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经”和“今文经”之争是怎么回事?

西汉时期,今文经学盛行,当时各经(“五经”、“六经”)博士均由今文经学派把持。西汉末年平帝时期,设古文经博士,与今文经博士相对。王莽改制失败后,东汉光武帝废除古文经提倡今文经,但古文经在民间仍然很有影响。同时,随着今文经学研究日渐走向烦琐,其影响也日益衰退。到东汉中叶以后,古文经学崛起发展,并压倒今文经学。

东汉以后,今古文经学之争随着学术风气和政治形势的变化时起时伏。东汉至唐,基本上是古文经占据优势,宋代则以怀疑而著称的“宋学”兴起。宋学一反古文经学的训诂、传注传统,主张直接从经文中寻求义理。这一时期,正统的古文经学告衰,明代,经学进一步衰落。清代前期,古文经学复兴,至乾隆、嘉庆年间,随着乾嘉学派的出现而达到全盛时期。嘉庆、道光年间,古文经学进入尾声,今文经学却又兴起。魏源、龚自珍及康有为等人主张变法,他们吸取了汉代今文经学派主张改制的思想,极力提倡今文经学。随着清王朝的覆灭,长达2000多年的今古文学派之争也随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