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金·奥尼尔戏剧伦理思想研究
- 王占斌
- 2373字
- 2020-07-09 17:10:19
第一节 家庭环境与家庭伦理观
作家在作品中表现的场景和思想意识,除了和他所处的时代有关,很大程度上和作家个人的经历、遭遇有关。倍倍尔曾经说过,要想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就需要了解他的经历,尤其要对其童年和青年时代有所了解。[242]奥尼尔的家庭意识和对家庭伦理关系认识的形成,也离不开他痛苦的经历。奥尼尔出生在一个演员家庭,从小就和母亲、哥哥一起随父亲的剧团走南闯北,过着颠沛不定的生活。他的童年基本上是在火车和旅店中度过的,记忆中留下的只是脏乱拥挤的车厢和三教九流寄居的旅馆,没有母亲温暖的怀抱和父亲无微不至的呵护,甚至很少有“家”的概念。奥尼尔非常羡慕其他孩子享有一个“固定的、有规律的家”[243],而他却像是一个“流浪”的孩子。他认为自己永远是这个世界的“陌生人”,永远也感受不到家的温馨和快乐,一生注定要与孤独相随,与痛苦相拥,与“死亡相伴”。[244]
居无定所的生活对于奥尼尔的母亲来说,更是不堪忍受的。奥尼尔的母亲埃拉·昆兰出生在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的家庭,少年的她进入教会学校学习,接触了自然科学、人文艺术等课程,尤其擅长钢琴演奏,有着很高的文化素养。由于偶遇演员詹姆斯·奥尼尔和对明星的崇拜,他们走到了一起。然而,跟演员结婚完全不同于她曾经梦想的那种浪漫和充满诗意的生活。婚后竟然发现丈夫詹姆斯嗜酒如命,以前她所崇拜的那个风度翩翩、英俊潇洒的青年成了她生活中的酒鬼。她本人并不爱戏剧,对剧团生活也很不习惯,但是婚后的她需要忍辱负重,放弃过去那种舒适安逸的生活,跟着丈夫过上遥遥无期的颠沛飘荡的生活。当时在美国,演员的地位很低,总是遭到世俗人们的轻视,所以结婚以后,原来的女友纷纷和她断绝往来。而她又无法与剧团里那些行为夸张、举止疯癫的男演员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她被朋友和周围的演员看作另类。热爱交友的她被限制在自己狭小的房间里,似乎整个社交界向她关上了大门。被娇宠长大的她怀有极大的忍耐和克制,开始对环境抱着逆来顺受的态度。奥尼尔的母亲昆兰为了家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是,颠沛和孤独,让她对生活慢慢地厌倦了,她选择了逃离,整天将自己封闭在旅馆里,精神长期陷于痛苦的深渊,甚至多次产生轻生的念头。
奥尼尔的父亲詹姆斯·奥尼尔为了逃避贫困从爱尔兰背井离乡移居到美国纽约,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由于长期经受家庭生计的困扰,詹姆斯对于贫困的恐惧远远胜于他人,逐渐养成了吝啬和贪婪的性格。他热爱演戏,他的演艺生涯随着不断出演《基督山恩仇记》而蒸蒸日上。事业的成功换来的不是一个固定的房子和温暖的家庭,而是酗酒作乐和更多的漂泊生活。詹姆斯的恐穷心理使他把赚来的钱投资到购置土地上,干起了投机的买卖,结果被骗得地财两空。奥尼尔认为父亲詹姆斯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他的自私贪婪和冷酷无情酿成了家庭的悲剧。
奥尼尔对哥哥杰米·奥尼尔的感情是既恨又爱。他爱杰米是因为他的文学才气和他的诗情画意。杰米幽默豪爽、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浪漫温情,是他把尤金带进了文学的殿堂。他恨杰米是因为他的嗜酒成癖、玩世不恭、放荡不羁。杰米由于嫉妒,故意把自己的麻疹传染给弟弟埃德蒙,导致弟弟不治身亡,因此让父母心生芥蒂,开始对他冷漠。杰米开始转移自己的感情,他把自己的爱和对亲情的渴望投到了弟弟尤金的身上,对弟弟给予了父亲般的关怀和爱护。同时,他又嫉妒弟弟得到父母过多的呵护,千方百计抹黑尤金的形象,带尤金去妓院嫖娼、教会尤金酗酒等。哥哥既想把奥尼尔塑造成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事业;同时,又想把尤金彻底摧毁,把他变成一个灵魂丑恶的怪物。尤金·奥尼尔面对哥哥的仇恨和兄弟之情的变异,心理上无法承受,以至于一生都为此痛苦不堪。
可以看出,奥尼尔生活在这样一个阴郁惨淡的家庭里,父亲视钱如命、冷漠无情,缺少父亲和长辈的责任和热情;而母亲则是抑郁寡欢、空虚无聊、心灰意冷,俨然一具行尸走肉;哥哥性格分裂,心中的妒忌、仇恨和毁灭的恶魔总是占胜他热情和善良的一面。这样不和谐的家庭和痛苦的遭遇带给奥尼尔的是辛酸的回忆和心灵的创伤。由于没有体验过父爱、母爱和家庭的温暖,奥尼尔的剧作中没有描写过慈祥的“父亲”、伟大的“母亲”和温暖的“家庭”,因为这三个词对于他只是三个普通的符号,没有附着于现实的意义。所以他曾非常失望和无助地嘲讽自己宁愿是“一只海鸥”或“一条鱼”[245],因为自己连海鸥和鱼都不如,它们都可以有自己温暖的家和归宿,过着幸福的生活,而他面对的却是死水一般的家庭和冷若冰霜的家庭关系,他的归宿只能与死亡并肩。正是由于奥尼尔家庭身份的缺失,所以他毕生在探索家庭的温暖和温暖的家庭,追寻幸福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
奥尼尔剧本的背景基本上都没有离开海洋和家庭,家庭伦理主题是奥尼尔剧本中最庞大的主题,海洋主题剧也没有脱离家庭的背景,奥尼尔的49部剧作中约有40部戏剧都或多或少以家庭伦理为背景。奥尼尔除了亲身体验了自我家庭的疏离和失衡外,也目睹了20世纪工业化影响下的美国社会异化和家庭结构转型,他用戏剧形式表达了消费社会导致的夫妻、父子、兄弟姐妹等家庭伦理关系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道德问题。奥尼尔对社会政治问题并不感兴趣,他关注的是社会问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后果。他通过剖析家庭这个小小的细胞组织,透视整个社会伦理道德的滑坡,体现了他强烈的责任意识、社会意识和道德情怀。下面笔者选择奥尼尔不同时期创作的三个剧本进行分析,分别是:《早餐之前》(Before Breakfast,1916)、《榆树下的欲望》(Desire Under the Elms,1924)和《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1941),希望以一斑窥全豹,从星星点点之中捕捉奥尼尔的伦理观,特别是奥尼尔渴望建立以爱情为基础的夫妻伦理关系、以“相互关爱为基础的代际伦理关系”[246]和以责任为基础的家庭伦理关系,批判了美国20世纪初金钱至上的不健康的家庭道德取向,倡导家庭伦理道德的回归,建构幸福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