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改进火绳枪

崇祯二年,北直隶。

军器局。

一处火星四溅的匠作间里。

朱舜拿着一根冷骨,正在铸造鸟铳的枪管:“看来要想个办法脱籍了,按照明朝的户籍制度。”

“只要是入了匠籍,一辈子都是匠籍。”

“再说了自己一个历史上最年轻的数理化三料博士,应该在大明掀起一场工业革命才对,一辈子当个工匠,实在是对不起穿越两个字。”

朱舜拿起铸造好的一节枪管,放入旁边的水槽里冷却,‘滋滋’冒起一片白气。

伸手擦了一把脑门上的汗水,看见两名官员走了进来。

走在前面的官员身上穿着青色官袍,胸前绣着白鹇补子。

后面那名官员身穿绿色官服,胸口绣着鹌鹑补子。

朱舜平时没事的时候,喜欢读历史书消磨时间,知道大明官服的等级制度,前面那位是个五品大官,后面那个只是九品的小官。

奇怪的是,两人的地位相差那么大,九品小官见了五品大官应该像个狗腿子一样谄媚才对。

两个人却在激烈的争论些什么,瞧九品小官的架势,甚至都有点训斥五品大官的意思了。

五品大官走到火炉旁边,拿起一节枪管,瞪眼道:“一寸,再增加一寸的长度,这样才能让鸟铳的威力增加。”

九品小官也是拿起来一节枪管:“一寸?枪管已经够长了,增加一寸,重量也会跟着增加,肯定影响军士的战斗力。”

“所以说半寸就够了。”

“放屁!”五品大官差点没忍住拿着枪管敲九品小官的脑袋:“咱们用的可都是最好的熟铁,比较轻便。”

“就算是增加一寸的长度,也没有多大影响,现在最重要的是提高鸟铳的威力,你不要本末倒置了。”

“呵。”听着两位官员的谈话,朱舜忍不住笑了一声。

明清两代还没有研究出弹道知识,认为鸟铳越长越好。

尤其是清朝,到了清末时期,清军手里铸造的抬枪,甚至达到了两米的长度。

这样制作的火绳枪密封性很差,火药燃烧以后的推动力,在枪管里就被摩擦去了一大部分,射程和威力还不如明朝的鸟铳。

九品小官现在的火气可不小,听到有人敢笑,抡着枪管就要砸过去,瞧见笑的那个人是朱舜,火气减少了一些。

九品小官就是军器局的一把手,认识朱舜。

他瞪了一眼朱舜,生怕五品大官不高兴,赶紧维护起了手下的得力干将:“初阳,你别看这小子年轻,这小子可是个宝。”

“年纪轻轻的,手艺在整个军器局都能排在前三。”

五品大官仔细打量了朱舜几眼,看起来还没有及冠,没想到竟然比一些干了几十年的老工匠的手艺还好:“没想到还是个人才。”

五品大官想到这个少年,应该是九品小官的嫡系,就想着拿朱舜恶心一下九品小官,笑眯眯的说道:“听到你笑了一声,不知道你有什么高见。”

五品大官嘴上这么说,心里却不是这么想的,在他眼里一个乡下来的野小子,能够什么高见。

九品小官听见他这么说,脸色明显有些难看,嫡系重要程度不亚于儿子,对方这意思不就是在说他儿子是个蠢货。

朱舜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对方可是五品大员,只要能让他记住自己,以后脱籍肯定没有问题。

朱舜把冷骨放在砧板上,整理了一下身上的粗布麻衣,认真的说道:“膛线,只有刻画了膛线,才会增加鸟铳的威力。”

膛线?五品大官从来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心里不屑的很,故意刨根问底的问道:“什么是膛线。”

朱舜明白五品大官的心思,也不在意,继续介绍道:“只是嘴上说,也证明不了什么。”

“我这些天正好制造了一支线膛枪,两位要是有兴趣的话,咱们可以去靶场试试威力。”

五品大官现在巴不得想要看到九品小官出丑,笑着说道:“那咱就赶紧过去,看看先生能有什么高见。”

九品小官听见五品大官刻意把先生两个字咬的很重,脸色更难看了,一个没读过书的乡下穷小子哪里配得上先生两个字。

分明就是在嘲讽朱舜不知道天高地厚,是个哗众取宠的跳梁小丑,看来这一次丢脸是丢定了。

在朝为官,最重要的就是脸面两个字,这件事万一要是传出去了,肯定落下一个驭下不严的臭名声。

九品小官兢兢业业了十几年,从一个小吏一步步的爬到了九品的位置,本来还指望着今年能够提升半级。

有了这个驭下不严的臭名声,从八品看来是没有希望了。

九品小官叹了一口气,不仅没有迁怒朱舜,反而是有点为他担心。

有了这个哗众取宠的坏名声,手艺再好,这辈子也没有希望脱籍成为一名小吏了。

九品小官还想着再过几年,等到这小子年纪大一些,想办法帮他脱籍,现在看来是没有指望了。

九品小官拍了拍朱舜的肩膀,没有说话,叹着气跟在五品大官后面走了出去。

心里却还在想着,有没有什么办法,帮朱舜挽回名声,毕竟是个人才,一辈子当着匠人实在是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