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经典遗传学实验

实验一 果蝇的野外采集、饲养及生活史

【实验目的】

(1)学习果蝇的实验室饲养管理、培养基的配制等方法;

(2)了解并掌握果蝇麻醉、接种等实验操作相关技术;

(3)了解果蝇生活史的各个发育阶段的形态特点。

【实验原理】

果蝇(fruit fly)是遗传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动物,属于双翅目(Diptera)的果蝇属(Drosophila),在全世界范围均有分布,估计有3000多种,遗传学研究中通常用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果蝇作为遗传材料具有很多突出的优点:①染色体数目少,2n=8;②突变性状多,而且多数是形态突变,便于观察;③世代周期短,在25℃下10天可完成一个世代;④个体小,易于饲养,培养费用低廉;⑤繁殖能力强,每个受精雌蝇可产卵400~500个,可以产生较大的子代群体供观察、统计及遗传分析。自1909年摩尔根(Thomas H.Morgan)开始用果蝇做遗传学实验,之后30余年时间里,他与他的学生、同事利用这种昆虫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的遗传学问题。摩尔根等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得益于他的选材。正因为如此,果蝇至今仍是遗传学、细胞学、发育生物学等研究中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

【实验用品】

1.实验材料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2.实验器具

恒温培养箱、体视显微镜、高压灭菌锅、白瓷板、镊子、毛笔、解剖针、果蝇培养瓶(三角瓶和中指管)、脱脂棉、医用纱布、标签纸、牛皮纸、棉线绳、橡皮筋、酒精灯等。

3.试剂

琼脂、蔗糖、玉米粉、酵母粉、丙酸(装在滴瓶中)、乙醚等。

【实验步骤】

1.果蝇的野外采集

果蝇是一种常见昆虫,尤其是在夏天极易采集,可用培养瓶放于水果摊附近进行采集,也可在一个空瓶子中放入一些发酵的水果(如酸败的香蕉或菠萝),引诱果蝇。待果蝇进入瓶中,用瓶塞快速盖上瓶口,带回实验室转接到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瓶里进行培养观察。

2.果蝇的培养

(1)培养瓶的灭菌 培养果蝇用的培养瓶可用三角瓶或大、中型指管,用纱布包的棉花球作瓶塞。实验室中保存原种以中指管为宜,果蝇杂交或继代培养可用三角瓶。培养瓶用前要灭菌消毒,以防止真菌污染和果蝇混杂。灭菌的方法是:将带棉塞的培养瓶在160℃的恒温干燥箱中干热灭菌2h;或在高压蒸汽灭菌锅中,在121℃、1kgf/cm2(98.0665kPa)气压下灭菌15~20min,干燥后待用。

(2)果蝇培养基的配制 酵母菌是果蝇的主要食物,实验室内凡能发酵的物质都可成为培养基,国内使用的培养基包括香蕉、玉米粉、米粉等不同类型,其配制方法见附录1。以最常用的玉米粉培养基的配制为例,按表1-1称取玉米粉、蔗糖、琼脂。取应加水的一半,加入琼脂加热溶解,水开后加入蔗糖,搅拌均匀。将玉米粉加入剩余的另一半水中,搅拌均匀,再将蔗糖琼脂溶液慢慢加入,边加边搅拌(这样玉米粉不易结块)。继续煮5~10min,直至培养基成为一种糊状物时离火。稍微冷却后加入丙酸(用于防腐)及酵母粉,搅拌均匀即可分装。分装时每瓶培养基厚约2cm,室温下干燥2~3天,待培养基完全凝固后再行接种。

表1-1 果蝇玉米培养基的成分

果蝇的培养基一般不需要灭菌,配制和分装在非无菌条件下进行即可。在南方湿热气候下,培养基可能出现污染,可考虑将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按上述方法配制并分装培养基后,盖上棉塞并用牛皮纸包扎封口,用高压灭菌锅在121℃、1kgf/cm2下灭菌15min,取出待冷却干燥后使用。

(3)果蝇的麻醉和接种 为了便于细致观察,须将果蝇进行麻醉处理,可使用专用的麻醉瓶,或者以适当大小的广口瓶代用,在广口瓶中加一木塞,木塞下面钉上一团用纱布包好的棉球即成。

麻醉时,先取下麻醉瓶塞倒立放在瓶侧,再取培养瓶轻拍瓶壁,使果蝇落在培养瓶底部,用右手两指取下培养瓶的棉塞(夹在指间不要放在台上),迅速和麻醉瓶口对接紧密,左手握紧两瓶口稍微倾斜,右手轻拍培养瓶将果蝇振落麻醉瓶中,然后迅速盖好两个瓶塞。或者培养瓶在下、麻醉瓶在上,去塞对接中,达到一定数量后,迅速分别盖好两个瓶口。

如果用自制的麻醉瓶,可在瓶塞的棉花团上先加几滴乙醚,随即迅速塞紧瓶口,果蝇对乙醚很敏感,易麻醉,约经半分钟,果蝇便被麻醉,麻醉的深度看实验要求而定(作种蝇以轻度麻醉为宜,做观察时可深度麻醉,致死也无妨),之后可倾倒在用酒精擦过的白瓷板上进行观察,当发现果蝇苏醒时,可用一条吸水纸加几滴乙醚贴在培养皿内盖住果蝇,再次麻醉。注意勿使麻醉过度,如果蝇翅外展与身体呈45°角,即双翅垂直时,表明已麻醉致死不能复苏。

将麻醉的果蝇倾倒在干净的白瓷板上,利用解剖针或小毛笔轻轻地拨动,进行性状的观察与鉴定。或将麻醉的果蝇移入新的培养瓶,接种时应将瓶横卧,用毛笔将果蝇轻轻挑入,待其苏醒后再将培养瓶竖起,防止果蝇粘在培养基上导致死亡。

(4)果蝇培养 温度对果蝇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25℃是最适宜的生长温度,30℃以上的高温则可能导致果蝇死亡,在10~20℃环境中生活周期延长,低于10℃则可能影响生活力。我们可利用此特性调节果蝇生长的速度,控制其群体的大小。如原种培养时可将培养瓶置于18~19℃下培养;杂交实验应需要较大的群体,则可将培养温度设为25℃。培养时应避免日光直射。

原种培养每2~4周换一次培养基,每一原种至少保留两套,接种之前应先麻醉果蝇,检查有无混杂,一般每瓶接5~10对种蝇。培养瓶外贴标签,注明品系名称、接种日期等信息。

3.果蝇的生活史观察

果蝇属完全变态的昆虫,一个完整的生活周期可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明显的时期(图1-1)。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在25℃下,从卵到成蝇只需10天左右。成蝇在交配1~2天后即可产卵,受精卵在24h内可孵化成幼虫,幼虫经过两次蜕皮成为三龄幼虫,其体长可达4~5mm。幼虫生活4天左右开始化蛹,化蛹前三龄幼虫会停止摄食,并爬到相对干燥的表面(如培养瓶壁)上,逐渐形成一个菱形的蛹。成熟蛹壳中羽化出来的果蝇8~12h后即可进行交配,交配后精子可在雌蝇的受精囊中贮存一段时间,然后逐渐释放到输卵管中,所以果蝇杂交实验中母本必须选用未交配的雌蝇(处女蝇)。

图1-1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生活史

(1)卵 成熟的雌蝇交尾后(2~3天)将卵产在培养基的表层。用解剖针的针尖在培养基表面挑取一点培养基置于载玻片上,滴加一滴清水进行稀释,在解剖镜下仔细观察。果蝇的卵长约0.5mm,为椭球形,腹面稍扁平,在背面的前端伸出一对触丝,它能使卵附着在培养基表面而不陷入深层。

(2)幼虫 受精卵经过1天的发育即可孵化为幼虫,经过两次蜕皮发育成三龄幼虫,其体长可达4~5mm。幼虫随着发育而不断长大,三龄幼虫往往爬到瓶壁上来化蛹。在实验室中,可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幼虫的形态,可见其一端稍尖为头部,并且有一黑点即口器;稍后有一对半透明的唾腺,每条唾腺前有一条唾腺管向前延伸,然后会合成一条导管通向消化道。幼虫的活动力强而贪食,在培养基上爬过时便留下一道沟,沟多而宽时,表明幼虫生长良好。

(3)蛹 幼虫经过4~5天的发育开始化蛹。化蛹前三龄幼虫从培养基中爬出附在瓶壁上,渐次形成一个菱形的蛹。起初颜色淡黄、柔软,以后逐渐硬化,为深褐色,显示即将羽化。培养瓶壁上可见大量几乎透明的蛹,这些是羽化后遗留下的蛹的空壳。

(4)成虫 刚羽化出的果蝇虫体狭长,翅膀也没有完全展开,体表未完全几丁质化,色浅,呈半透明的乳白色,通过腹部体壁还可以看到黑色的消化系统和性腺。随着发育的继续,蝇体变成粗短椭圆形,双翅展开,身体颜色加深。羽化后的果蝇在8~10h后开始交配,成虫果蝇在25℃条件下的寿命为37天。

【要点及注意事项】

(1)为保证安全,高压蒸汽灭菌锅使用时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2)配制培养基时,煮沸后应保持沸腾几分钟,使培养基呈黏稠的糊状物,否则,培养基容易稀松发霉。

(3)加入丙酸时注意屏住呼吸,防止酸遇热挥发,刺激呼吸道。

(4)麻醉时注意掌握深度,防止麻醉过度而导致死亡或发育异常。

【作业及思考题】

(1)配制果蝇玉米培养基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果蝇对光有反应吗?请设计小实验加以证明,并把现象记录下来。

(3)果蝇的生活史分几个阶段,你所观察到的果蝇在整个生活史各阶段有什么差异?

【参考文献】

[1] 牛炳韬,孙英莉.遗传学实验教程[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

[2] 杨大翔.遗传学实验[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3] 闫桂琴,王华峰.遗传学实验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唐文武 梁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