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于国家未来:大学基础研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 苏竣 何晋秋 黄萃等
- 2020字
- 2025-02-15 02:48:29
序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作为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基本规律的科学活动,基础研究是新知识的源泉,是新技术、新发明的先导。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历史表明,只有强化基础研究,完善知识创新体系,才能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提升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核心竞争能力,催生新的科技革命,推动人类社会发生深刻变革。
大学具有学科门类综合、创新思维活跃、创新人才众多、学术氛围浓厚等优势,是基础研究的核心力量。大学基础研究的开展,有利于探索科学规律,推动科学发展,形成原创性成果,进而在培养创新人才、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特殊贡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大学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
新中国成立之初,基础研究水平落后,全国只有40多个专门的科研机构从事基础研究。建国后,中央先后提出“向科学进军”、“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战略目标,并在2012年7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出了更加振奋人心的“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长远战略目标。为了上述战略目标的实现,国家还制定了一系列的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例如《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1986—2000年科学技术发展长远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启动了若干针对基础研究的科学计划,例如1986年设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1年启动了旨在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攀登计划”,1998年实施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其他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计划也加大了对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和系统部署。在高等教育领域,“211工程”和“985工程”在重点学科建设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总体任务中,对大学的基础研究进行了系统的部署和大力的支持,对加强大学的基础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毋庸置疑的是,在国家对基础研究不断加大的支持下,在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基础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提升了我国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应用性问题提供了知识保障,为保障国家安全和增强国防实力奠定了基础,为技术创新成果的喷涌而出以及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商业化、国际化提供了不竭源泉。与此同时,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在基础研究的实践锻炼中成长起来,成为国家科技领域的中坚力量。
但是,在基础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我国基础研究的现状却仍不容乐观。我国的基础研究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并有进一步拉大差距的危险;基础研究的管理模式和评价机制不能适应基础研究的内在本质需求;国家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尤为重要的是,作为基础研究的重镇,大学中基础研究式微的倾向相当严重。这种式微的倾向,既表现在大学难以应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大学的科学研究提出的挑战,与产业界和其他研究机构脱节,更表现为社会对大学基础研究的关注不足,国家对大学基础研究的投入较少,大学自身也忽视它本应承担的重要社会职能——基础研究。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院校基础研究的质量和水平,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2011年设立了重大研究项目,委托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清华大学科技—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对我国大学基础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政策进行研究,并形成了这本专著。在研究过程中,专家们召集了多次座谈会,走访了十余所高校,动员了五所院校提供了本校的案例,并发放了数百份调查问卷。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以及有关部委也给予了多次指导,审查了书籍的初稿。本研究的部分成果已经作为教育部《专家建议》报送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本书从大学基础研究的历史渊源与哲学基础出发,对大学基础研究的作用、政府责任和投入产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本着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指导思想,通过经验分析和国际比较,用翔实的数据、丰富的图表描绘出我国大学基础研究的现状,在肯定了我国大学基础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基础学科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重大研究成果较少;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对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不论是总量,还是相对值,都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基础研究人员总量少,人均科研经费低。针对目前我国大学基础研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本书强调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就是对国家未来的投资,并给出若干加强我国基础研究的政策建议。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泉,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国家原始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希望本书能够引起有关部门和学者对大学基础研究工作的重视,共同推动大学基础研究的战略性、前瞻性部署,为我国抢抓世界科技突破的重大机遇,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高等教育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2012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