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俭奢故事(上)
- 张国钧
- 1048字
- 2020-08-27 16:21:33
26.两任宽简,“昭宣中兴”——汉昭帝和汉宣帝“正能量”的延续
汉昭帝刘弗(前94年—前74年),原名刘弗陵,汉武帝少子,西汉第八位皇帝。汉宣帝刘询(前91年—前48年),本名刘病已,字次卿,西汉第十位皇帝,汉武帝嫡曾孙。
昭帝在位期间,延续了武帝末期“与民休息”的政策,确定和实行轻徭薄赋方针,多次下令减轻人民负担,削减“不急之官”,减轻或减免田租、口赋及其他赋税。因武帝实行盐铁专卖引起天下议论,昭帝于始元六年(前81年)召开“盐铁会议”,经过争论,取消了酒的专卖,而保留盐铁专卖,使得武帝后期遗留的矛盾基本得到了控制,西汉王朝衰退趋势得以扭转。《汉书》赞曰:“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宣帝刘询少遭不幸,流落民间,察知民间疾苦,继位之后,能躬行节俭,多次下令节省开支,改革吏治,稳定社会局势。他深知吏治好坏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存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他说:“吏不廉平则治道衰。”所以,他继位后亲自过问政事,还特别重视地方官吏的选拔和考核,并下大力气整饬吏治,建立了一套对官吏的考核与奖惩制度。他多次下诏对二千石(郡守级官吏)实行五日一听事制度;并不定期派使者巡行郡国,对二千石官员的工作进行考查。根据考核结果,信赏必罚。他颁布诏令说:“有功不赏,有罪不课,虽唐虞犹不能化天下。”在他当政时,一大批因政绩突出的官员受到了奖励,或以玺书勉励,增秩赐金,或爵关内侯,升任九卿或三公。对那些不称职或有罪的官吏,则严惩不贷。一些地位很高的、腐朽贪污的官员都相继被诛杀。大司农田延年在尊立汉宣帝时有大功,但因修建昭帝墓圹,趁雇用牛车运沙之机,贪污账款3000万而被告发。有大臣为他说情,认为“春秋之义,以功覆过”,但刘询没有同意,派使者“召田延年诣廷尉”受审,拟以重罚,致使田延年畏罪自杀。
宣帝继续奉行昭帝时期的轻徭薄赋方针。公元前73年,他继位不久,就免除了当年租税。后又对遭受旱灾、地震、疾病的地区,免除三年的租赋。公元前67年,他下令降低一直很高的盐价,减轻老百姓过重的负担。公元前55年,他下令减少天下口钱。公元前52年,又下令减收全国百姓算赋钱,1算减30钱。公元前51年,又再次诏令免除当年田租。在徭役方面,也尽量俭省。当时,漕运所消耗的人力很多,仅从关东向京师运谷400万斛,每年就需用6万人的劳力。他采纳大司农中丞耿寿昌的建议后,在三辅、弘农、河东、上党、太原等郡买粮,供给京师所用,一下就俭省了关东多半的漕卒。
此时,曾一度风雨飘摇的西汉王朝又兴盛起来,经济繁荣,政治稳固,文化昌盛,科技发达,综合国力为世界第一。史称“昭宣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