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践思考 创新前行: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伙食管理专业委员会三十年论文集
- 张柳华 徐金强 赵相华
- 4432字
- 2020-06-24 17:49:52
浅论高职院校食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摘要】高职院校食堂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之一,具有广泛的渗透力和较强的凝聚力。本文从诠释高职院校食堂文化的重要性入手,结合高职院校食堂管理工作实际,尝试总结高职院校食堂文化建设的举措,以此来促进高职学生成才,努力为高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营造一个优美舒适的人文环境。
【关键词】高职院校;食堂文化;重要性
高职院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更加明确地指出,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以“德”为根本、以“能”为目标培养出来的具备高素质综合技术能力的高职毕业生,是处在“中国制造2025”浪潮中现代化企业迫切需要的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切实提高学生道德文明素质和职业素养,才能彰显高职教育特色,真正满足企业、社会的需要。学生食堂作为高职学生生活、娱乐、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它不仅仅为学生提供一个吃饭场所,更重要的是它贯穿学生求学的全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成长成才。加强食堂文化建设,形成一个深厚的职业教育氛围,对帮助高职学生成才成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丰富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构建和谐平安校园有着重大意义。本文试从“育人”角度入手,阐述高职院校食堂文化建设重要性,以期探讨具有职业元素的食堂文化建设,营造高职特色育人氛围,更好地推进高职院校事业发展。
一、高职院校食堂文化的含义
我们这里所指的高职食堂文化是以高职院校环境中的学生为主体,以餐饮文化为主导,以校园精神为底蕴,以组织积极向上、健康有益、具有职业特点的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中一种从属文化。它又是在“三服务、两育人”的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教育导向和公益性经营理念双重功能的文化类型,独立成型。主要包括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精神文化、企业文化等方面。
二、高职食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对高职学生成长成才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随着我们国家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广大学生报考高校时越来越多地关注学校食堂、公寓等后勤设施水平,以往“有得吃、有地住”的基本生活设施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要求。进入大学的莘莘学子期望着自己能在经验丰富的老师教导下学到真知;能在技艺精湛的技师引领下提升本领;能在浓厚的职业氛围里准确定位,激发潜能;能在富有本校特色的环境里完善自我,升华人格。特别是在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下,也要求高职学子在学校的短暂学习过程中迅速完成由青涩到成熟、由稚嫩到能干的转变。而食堂就完全能够承担起这一育人的职能,食堂在完成丰富、营养、安全的餐饮服务基础上,更加重要的是营造一个整洁、温馨、舒适的就餐环境。通过布置餐厅的礼貌用语、名言警句、电视宣传、职工的热情服务、学生的文明就餐来塑造学生的高尚德行;通过餐厅、操作间的卫生规范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知识与重要性;通过让学生参与食堂工作,从事力所能及的实践操作,帮助他们牢固树立尊重劳动成果、勤俭节约的意识;通过让食堂员工这些看似文化程度不高,但具备了忠于本职、无私奉献、精打细算的职业精神的“老师”,以良好形象和服务面貌来培养高职学生优良的职业素养;通过集中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使餐厅成为高职院校育人功能全覆盖的阵地,使学生在就餐过程中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最终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和职业素质。此外,食堂文化强调的食品安全、色香味美的菜肴、营养健康餐饮也不断丰富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维护着校园的和谐稳定。
(二)对后勤部门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起到排头兵的引领功能
高职院校的食堂文化建设不仅对培育学生良好品德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而且对后勤实体规范科学管理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食堂文化自身建设发展过程中,通过正能量典型事例的宣传及有计划的培训,把后勤实体所信奉和必须遵循的诸如公益、奉献、实干、优质服务等价值理念,传播渗透到员工头脑中去,使“勤劳肯干、规范高效、安全服务”成为他们工作中的行为准则。让他们能够认识到集体利益的重要性,具备强烈的集体荣誉感,能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去考虑食堂能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做出什么样贡献,从而具备优质高效的服务意识与水准。优秀的食堂文化可以营造出一种彼此尊重、规范行为的良好文化氛围,食堂职工能够自觉按照食堂文化中制度层面的内容来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从而确保食堂能够高水准运行。作为后勤实体的重要部门,食堂文化建设也成为后勤的“实验田”。成功的食堂文化、有效的管理制度如食堂的7S管理等也会传播到后勤其他部门中去,渗透到后勤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从而真正起到“排头兵”的引导作用。
三、高职院校食堂文化建设的举措
高职院校的食堂文化是校园文化丰富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好高职院校食堂文化建设,对于增添高职校园文化色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优化人才培养质量、落实后勤“三服务三育人”宗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食堂可以从以下举措来加强食堂的文化建设,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
(一)开展顶层设计,确保食堂文化建设正确方向
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的食堂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后勤管理部门为食堂制订一个适应本校特点,能够融入校园文化的定位。这一定位是根据高职院校食堂自身条件、职能、学校要求和师生需求来制订的。要将独特的食堂文化渗透于学生道德规范、职业素养、文化品质、精神风貌等各方面,使其与学校的办学特色相统一。要对食堂文化建设的功能、结构、资源等元素进行统一规划,从全局视角出发,对项目的各个层次、要素进行统筹考虑。从学校的层面来看,应充分认识到食堂文化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通过凝练食堂文化、学生公寓文化、环境文化等后勤文化,把其纳入学院校园文化总体规划,使食堂文化等后勤文化建设从边缘走向中心。从后勤角度来看,随着一些优秀、高水平的专业人才补充到后勤管理队伍,后勤实体已不是原来只能从事烧饭炒菜、扫地开车的团队,后勤发展与师生需求要求他们承担起更加深层次的文化建设工作,以更好地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更好地满足师生需求。后勤部门作为食堂文化的执行者,要结合学校校园文化,加强与学工部门的沟通,既要制订食堂文化建设总体计划,也要有各部门、各组织制订的专项计划。努力通过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精神文化、企业文化四位一体构建食堂文化的承载平台,积极开展各项精神文化创建活动,从而提高精神文化水平,培育健康文明与安全和谐的校园文化。
(二)引入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实现食堂文化建设具体化
制度文化是高职院校为维护食堂高质量运行,维护食品安全,提供优质服务,参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等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建立起的基本管理秩序。特别是2015年10月1日新的《食品安全法》执行以来,决定其必须依据法规及行业要求,建立完备的卫生安全管理制度、监督检查流程,这是食堂文化的文本化和规范化。
以制度文化打造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是食堂文化建设基本要求。高职院校可以在卫生监督部门的帮助下,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进行食堂的环境设计。如遵循生熟分离原则,科学配置食堂后场;设备实现不锈钢化,工作现场实现“明厨亮灶”;等等。食堂从过去简单地关注饭菜卫生质量转变为对食品原材料采购、加工、销售全过程的监控。通过在食堂推行7S管理,所有设备规定到位,每位员工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明确,做到天天任务天天清。这些在食堂管理中建立起来的统一规范慢慢地内化于职工内心,外化于食堂员工工作行为,从而确保食堂健康良性运转和发展,确保食堂不出问题。
(三)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发挥食堂育人功能
高职食堂的精神文化是食堂文化的灵魂与核心。首先,加强食堂基础设施建设,这是食堂文化的物质载体,食堂文化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高职院校的食堂要善于博采众长,积极开展富有地方文化特点、富有著名企业职业精神的,能够被青年学子喜爱并接受的主题餐厅设计。设计应该体现信息化特点,如设立免费WiFi,方便就餐的师生在休闲中捕捉新信息,学习新知识;应体现温馨化特点,如硬件设施要舒适,空间布置相对具有私密性;应体现“人本主义”,要站在师生角度想他们的需求或利益,要方便他们就餐,刺激他们的食欲,这也是高职食堂抗衡O2 O订餐的信心所在。其次,加强服务文化建设,这是最考验食堂文化底蕴的环节。高职学生的文明素质参差不齐,食堂员工面对不礼貌的服务对象,就要通过平时食堂开展的礼仪规范、服务技能、语言表达等文化培训,有技巧地应对,既不与学生吵架,又顺利完成服务。通过培训,培养食堂员工具备热情服务、文明礼貌、卫生整洁等良好的职业行为。食堂员工所展现出来的举止、所营造的温馨和谐就餐氛围使身处其中的高职学生也深受感染,在平和的就餐过程中,受到持久隐性的职业素养教育,最终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思想觉悟。第三,积极开展与餐饮文化相关的各类活动。通过把食堂文化活动做到系统化、主题化、持续化,在内容与形式上增强感染性、挑战性和群体性,以活动来激发高职学生的群体积极性和自觉性,让绝大多数学生都参与到食堂文化建设之中。比如,通过每年开展“5·20”美食节,让学生了解中华美食魅力,知晓营养健康膳食的重要性。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便利,通过微信、百度贴吧、数字化后勤服务大厅,畅通食堂与师生交流渠道,使一些好的建议能及时反馈到食堂。
(四)建立学生介入机制,食堂文化处处优先考虑学生
让学生或学生代表参与到食堂管理和服务过程,体现了后勤服务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根本,也是让学生提前与社会接轨的培养方式,是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在食堂的实践。通过组建伙食管理委员会,让学生参加食堂管理的有关会议,定期召开伙食座谈会;邀请学生代表参加食堂原材料采购、劳务窗口的招标会,让学生开展菜市场物价调研;设立食堂勤工助学岗位,开设学生劳动实践课,安排学生到食堂“帮厨”等一系列措施,将学生从传统的被服务对象转变为参与者。既能较好消除学生被动接受的逆反心理,有利于学生客观冷静地了解食堂工作的真实情况,又能提高他们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实践观点和劳动观点,有利于帮助他们及早树立起职业意识、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参考文献
[1]潘春波.以人性化的后勤服务构建和谐高校校园[J].高校后勤研究,2007(3):82-84.
[2]高庆.基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学生食堂服务满意度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
[3]王林.高职院校学生食堂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1):45.
[4]陈忠良.构建高职院校学生食堂可持续发展长效运行机制的探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65-69.
[5]石菲菲.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6]刘长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作者单位:沙洲职业工学院 本文发表于《高校后勤研究》201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