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新环境下多种平台助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是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在“大侨务”的发展格局理念下,以“大文化、大外宣”视域承载的不同品牌的活动,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一、实施精品战略,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断有新进展

文化交流是各国人民之间进行心灵沟通的桥梁,也是凝聚侨心、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中国热、汉语热的不断升温,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侨务系统抓住机遇,实施精品战略,不断拓展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渠道,如“文化中国”“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世界华人论坛”“华裔杰出青年华夏行”“中国寻根之旅”及孔子学院等,下面介绍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品牌活动。

第一,举办“文化中国”系列活动。

由国务院侨办2006年推出,以文化活动为媒介,促进世界了解中国。经过多年发展,影响逐年扩大。“文化中国”品牌已形成融“四海同春”“名家讲坛”“中华医学”“中华美食”“才艺大赛”“文化之旅”等为一体,由中央和地方艺术院团及著名专家学者等共同演绎的系列文化活动[21],有效地促进了海外侨胞和住在国主流社会对中华文化的认知。

“文化中国·四海同春”由国务院侨办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共同打造。2009年正式启动,每年春节组派高水平艺术团到海外侨胞聚居国家开展慰侨演出等活动,与海外侨胞共庆中国传统农历新年。截至2014年,累计派出43个艺术团在96个国家和地区的218个城市演出298场,剧场及广场观众约486万人,电视观众数以亿计,网络观众不计其数,已经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国家名片,被誉为海外春晚。2014年,时任新西兰工党主席大卫·坎利夫观演后表示,“盛大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已经成为新西兰进行多元文化交流的庆祝形式之一,也是我们日程表上一项重要的活动”[22]

“文化中国·名家讲坛”也是“文化中国”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7年开始已邀请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赴海外开讲,迄今举办27期,在46个国家和地区的89个城市讲座133场,听众超过3.6万人次[23],满足了海外侨胞对中华文化的精神需求,在海外侨界同样有着较高的声誉和影响。

第二,举办“亲情中华”主题活动。

该活动是中国侨联为配合国家外交战略,适应侨情的新变化,整合全国侨联系统资源,以文化为载体,以亲情为纽带的一项对外文化交流品牌,2008年2月正式启动。第八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以来,侨联以该项目为抓手,不断拓展活动领域和内容,将美术书法展览、摄影创作展览、媒体海内外采风等活动都冠以“亲情中华”的主题,地方侨联也积极参与、大力推动。截至2013年,全国侨联系统共组织了111个“亲情中华”艺术团,赴世界62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550余场巡演。[24]其产生的影响和效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双边关系等各个方面,成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开展公共外交的舞台[25]

此外,中国侨联不断拓展工作领域,搭建交流平台,积极开展中外人文交流。成功举办面向海外主流社会的“五洲同春”文艺晚会;举办“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与人民网合作,开设了“亲情中华”专栏;与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书协合作,举办了“世界华侨华人美术书法展”系列活动;与甘肃省侨联举办了有二十余个国家海外人士参加的“华侨华人与中华文化走出去”研讨会等。可以说,“亲情中华”系列活动内涵不断丰富,范围不断扩大,已成为近年来最具知名度和关注度的对外文化交流品牌之一。

二、多项举措助推华文媒体在传播中华文化、掌握话语权上不断迈出新步伐

华文媒体是华侨华人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增进中国与世界沟通、传播中华文化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发挥着独特优势。

在相关政策助推下,2001年由中国新闻社主导成立了“世界华文传媒合作联盟”,每两年举办一届论坛,如2011年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主题即是国际话语体系中的海外华文媒体;而2013年第七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吸引了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50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其间就论坛主题“中国梦——世界变局与华文媒体的新使命”达成诸多共识。

由国务院侨办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新闻社等联合举办的“海外华文媒体高级研修班”自2006年创设以来至2014年,也已开展12期,累计有来自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余名华文媒体负责人和编辑记者参与了研修,不仅为海外华文媒体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而且为提升海外华文媒体的业务素养注入了新鲜血液。

此外,结合国家重点项目和国务院侨办的重大活动,邀请华文媒体回国举办“文化中国——海外华文媒体地方行”“行走中国”等新闻采访活动[26];并通过加强与二、三线有影响力的媒体之间的合作、发行《中国新闻周刊》海外版等举措,向海外公众、媒体和主流社会介绍一个客观、真实的中国[27]。交流与合作,提升了华文媒体的整体水平,双语节目和双语刊物不断增多,也促使华文媒体的话语权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三、新生代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亮点

近几十年来,随着新移民的剧增,新生代在居住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海外的华侨华人专业人士近400万人,其中超过一半出生于中国,近70%在企业工作,其次是在教育机构工作,占比19%。从行业来看,除传统的计算机、电子信息等领域开始向新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文化创意、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等行业分散外,大量跨行业专业人士也开始出现[28]。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表示,海外华侨华人形象的转型,显示了海外华侨华人的整体素质,包括受教育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也意味着海外华侨华人日渐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华裔新生代已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力量。

在海外侨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国务院侨办加强了“华侨华人分布状况与发展趋势研究”“新华侨华人和华裔新生代研究”“华侨华人与居住国关系的现状和趋势研究”“未来五至十年侨情发展趋势与侨务对策研究”等[29],为国家侨务决策提供了更加科学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在具体举措上,国务院侨办积极开拓,如“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即是与中华海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为增进海外华裔和港澳台地区青少年对祖国的了解,提高他们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兴趣,推动海外华文教育发展而举办的大型综合性活动。2010年7月,有来自世界51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六千余名华裔青少年参加,习近平在开营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国务院侨办还联合相关部门举办“世界华侨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如2012年第13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就有27个国家、地区的七百多万华人学生参赛。2014年11月,国务院侨办在广州召开了“首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期间举办的十大专题论坛,探讨了“华文文学的文化传承与时代担当”,会上,时任国务院侨办副主任何亚非鼓励全球华文文学界人士齐心协力,共同提升华文文学国际影响力、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让世界听到中国更加响亮的声音[30]

(张玉宁,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