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要把握时机

沟通要注意把握时机。不少家长喜欢随时随地对孩子“畅所欲言”,不考虑孩子的想法和自尊心。家长这种为所欲为的说教方式很有杀伤力,很快就会让父母在孩子面前威严尽失,形成“家长暴跳如雷,孩子无动于衷”的局面。

有一次,我和女儿与一对刚认识的母子俩一起吃午餐。进餐过程中,那位妈妈一直不停地说教自己的儿子。看到我的女儿跟服务员点餐,那位妈妈就教导自己的儿子要把英语学好,要有礼貌;看到我的女儿用餐,她又教导自己的儿子要注重进餐礼仪,等等。一餐下来,我脑袋晕晕乎乎,几乎都不记得吃了什么东西,满脑子都是那位妈妈的唠叨。

不过,我发现她的儿子已经学会了屏蔽妈妈的唠叨。用餐时,只要他想干什么,就会随时打断正在说话的妈妈,并且也不会因为妈妈不高兴而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后来,我又遇到过不少这样的父母,也了解到这类父母的想法:只要父母说了就是在教育孩子。面对这种想当然的“教育方式”,我真的很无奈。

与女儿的沟通,我做到了:有第三方在场的情况下,如果女儿的行为不当,我会提醒她,用眼神制止她,不会指责批评。并且指出不当行为时,会遵循:话到为止。

在丹麦的时候,有一次上钢琴课,房间飞进来一只蛾子,女儿就开始忙着捉蛾子,大概捉了半节课。我只是坐着看书,什么也没有说。到晚上睡觉的时候,我对她说:“我对你今天在钢琴课上的表现很失望。玩心太重了,忘记了自己的任务,你这样做对大家都不好,浪费了老师、妈妈和自己的时间。”经我这么一说,女儿认识到了自己的行为不妥,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在课堂上做不该做的事情。

如果我没有选择时机,直接在课堂上对女儿进行一通说教,那么又会是什么结果呢?我肯定会很生气,老师会不知所措,女儿的自尊心也会受到很大的伤害。估计一堂课全泡汤了,甚至以后的很多堂课,大家都会彼此不自在。

所以,家长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把握好时机,让孩子听进去并接受自己的分析与建议。孩子需要家长的引导,需要家长告诉她怎么做才是对的。孩子只有通过家长的耐心引导,才会慢慢积累经验和明白社会规则。仅仅指出孩子的错误与不足,只是满足了家长的情绪发泄,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丝毫的益处。当然,家长无视孩子的不当行为,也是不负责任的,只能维持一时的表面开心与一团和气,等孩子到了青春期,认识到自己不被别人认可和接受的时候,要么悲观,要么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