,我就坚持了18年呢,然而如果我没写出10本书,我不认为这18年的写作坚持有什么价值。

有作品,我可以被称为作家而不脸红,没作品,我就只是一个写作爱好者。

鸡汤里总是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成功。

鸡汤还告诉我们,地球是圆的,只要你坚持跑下去,就能够到达你想要的终点。

拜托,讲点儿科学好吗?

说的好像地球上一马平川,只要穿一双跑鞋,沿着路跑就行了?

遇到大海怎么办?跳进去?

遇到高山怎么办?翻过去?还是绕过去?如果绕不过去只能翻山呢?如果必须要翻过喜马拉雅山峰呢?

也都照做吗?

学习是讲究毅力,但也讲究方向和策略。

学习需要反馈,才能知道自己的行进坐标。

游戏为什么吸引人?就是因为有实时反馈。打卡也是一种游戏,在某种程度上可能给人一种“做到了”的假象,然而最有效的打卡,应该是有实质有丰富内涵的。比如早起,真正值得打卡的内容,不是早起本身,而是早起以后做了多少事。

如果坚持是为了自得其乐,那没关系,继续坚持,哪怕没有结果。

如果坚持着却开始迷茫,不妨看看自己的目标是否正确,不妨看看优秀的标杆,透过现象把握实质。

有时候,因为自我感觉良好:啊,我已经做了这么多!

于是,就很难再往前进步了。

自我感觉良好的下一步,就是自命不凡。

优秀,是卓越的绊脚石。

当我们说自由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

在分答上,有很多提问,都让我非常感慨。

大学还没毕业,对社交平台都很陌生,问怎么用简书来实现财务自由。

年近30岁的人,感觉焦虑,想要快速提升能力和赚钱。

没有一技之长,兴趣广泛但不精,想知道怎么实现财务自由。

我感觉有点儿悲伤。

是的,工作和生活的压力都大,人们渴望拥有财富,这没什么问题,但是,要有能力,能力是基础。

另外,我想知道的是:

人们快乐吗?赚到钱之前快乐吗?那么,赚到钱以后呢?

我不焦虑,不恐惧。

因为我了解事物的规律。

我知道,我会老去、死亡。

我计算过,我目前一月所需,顶多万元,其中一半是房租。我的日常用度都很简单,最大的花销是数码,然而今年更新了笔记本、iPad、手机等,可以用较长的时间。

有朋友问我要不要换iPhone7,我说暂时没需要,因为手头的还够用。我不与别人攀比,只关心自己的需求。

我现在单身,即使结婚时我们只能借居在亲戚家中,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两个人的幸福,比物质条件重要。我们能吃饱、穿暖,每天一起玩耍学习,很开心。

我现今明白了,最大的自由,是心灵自由。

甚至不是行动自由。

就算行迹遍天涯,若心不自由、不能安住当下,又怎么能够领略好山好水?

那只会是,良辰美景虚设。

因为住得靠山近,每到黄昏时分,我经常去爬山。

因为太累时外出运动一下,也是一种放松。

我沿着大路向上走,走得很慢。黄昏的天边,彤云微卷,山风拂来,湿润清凉。疲倦的我,闭上眼睛,全身心地感受。

树与花,细碎的叶子,绚烂的颜色。

走着走着,觉得神经松弛下来,心轻松起来。

一直是微笑着的。

这是我在外面走路时的习惯。

迎面走来的都是陌生人,然而我觉得没必要摆出漠然的脸。

我喜欢对世界微笑,同时,也对自己微笑。

从内心深处绽放的微笑。

天渐渐地暗下来,分辨不出叶子与花的颜色,月亮出来了,在天空中。

真好。

后来,有人问我:

“秋水老师,既然每个人最终都会归于尘土,那您觉得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我回答她:生如夏花绚烂,死如秋叶静美,来一场,不白活。

她回馈说:

“谢谢老师的回答,我很喜欢并且赞同这个答案。”

若我们根本不懂得享受生命,赚再多的钱有何意义?

不过是数字而已。

家乡的好友生日,我发了红包给她,是和她生日相关的数字。

分答上赚了钱,我给妹妹一个大红包,让她买水果吃。

朋友想去参加一个北京的DISC一日商学院,我替她交了培训费。

这微不足道。

我做这一切时,心里充满喜悦,因为,我爱她们啊。

我每天有不少钱流进流出,钱本来就应该这样用。

我有能力照顾我爱的人们,这样多好。

有人会说,我经常拿红包说事。他没有明白的是:

他的关注点是红包,而我的关注点是:爱。

我爱世界,爱一部分人。

是的,我坦率地承认,我不是爱所有人,那太“圣母”,不是我这个普通人能够做到的。有些人,我很讨厌,不愿意接触他们,我只爱那些积极的、乐观的、包容的、开放的、美好的人们。

因为爱,因为我有能力避开讨厌的人,所以,我眼里尽是美好。

我的阳台上,花木更加葱茏。

我的书架上,又增加了不少书。

我饮告白茶事温碧珠托赛美带给我的红茶,吃剽悍一只猫寄来的各种水果,小怡亲手卤制的牛肉和鸭舌,小红红熬的酱,我很幸福,我深深地知道。

我每天工作,也享受生活。对我来说,二者并无界限。

我们每一个人,可以用自己的双手,来缔造自己的命运。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达到想要的自由。

当你寻到自己的根脉,就可以更坚定地前行

西安是一片到处生长着故事的土地。

我更愿意把西安称为长安,或西京。

《大唐荣耀》刚刚结束,广平王和珍珠,倾倒了很多人。多年以前,台湾拍过《珍珠传奇》,讲的是沈珍珠的故事,主题歌里有一句,“望断西京留传奇”。我以前也喜欢读《西京杂记》,各种小八卦,比如“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

古人们想必也会空虚寂寞冷,所以也喜欢八卦、蜚短流长的韵事,还有追星,比如美男子卫玠被狂热地追睹风采,结果劳顿过度,以至身亡,留下一个词:“看杀卫玠”。

西安,不是一片单纯的土地。

我在2017年3月30日下午到达深圳机场,前往西安参加一个活动:“中华文明寻根溯源之旅”。飞机延误了几个小时,下飞机时,正看到夕阳沉落。虽然已来过西安多次,我还是有点儿小激动。

西安,我又回来了。

这几天,雄安新区横空出世,引发一波抢房潮,不过可惜,知道消息再动手已经晚了,所以很多人感叹再次和暴富擦肩而过,而在雄安有房有地的人们,则可能会因为拆迁而致富,这自然又引发了很多艳羡。

我知道这个消息,但掀不起心里的波澜。

我忙着在路上奔波,到白鹿原影视城,看话剧《白鹿原》,到袁家村,看礼泉小戏。板胡激越,秦腔嘶吼,似乎心底有什么被点燃。本是不羁的灵魂,更加恣肆地泼洒飞舞,如火;同时又非常沉静,聆听着过往的故事,沉进历史之中,如水。

上善,若水。

在袁家村,微雨落花,穿行街巷。洋牡丹开得极是绚烂,美丽到不真实。

梨花下古老的水井,远远映出人的倒影。藤蔓爬满白墙。阴沉的天,阻不住好兴致。

在茶馆里看皮影戏,几位艺人,搭个简单的台子,蒙上幕布,皮影透过灯光,由艺人操纵着舞动。动作和故事情节都不复杂,唱腔仍是直抒胸臆。其实听不太懂他们在唱些什么,然而我懂得那种情绪,陶醉于那种氛围。

我在前面拍完了照片,坐到最后面,隔着几排桌子遥遥看向前面,嗑瓜子,饮茯茶,茶馆里正在蒸制茯茶,香气四溢。

和旁边的袁家村刑警队长闲话。他长得文质彬彬,看不出是警察,问我知道不知道茯茶的来历,细细地讲给我听,又问我是否吃得惯陕西的饮食,我说不仅是吃得惯,是非常喜欢。他叫好,说这样才能行走四方。

一曲既罢,挥手道别。

这次活动安排的行程既享受也艰苦,相当一部分时间,都是在路上。我们从西安出发,经宝鸡,到达乾陵、茂陵,再向黄陵县出发。

有不少时间窝在车上,有时候下午两点多才能吃上饭,有时是晚上八点多到达后吃饭。不过大家都不叫苦,这固然是因为西部网体贴周到,专门带了锅盔和辣酱在路上吃,也是因为大家作为记者,都已经习惯,这是工作不是娱乐。祭陵也是庄重的事情,参与这次行程,就都有思想准备。白天的日程紧张,有些记者往往要赶稿到两三点,然后在车上补觉。

前天晚上抵达袁家村,我们吃过饭,从餐厅出来,看到西部网记者樊永强站在门口,衣服齐胸以下全是湿的,大家不明就里。突然间一位女工作人员抢出来,拉着永强连声道谢,这才知道原来永强刚刚见义勇为,救了落水的小朋友。落水的是那位女工作人员的孩子,四岁的哥哥带着三岁的妹妹在院子里玩,妹妹不慎落水。永强正好站在院子里抽烟,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后立刻赶过去,不假思索地跳进水中,把小女孩送上来,自己却没了力气。西部网的同事拉了他三次才把他拉上来。永强后来说当时站在水里,腿都软了,因为没脱衣服就下水,衣服特别沉。他当时身上带着相机和手机,相机还算及时抢过来,手机因为泡水,报废了。

我后来对永强说,实在佩服他毫不犹豫就跳进水里,如果是我,可能会犹豫一下相机和手机等。他说当时来不及思考,抢救落水者的关键时刻非常短,根本不容人多盘算。和永强闲话,才知道以前永强就曾经在遇到小偷时加以呵斥,虽然小偷有三个同伙,但幸在没有动粗,永强全身而退。

我想永强身上,恰恰体现了秦人的精神:粗犷、仗义。

其实,秦人精神,也是国人应有的精神。

是刚硬的志气,是汩汩有声、流淌于血管中的血性。

三秦大地,的确是中华文明的根脉所在。往昔,我大多只是浮光掠影地飘过,而这次来,希望能更深地挖掘,沉下一颗心,好好地看、听、思考,在这片土地,上下求索。

我们从哪里来?

其实,就是这里,就是这片黄土高原。

是以,我对这里饱含深情。

蓝田、半坡,先祖们在水草丰茂的河边,捕猎、烧陶、种植,繁衍生息……

红艳艳的油泼辣子夹进馍里,一口咬下去,那份香,恣意、放肆、过瘾……

厚厚黄土,广袤蓝天,此处原不讲究精致,只要豪迈。乡党们憨厚的笑容,表相粗犷但处处讲“礼”。在关中人灵魂里流淌的,是掩不住的血性。秦腔必须要吼出来,才格外畅快,婉转的小调,只属于江南。那高亢入云的声音,极富感染力。我每每会在听秦腔时,有欲哭的冲动,甚至泪流满面。可能就是因为,那样的声音,更容易引发人的共鸣,即使语言上稍有隔膜,然而情感始终同源,容易唤醒。

这次过来,有很奢侈的安排,下午去著名的易俗社参观。西安易俗社被誉为世界三大古老剧社之一,以百年历史积淀,见证着秦腔艺术的兴衰与中国社会的沧桑变迁。看过精彩的特场表演,去德发长吃过饺子宴,晚上看现代史诗级大戏《易俗社》,讲的就是易俗社的历史。

中华文明追根溯源,根与源,就在于此。

它原本应该在,你与我,每一个人的血管里。

假如只是浅浅地飘过,吃一碗羊肉泡馍、看一眼兵马俑、去趟华清池,就说到过了西安,其实,可能只是笑话。

至少,还要听一曲秦腔,尝尝饺子宴,喝碗黄桂稠酒,在大雁塔下走走,瞻仰一下玄奘大师的铜像,在城墙上骑单车绕上一圈……

如果吃羊肉泡馍,最好是去当地人吃的小馆子,安安静静地,花上两个多小时掰一块馍,泡在鲜美软烂的羊肉汤中。吃完了,再喝一碗鸡蛋汤解腻。闲逛时,一杯甜美的石榴汁也是必不可少……

站在一片土地上,不应该只看到表层,而应该看到它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让眼睛穿透眼前的迷雾,直透历史的深处。

眼前的这片土地,曾经弥漫过三秦风烟,汉家陵阕灞桥残柳,盛唐气象大气恢宏,诗词歌赋不胜枚举。如花容颜,盖世才华,“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多少故事发生又湮没?

我们在西安事变的旧址,如今的作协,见到了贾平凹老师、杨宏科老师、阎安老师。这些灿烂的名字,可能不被当下的年轻人广泛知道,然而陕军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始终耀眼的。

斯琴高娃在《朗读者》节目中朗读贾平凹的《写给母亲》:“现实告诉我,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这篇文章让一大批观众纷纷落下了眼泪。贾平凹老师说,也有人让他去读,而他直言:“这不是说我写得有多好,每一个人写他的父亲母亲的时候,他们都是有真情实感的东西,他们在读的过程中,可能是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母亲,最重要的就是斯琴高娃朗读得好。”

一口陕西话的贾老师,平易近人。见到贾老师,还真是有点儿小激动,因为是粉丝见偶像。虽然时间紧迫,没能和贾老师单独合影,但是握了手是不是就可以沾染一点儿文气呢?

我的旅行,始终是坚持两个原则:

去了就是当地人。

能掺和就多掺和。

在作协拿到了贾平凹老师的签名,在西安美院见到了刘文西大师,美术馆各种藏品真是美不胜收。

我们还在美院研究生的指导下,体验了版画的制作过程。

亲手操作最终的图画成版,他们非常体贴地把那张画送给了我,虽然事后发现这个操作的过程弄脏了衣服,也无所谓,因为体验的过程最重要。

美院的杨锋教授说,毕加索就特别喜欢铜版画,我问,那是为什么呢?他说,就像小孩子喜欢拆东西一样,其实成人也有破坏欲,在刻制铜版的过程中,会特别有成就感,只要拿起笔,就不想停下来。

我猜测,那个过程中,应该极易专注,进入心流状态。可惜铜版画的制作全程需要特殊场地和设备,还真是必须在美院这样的地方操作才行。我体验了局部,已经觉得很满足。

其实何止旅行,生活中不也是如此?

有些人其实并没有好好打量眼前的生活,每天只是机械地上下班,通勤路上也不抬头,盯着手机或者戴着耳机,沉浸于自己的世界。花开没开,天蓝不蓝,似乎全与他们无关。

我今天在微博发出几张春天花开的图,有人说,色调不自然。其实,如果仔仔细细地观察眼前的花朵树林,就会明白,在明媚的阳光下,色彩的饱和度非常高,鲜妍的颜色和花瓣的质感给人美好的享受,如果只是匆匆一瞥,可能就忽略了那种美妙。

生命的画卷徐徐在我们眼前展开,然而终究也有尽时,就像今日行走其上的土地,太多辉煌只余陈迹,或者仅仅流转在口头的传说里。不管是诗与远方,还是眼前的生活,如果愿意把握好每一个瞬间,如果愿意多些创意、多些主动去制造快乐,一切就会变得不一样。

作为来了就是西安人的我,愿尽自己的能力,让更多人感受到它的美好。

如果你来或再来西安,愿你能够自在地行走于大街小巷,任性地感受高原灿烂的阳光。

如果你不来,也没关系,你只要享受眼前的生活,只要开心,那就很好。

你的岁月无法长久静好,是因为你不了解世界的残酷法则

有次,我在知识型IP群的每日一问中,提了一个问题:

如果你坐在一架失控下坠的飞机上,你应该怎么自救?

其实答案很简单:没法自救。

但,是不是这样提问就没意义?

不是。

意义在于:我们需要思考,有些险境是否可以避免?

也就是说,能否尽量不让自己面临那样的情况。

飞机失控下坠,这的确是没办法的事,遇上了,是运气不好。

但是有些事情,是可以把控的。

比如不要被卖进深山无法逃脱。

比如及时察觉某些骗局。

另外的意义是:提前准备。

比如真的遇到不可控事件时,此前有没有做过准备:银行密码有没有告诉家人,公司股权文件在何处存放。

在农业时代,一个人是比较容易平安度过一生的,最大的危险是兵荒马乱。

而现代,一个人早晨出了门,就有可能回不来。

太多的意外因素。

我们看电视电影,尤其是特工和超级英雄那类,非常容易被迷惑,似乎自己也可以做到。

你可以试一试,不要说在悬崖边或高楼顶拉住一个人的胳膊让他不要下坠,你就在单杠上试一下自己能够停留多长时间。

我们生活着的世界,其实有两个:

一个是我们头脑中的虚幻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

虚幻世界中的我们,总是更强大一些,只不过,是幻象。

现实世界中的我们,受制于各种规则,有时难以突破,所以经常会感觉软弱无力。

这两个世界也可以重合,条件是,需要强大的支撑。

环境的支持、自我的能力,还有运气。

如果把希望寄托于运气,就太被动了。现代社会的生存法则,需要强壮、强大,需要对坏人、恶事的深入了解,有时,需要适度的强硬。

其实就是古语所说的: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有时候,害人之心,也不是容易界定的事。

1974年8月,日本发生了一起灭门惨案,奥村一家,除了丈夫因上班而幸免外,妻子和八岁、四岁的两个女儿,被人用乱刀杀死。凶手是其楼上邻居,现场留书说明了原因,表示自己杀人实在是忍无可忍。

为什么忍无可忍?

奥村家买了一台钢琴,妻子每天督促两个孩子练琴,这个声音让楼上的邻居坐卧不宁,因为他对钢琴尤其敏感。

杀人两天后,邻居自首。在审判中请求判自己死刑,说自己本来就是快被钢琴声逼死了,所以抱着宁可死也不再受这种折磨的念头去杀人的。后被判处死刑。

当时的日本法院和民众,普遍把事件归于凶手的神经过于敏感。

事件之后,作曲家团伊玖磨评论说:

“我作为音乐家,当然多少也会把练琴的人看作自己人。但是,我并不支持大家在家里练琴,影响四邻。钢琴,本来是西洋国家有自己房子的人或者在沙龙里使用的乐器,(发生事件的)廉租公寓壁板很薄,在这种房子里摆弄钢琴本身就是放错了地方。钢琴,是为人服务的,要是人做了钢琴的奴隶,那世界可就颠倒过来了。”

因为钢琴而酿成血案,国内也有发生。苏州一户人家,被邻居持刀强闯入户,母亲被砍伤,孩子因关上门躲在琴室而幸免。

练琴者会感觉无辜,觉得自己不过就是练了下琴而已,为何就会引来杀身之祸?

伤人者无法忍受噪音,不惜铤而走险,也付出巨大代价。

为什么是相互伤害,为什么不能相安无事?

世界上并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

练琴者的狂热,听琴者的狂躁,如同水火,不能相容。

有人说你可以戴耳塞。他并不懂得,有些人戴上耳塞会非常难受。

有人说万事和为贵。他不懂得声音对人的杀伤力,懂的人,要么干脆搬家(如果有能力),要么针锋相对——你要你的自由度,我有我的安居权。

白银案破之后,我阅读了很多相关资料来了解案情,顺带阅读了其他连环杀人案的情况,比如龙治民、杨新海、宫润伯、罗树标等。

这肯定是让人难受的阅读过程。连阅读都无法承受的话,假如身临其境呢?

有人说对杀手情况的了解没有意义,死一万次不足以泄恨。从感情上说,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从理性上说,探究出动机,是必要的。

我买了本《FBI危险人格识别术》,准备阅读。也许我终生遇不到这样的人,但至少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既然没有做傻白甜的资本,那就提升自己的智慧层次吧。

杨新海杀人案中,选择的都是有年轻女性的农村家庭。深夜潜入,一锤毙命。沉睡中的人,来不及做任何反抗。

生长于一线城市的人,就算你再热爱旅行,如果孤身一人,会不会投宿到偏远地区的人家?那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置自己于“失控下坠的飞机上”。

回避和躲闪,并不能解决问题。改变不了事实,就改变看法,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代表了一种无力。

世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体系,每一个人,的确是自己小世界的圆心,但世界肯定不限于这个小世界。

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尤其是正在发生的事情,和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着关联。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具备了相应的条件,就可能重复发生。

如果连自己都不能保护,又希望拥有美好,那么即使拥有也是脆弱的、经不起外界的敲打。

不能怨世界不公平,因为锻炼取决于自己而非别人。愿不愿意付出时间、体力去提升,是自己的事。

内心强大,神经茁壮,孔武有力,知识丰富,决断迅速,才配在这个世界上更好地生存。

真正的智慧化生存,就是你知道这个世界有很多老虎,但你可以避开或者打死它们,心无畏惧,坚定不移,仍然可以从容悠游地,在阳台看花、听雨。

缺少安全感,你可能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这三个方面是什么?

过硬的能力。

强大的内心。

温暖的支持团。

过硬的能力

我和剽悍一只猫、沈小怡、王阳等几位朋友到婺源度假。

去年我到过两次婺源,都是到清华镇上的花园山庄,这次过来,是到朋友洪彬的第二家酒店来体验一下。

这家酒店,开业不到一年,已经是“2016中国最佳民宿体验大赛”的冠军得主,我看过很多次图片,不过这次过来,还是感觉惊喜,实地感受超乎我的期望。

我和洪彬的先生,李正雪李总,彼此知道已经很久,这次第一次会面,一见如故。早饭后,李总带我们从下晓起沿着青石板路,前往上晓起。

一路上,皇菊绽放,远山如黛,新雨后怡人的田园风光让人痴醉,我虽然来过晓起,但季节更换,另有一番美感。

午饭后就是午睡,缓慢怡然的节奏,然后李总带我们去西冲村看在装修的另一家民宿。

我也几次到过这里,每次都有变化,相信下次我再来,就是这里竣工启用了。这里和其他几处又是不同的风格。老宅改造成的民宿,古老的外表包裹着现代化的设施,想象下雨的时候,靠在榻上饮茶、听雨,该是何等享受!

晚饭后由胡老师给我们泡茶喝。

既然高人在座,我不失时机地请教李总关于股市、川普当选总统、中国房价走势等问题,因为李总是专业人士,所做的研究比普通人深很多,所以和李总聊天,非常长见识。

更加令人惊喜的是,本来白天是阴沉的,晚上,竟然月亮出现了!这可是超级月亮啊。

在四楼的天台,透过天文望远镜,可以清楚地看到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月光洒满整个天台,远处的山、近处的徽派民居,都笼罩于清冷的月色中,如诗如画。

胡老师已经在天台茶案上摆好茶,又喝了几道,看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几人同时告辞,回到房间去写微信图文,因为次日要发送。而当天最重要的事,是胡老师带我们再重走一遍上晓起的青石路——跟着证券专家和茶博士,即使是走同样的路,收获和感受也不同,为了珍惜时间,我们还是及时写好为宜。

白天的一路上,李总用手机来查看他的证券,我通过微信和别人沟通我的项目、回答分答提问,玩耍的同时,并不会耽误工作。移动互联时代的游牧民族,网络和APP的熟练运用,使我们这些人不管身在何处,都可以在工作和生活状态中自如切换。

穿过晓起商铺时,看着琳琅满目的特产,我不时向李总提议,这个可以作为会员赠品,那个可以做什么,唯有身在其地,才会触发灵感。随时随地,既放松,也持续思考。因此,旅行亦可提升。

能力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好好生存的基础,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缺少安全感,不过是因为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足,所以难以解决各种层出不穷的问题。安全感的来临,往往是和挫败感一起。如果我们愿意培养强大的能力,愿意排除万难把自己打造成无敌金刚,也许我们心中的畏惧就会少一些。

有很多人都向我抱怨,说自己受到原生家庭的不良影响。我则不客气地说,原生家庭的影响固然是非常深远,但是一个人长大成人,应该具备摆脱原生家庭影响的能力。当有人不断诉说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只是觉得失败是有原因的,而这个原因不在于自己。承认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是一种勇气,但是更大的勇气,则是破解这个谜咒。

以我所了解的,没有多少能力不可以培养出来。

当然,对于懒惰和不愿意觉醒的人,并无效用。

强大的内心

通常来说能力够了,内心也就强大。

然而内心的强大和能力一样,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就。

和能力培养遇到的障碍一样,很多人之所以内心不够强大,是因为太急于求成。他们不太愿意接受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希望直接获得方法,或者更好的办法是:方法和工具都不用告诉我,直接替我做了就行了。

有时候,又不愿意为此而付费,这当然会比较麻烦。

有些人误以为,强大的内心意味着不惧权威,敢于批判。到处撕咬的结果,可能看上去很强大,以为没人敢惹,但事实上却是没有多少人愿意搭理。

软弱的人或者这类“内心强大”的人也都喜欢抱团取暖,因为可以互相打气,然而这对于成长并没有助益。

真正强大的内心,首先要懂得区分青红皂白、是非曲直,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独立人格,不附庸于任何的人事物,宁愿膝盖被打折,也不会主动跪下去。他们不会盲从别人的意见,也不接受指导人生的各种提议。

能够左右自己人生道路的人,才是真正的强大。

在这样的时候,又怎么会缺少安全感呢?

温暖的支持团

王禹宸曾经问我,怎么才能遇到更多优秀的人。

我回答说:先把自己变成优秀的人。

当我到达晓起,洪彬对我说:“欢迎回家。”

大嫂让我去她家吃饭,也是说:“欢迎回家。”

夜晚到达黄山机场,有司机去接,然后一个多小时到达晓起,晴姐已经等在门边,熬好了红糖莲子给我,还有她拿手的野生河鱼。我上次到婺源,她做给我吃过,我赞不绝口,连鱼汁都用来浇面条,她记住了,所以又做给我吃。

我一个人在深圳,没买车没买房,没有漂泊感,不缺安全感,就是因为身边有这么多爱我支持我的人们。当我迫于楼上邻居不断制造噪音、沟通无果、被迫搬家而想买房的时候,很多朋友和粉丝都伸出援手。

除了现实中的朋友,还有网上的无数人。他们和我分享美好的图片,因为我的普通话进步而鼓励我,购买我的课程、书籍和培训等以支撑我的生计。

在319广州DISC一日商学院结束时,Steven特意过来对我说,他觉得喜马拉雅知识管理课程非常好,他反复听了多遍,这个课程陪伴了他半年的时光,他也推荐给很多朋友,让我不要在意有些人的看法。这样的鼓励让我特别感动,我告诉他说,课程准备要升级,不是因为在意差评,而是因为自己的水平有提高,所以以前的部分要重新录制,也会邀请优秀学员来参与评议。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幸运的,相比很多大V,我的粉丝量并不算大,我的阅读量也不高,然而赞赏量、课程和书籍的销售,都很不错。为了不辜负爱我的人们,我不会止步。

有时候,人们会问我,怎么才能获取别人的支持?

我的答案也很简单:去爱人们,去付出。不要只是索取,也不要拥有了爱而不懂感恩。

如果身边没有关爱自己的朋友,可能会觉得孤单寂寞,遇到事情不知向谁哭诉,于是感觉凄惶。

然而也许还可以思考:当自己的朋友遇到事情时,自己有没有及时伸出援手?在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自己有没有付诸行动?

也许还可以更进一步思考:不管是在现实还是虚拟的网络,我们是擅长鼓励人还是打击人?如果是后者,又怎么可以奢望拥有良好稳固的关系?

我特别喜欢《云图》中的这句话:

“我们的生命不仅是我们自己的。从子宫到坟墓,我们和其他人紧紧相连,无论前生还是今世。每一桩恶行,每一项善举,都会决定我们未来的重生。”

培养过硬的能力、锻炼强大的内心、拥有温暖的支持团,每个人都可以有很多途径达成这些。

如果你真的有这种渴望,并付诸行动,当你拥有时就会发现,安全感,原来不是那么难。

为什么你懂那么多道理,却落不了地

有天早上,洗手盆的下水管突然漏水了,于是取下管子研究了一下,发现原来是里面堵塞了,把杂物取走,重新安装上,就好了。

这倒不是为了省钱,而是顺手研究一下下水管的组成和原理,即使以前没干过,一看也差不多懂了,再动动手,就更明白怎么回事了。这样也利于养成动手的习惯。

Scalers说,这就是初中物理的知识,连通器原理。

我的物理一向学得不好,记得高中时有次考试,只考了二十多分,幸亏后来分科,不用学物理。

直到我毕业后很多年,才明白物理是多有用,数学是多有用。

我现在其实是在通过生活补课。

有些道理,隔了那么多年,在动手之际,发挥了作用。

“道理我都懂,就是不知道怎么做。”经常听人这么说。

其实是没真的想做。

想做,总有办法。

不想做,就归咎于各方。

听道理是简单的,把道理付诸实施,是有点难度的,而且,通常不如前者更有成就感。

所以有些人喜欢参加培训,因为培训就是听道理。听完一场培训,浑身充满了力量。

隔了几天,就像充气的皮球,泄了劲儿,然后,再去参加培训,听些道理。

除了道理以外,有些人喜欢干货。

不管道理还是干货,最迷人的就是那种“充实感”。看了很多干货的人往往并没写出10万+文章,也没赚到10万+人民币。因为他们马不停蹄地在追求干货,就像赶场一样,并没有停下来思考和行动。

在这里,道理和干货,就跟鸦片似的。

在喜马拉雅的知识管理课程里,有一节课,我留了作业,问知识输出和应用有什么不同。有不少人都在评论或微博交作业,这个做法本身,就是输出。

但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落实在行动上,才叫应用。不管是改变了思维,还是通过行动带来了改变。

简单地举一个例子:

输出,就是看到一个菜谱,自己抄了一遍,或者分享给他人。

应用,是照着菜谱做了一道菜。

知识不是一道菜,不是别人端上来,吃了就饱了。

而是需要自己的消化。

有些人一看,这知识竟然不管饱,于是怒了。

“你这个骗子!差评!”

“说好的干货呢?”

其实他们想要的,不是道理,是代劳:我花了100块钱来购买你的知识,你最好教给我立刻赚到1000块的办法,最好连行动都包了,我只想要那个结果:钱。

很多人陷溺于毒品和游戏并不奇怪:那是最快速、最立竿见影的享受啊!

他们追求:短、平、快。

快,不是不能,但,有时有害。

为什么别人可以赚那么多钱?为什么自己不能?

房价是一个理由,但不是全部的理由。

它不足以解释贪婪。

再说了,难道想快,就快得了?

世间万物,有它的规律。

我近来发现,“听”比“看”对人的要求更高。举个例子,比如我如果提到“zhou wang he da ji”,你们会知道指的是什么吧?

有人知道是“纣王和妲己”,因为他们的知识库储存了这两个人名。

如果知识库里没有,就可能听成五花八门了,比如“周王和大鸡”。

如果是在书本上,好办,直接搜索。

用听的,听不准,就不好搜索。

有的人会去补充自己的知识库,有的人就会开骂:“垃圾!不知所云!”

骂一天,知识也还是没长进。

我有时候听人讲话,听不准的就在手机备忘录里写下来,然后给人看,问:“是这样写么?”如果不对,对方会给我纠正,然后,我就又涨了知识。

有一天我发的图是字母甜甜圈,有人一看就会意,有人以为我是自己刻的。

不是所有的道理,都需要自己去落地。

先看适用不适用。

我对造原子弹不感兴趣,我宁愿造牛油果奶昔。

就算有人告诉我造原子弹的原理,我没材料,也是枉然。

有人对我说了个道理,人生就是要享受美味,才不辜负。然后告诉我牛油果奶昔的做法,说牛油果多么有营养,多么好吃。

这就完了?

对,别人的义务已经完了。

道理和方法,我也知道了。

接下去是我自己的事:

1.买搅拌机。

2.买牛油果。

3.买牛奶。

4.各种器具备齐,把牛油果剥皮,切成小块,放进搅拌杯,加牛奶,通电,然后搅拌,成为美味的奶昔。

5.清洗器具。

然后,我还把牛油果的果核洗净,用牙签穿好,放在水杯上,等它发芽(不过等了半个月也没发芽……就把果核扔了)。

从道理到落地,就是这样的。

和修下水管是差不多的。

有些人停留在“知道”这个层次,难道我能把刀架在他脖子上让他去做?那是犯法的啊!

再说,他做不做,是他的自由,可以提醒他,但不能强迫他。

对于乐于思考、愿意行动的人,世界上原没有那么多困难。

我是一个懒人,家里有各种营养品,然而经常忘了吃。有些因为是一大瓶,每次取用时觉得好麻烦,于是就忘。

绘小斑就知道怎么治我的懒症。

她买了30天的调理包给我,总共60小包,30天的量,每次吃一包。

还有坚果单独装,里面有扁桃仁、葡萄干、蓝莓干、蔓越莓、核桃等,也是每次吃一包。

放在手边,看到就想起来。而且因为这是小斑的心意,我不忍辜负,所以每天吃,不会忘。

一物降一物。

你不知道,不等于这个世界上不存在这样的方法。

知道了,图快,觉得别人告诉的方法太慢,这不是别人的错。

有次在行约见,有个优秀的家庭,一家三口一起来见我,他们对我讲了一个事例:

父亲出身行伍,典型的军人性格,行动力强,不抱怨。一家人外出旅行,丢了包,他二话不说去找回来。这种果敢,超乎常人,耳濡目染的,女儿也承袭下来。行动是最好的教育。

你只是看上去很努力

近段时间我遇到好几个很努力的人,努力,但效果不大,他们非常苦恼。

我问他们都做了什么。

他们举了些例子,琳琅满目,比如:

订阅了十点读书。

参加了行动派的群和在线学习。

报了第九课堂。

参加了我的在线课程。

参加了古典老师新精英的线下课程。

通过在行约见行家。

买了不少书。

……

坦率地说,我一边听,一边心疼他们花的钱。

他们的确是那种非常舍得的人,舍得花钱,也舍得时间。

他们可能会写很多文章,发布在社交平台上,不过,看的人不多。

那么,为什么这么努力了,还是效果不好?

我这个人,是非常冷酷无情的,对诚意向我咨询,尤其是花了钱来咨询的人,我通常都用非常负责的态度去观察和分析。我给出的结论,往往也是粗暴的:

你只是看上去很努力。

你是爱好学习,但不是热爱学习。

爱好与热爱,有什么不同?

前者不过是形式,后者却会讲求结果。

换句话说,爱好,是过程导向的;热爱,是结果导向的。

热爱也不一定有结果,但是他们会非常快乐,他们会沉浸其中,这,也是结果。

还记得“叶公好龙”的故事吗?

爱好学习者,会做很多看上去和学习有关的事。这的确是行动,但行动得不够。

买了课程,不见得看。看了,不见得用。比如新精英的职业规划,学到了方法,就应该先帮自己规划,有时间和兴趣,还可以帮别人规划。规划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还存在疑点,那么就去想办法攻克它。然后,就得以进步。

简单来说:

读书容易,写书评难。

旅行容易,写游记难。

交流容易,总结难。

参加培训容易,落实难。

写东西容易,修改难。

找借口容易,直面难。

为什么?这些容易的事,只是人在那里,是在参与,是完成了任务,但如果止步于此,习惯了容易,知识还是知识,只存在于外部,无法转化成技能,无法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比如手心妞,参加了秋叶的个人品牌分享活动后,写出了一长篇文章。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她先对活动进行了复盘。作为参与者,又列出了秋叶的内容要点,同时给出自己的感受。我不清楚手心妞写那篇文章花了多久,但是,有这篇文章在那里,我就相信她是用心了。

比如我们的微信在线课程,@神奇De朱少锋是这样用的:

那时他大学还没毕业,买了课程后,反复看了六遍,然后写了一个PPT《如何玩转高校微信运营》,并把其中的要点发在微博上。我们帮他转发后,引起别人注意,把朱少锋推荐到了360做微信运营。

进了360以后,他们策划了一个微信活动,增加了33万粉丝,朱少锋又做了一个总结《0成本打造一个能让微信增粉33W的活动》,阅读量又不低。由于注重经验积累,他虽然工作时间短,但破格成为在行行家。

成败,不是论英雄的唯一指标,内心的快乐也是“成”,问题是,做了大量的“努力”但是没效果,会快乐吗?

我学摄影后,也认识了一些爱好摄影的人,他们设备往往很精良,各种镜头配备相当齐,尤其是打鸟用的大炮。不过有的人连换镜头都生硬,有的人根本搞不清楚复杂的参数,用的是全自动模式。他们可能也会起个大早、跋山涉水赶在日出前找好机位,然后等到频繁按下快门的一刹——好,快感在这里到头了,满足感已经得到了,至于拍的片子,似乎反而不重要了。不过,通常来说,他们又会特别在意别人的认可,所以被批评技术进步不大的时候,心里特别抓挠。

我其实很少说我是努力的,因为说是没用的,也许会起到激励作用,但更多是一种自我蒙骗。我偶尔会说句“我有多努力你们知道吗?”那是开玩笑。我的努力,都体现在一篇篇文章里、体现在我的摄影水平、视频制作水平缓慢提升里、体现在我的心态上。后一点,我自己能够深刻感知,又会通过文字、图像等被别人感知。我,不骗自己,也不骗人。

有几天,为了尽量全面地了解黄山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三女生被下药事件,阅读大量资料,还要准备讲座课件等,每天近两点睡觉,累到不行。然而,假如不能连续写出几篇深度文章,如果那几条微博阅读量不能超过300万+,这样的辛苦,值得说吗?

别说辛苦,别找理由,“请给我结果!”

确切的说法是,“请给自己结果!”

我问一个人有件事为什么没有做成,他列出了一堆理由。我只是说:

“请学会不找任何理由。没做到就是没做到。”

有些人,觉得自己已经很刻苦、很努力了,但限于客观条件,比如阅历不足,所以进步缓慢。其实,阅历也是可以通过学习来补足的,除了书籍和电影,知乎里就有大量活生生的故事,知乎大V童瑶诈骗和另一大V Negar Kordi及其所谓伊顿公学毕业的老公被扒皮的事例,至少也能增加三个阅历值啊!

优秀的人,总觉得是自己还不够努力,于是,他们会想尽办法达成所愿。

当然,愿意为学习付出时间和金钱,已经是不错的开头,他们所需要的,只是当头棒喝式的点醒。

有个女孩对我说,终于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会减少不必要的形式上的学习,专注于吸收和转化,会体现在行动上。

听后很欣慰,希望看到她的不断涌现的结果。

你的强大多一点,焦虑和恐惧就会少一点

多一点真诚,少一点测试

有一天我莫名其妙被拉进一个微信群,删除退出。几天后才知道是谁拉我进群的。他说只是做一个测试。我对他说:“你所做的事,会影响我对其他人的做法。”就是因为怕这样的打扰,所以不敢加别人的微信。

一直以来,经常会接到别人的测试,他们是群发消息,不见得是针对某个人,但是对别人形成的打扰,他们也并不在乎。

前天又收到一个“不要让拉黑你的人占用你的空间,您也试试吧,复制我的消息……”

那个名字很陌生,我不记得是谁了。于是我说:

“请允许我指出,这样做,是对别人很不信任的行为。可能你本来没有被别人删掉,但是很多人看到这样的消息,就有删掉这个人的冲动。麻烦你以后不要测试我,谢谢!”

对方回复,我才知道,原来是朋友公司以前的员工,曾经和他们公司的不少人一起吃过饭,她说很抱歉,原来这样做是没用的。我说,“并非没用,用处就在于让人删掉你。”

我从来不做这样的测试,我也不知道谁拉黑了我,事实上我也不关心,有那个测试的时间,我可以做其他有意义的事。

同一段时间,人可以选择不同的事来填充,当然,有些人自己认为的有意义,是对他人的打扰。

为什么要这样测试?

强大的人,不需要,因为并不需要所有人的认可作为证明,有些人就算不是天天联络也不会失去,有些人,沟通多了、了解多了反而产生裂痕。

不做浪费时间的事

昨天有人问我:“修炼到‘连心里也不做评判’是否必要?是不是达不到的目标?”

我说:“评判,不管在内心还是表现出来,都是浪费时间的事。”

其实还是基于时间的考量。

我经常会收到各种评论,有些会回复,有些不回。我通常会先点击一下头像,看看过去的交流情况。对于有留言、有消息、有赞赏的人,和无留言、无消息、无赞赏的人,肯定不一样。一个从不赞赏的人,负面评论也就多些,这很容易想清楚:如果认可,通常也就赞赏了。

不认可,没关系,这是他的自由。

但我也不需要说服他、取悦他。

在他的角度,他说的是对的。

比如有人说我写的书不好、文章不好、照片不好,真的,这没错。大家的视角不一样,难以形成共振,这很正常。如果对方是有理有据的,那我正好学习。如果对方凭空冒出这么一句,而且以前也没什么交流,我看一眼就放过了,的确心里也不评判,因为没必要,也没时间。

很多人会有疑问了,说你经常说没时间没时间,你真的就这么忙?看你发微博和写文章的状态,你挺闲的啊,天天喝茶养花什么的。

对啊,我的时间都花在这上面了,哪有时间去计较那些不重要的事?

人的时间花在哪里,成效往往也就体现在哪里。

你生命中有很多重要的事,就不会被闲杂人等绊住。

他们闲,你也闲?

你的时间,是被这些人操纵的?

向优秀的人看齐

人向上走,当然比向下滑难得太多。

前者是逆势上行,后者是顺势下滑。

有些人自己不想努力,于是也希望别人不要努力,或者否定别人努力的成果,把那些费力的拼搏,曲解为靠背景、靠关系、靠天赋。

事实上呢?

也许他们没有拼了命努力过,但不代表别人也没拼命努力。

彭小六一个月讲了22场课,讲到吐血,别人只看到他月入过十万,有多少人看到背后付出的艰辛呢?我对小六讲故事的能力极之佩服,经常就把我们整个群代入到故事情境,而练就这样的能力,小六花了多长时间?

剽悍一只猫在简书写了八十多篇文章,才开始爆发。为了猫群和其他微课的分享,他非常劳累,然而他的文章里看不到诉苦和抱怨。别人只看到他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却不知道他细心到有人结婚纪念日立刻发红包祝贺。“小猫是我见过最单纯善良的人!”作为看着猫长大的人,我完全有资格这么说。

Scalers连续900天高质量原创,也有很多人非议,说他写得烂。对此,Scalers非常坦然:如果你觉得烂,那就烂好了。他相信持续行动的力量,省了辩论的时间,以身践行,即使是在搬家的时候,也不影响群分享。别人说他的文章烂不烂,我根本不关心,反正我从中学习到很多,尤其是理工科思维。

以上,小六、小猫、小S(我对他们的昵称)都显得太高大上了,身为吃货的我当然也关心美食方面的优秀自媒体。

沈怡以前是一个金融行业的娇娇女,妈妈的突然离开,让她和爸爸的世界一片黑暗,两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人毫无征兆地失去了依靠。刚刚领了结婚证的她,撑起两个家庭。先办了妈妈的丧事,三个月后又办了自己的喜事。两个月后辞了职,做起了家庭主妇。然后又创业,最早是淘宝女装店主,后来是淘宝美食店主,再后来做了私房菜,成了私房菜老板娘。2015年12月又开了微店,2016年4月开了公众号,美人佳肴用心分享。短短时间就积聚起大量粉丝,赞赏量有时单篇就达到七八百,微店美食月销售两三万。

不焦虑不恐惧的生活

朋友来我家,中间有个快递,我要去取,开门,没打开,加了一把力,门把手断了。一看,原来门从里面反锁了。朋友说是她反锁的,怕不安全。我晕。我先拧开锁下去取了快递,下午找人来修了锁。

我对朋友说,看吧,为了你的安全感,我付出了180块钱的代价。

看在她过来给我做饭吃的份儿上,我原谅她……

我后来思考,为什么我没反锁的习惯?

为什么我们两个人在屋子里,电梯需要刷卡才能上来,朋友还没有安全感?

我白天在家通常只关防盗门,这样通风好。

晚上临睡前,把内门关好,反锁。

2016年8月1日深夜,听到外面传来很大的噪音,我被吵醒了,想了想,披衣起来,到外面去查看噪音来源。路上有几个人在走动,看上去是在修路,我过去问是怎么回事,原来是白天怕影响交通,所以放在晚上。噪音是在焚烧啥。弄清楚了反正也没办法,发了两条微博、录了个视频就回去了。

后来有人让我注意安全,我明白。不过我也是先判断了周围环境才下楼的,并不是贸然行动。我的安全意识向来不错,以前根本都不会一个人到深圳关外去,城中村都少去。

我想自己的坦然应该就是因为对于事物规律和常识的把握,胆大心细,不盲动,另外对世界、对他人也没有过分的情感依赖,所以安全感充足。

这就是我要的强大。我花了很长的时间磨炼自我,终于达到的程度。

所以,别人拉黑我,无所谓。

别人取关我,还来告诉我一声,无所谓。

依据自己的时间主轴,笃定地明晰地做事情。月初有规划,中间有调控,月末有总结,一切井井有条,而不乏感性一面:

每天,冲一壶茶,调制好香薰,在茶香和淡淡精油香气里,开始一天的工作,紧张有序,也怡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