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灭论》

《神灭论》是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经典著作。作者范缜(约450~约515年),字子真,南朝齐、梁之际人,年幼时家贫,勤学苦续,后入仕为官。因当时佛教盛行、泛滥,于是范缜就针对佛教的“有神论”撰写出《神灭论》。全书可概括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针对批判佛教“神不灭论”而提出的“神灭论”的哲学思想;另一部分是有感于当时佛教的“误国误民”而提出的忧国忧民的政治主张。在哲学上,《神灭论》以“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的“形神相即”为理论基础,对佛学“神不灭”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坚持唯物主义气一元论学说,在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具有质的飞跃。在政治上,《神灭论》主张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反对统治者对百姓的横征暴敛。《神灭论》是我国古代哲学史上的不朽之作,它对“形神”关系的论述,在整个封建社会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