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狼战术:华为销售团队建设与激励法则(华为营销方法丛书)
- 周庆 易鸣 向升瑜
- 3868字
- 2020-08-29 19:32:58
2. 按作战阵型配备人才
按照华为狼性销售团队的架构,各代表处还需要为此找到合适的作战人选,组建项目团队。一般而言,无论是以区域划分的销售团队还是以项目划分的团队,建立团队的第一步当然是确定团队的核心成员,确定核心成员后再根据需求去配置其他人员。面对人才需求,华为很少从外部临时招收,绝大部分都来自公司的人力资源池,这也是华为公司的特别之处。
2.1 找准作战团队核心人才
在华为人看来,最优秀的人才,靠一般的流程是招不来的,越优秀的人才,越关键的人才,越不缺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这就需要变成伯乐,擦亮眼睛主动去寻找。
华为曾经有一个“狼狈组织”的说法。在任正非看来,华为的一线团队要像“狼狈”那样精诚合作。而作战团队的核心成员就是这匹“狼”,要能清晰地理解公司的战略方向,还要有周密的策划能力,能带领团队攻占山头,“多打粮食”,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虽然如今华为已经不怎么提“狼狈组织”这一概念,但华为对于“狼”的基本要求却从未降低过,甚至还更加严格了。
余承东这种“野路子”,让华为在欧洲硬生生地从那些通信业巨头里面“啃出几块肉来”。其实,余承东带领的团队也有遭遇低谷的时候,但余承东总是能找到突破点,抓住客户的需求,实现绝地反击,包括任正非在内的诸多华为高管最认可余承东的地方就在这里,这也是任正非坚持信任余承东的原因。在任正非看来,没有人是不会犯错的,《亮剑》中的李云龙虽然总是犯错,但依然是优秀的干部,华为一线作战团队最需要的就是这种敢战能战的勇将。
2.2 列出人才需求清单
在组建团队时,团队管理者首先需要知道自己需要哪些人才,列出人才需求清单,然后看看缺少哪些,确定是从公司内部调遣还是外部招聘,就能有针对性地补充人员。在华为,团队和组织建设是主管的第一职责和责任,机关或者人力资源部门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起主要作用的还是项目负责人。
在组建团队的过程中,如何找到合适的人选,达到合理的人员配置,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尤其对于项目型团队来说,时间短、任务重,更加难以达到理想的状况。在华为也不例外,很多时候想要的人要么调不来,要么正在忙别的项目,而能使用的人员要么经验不够,要么能力专业不对口。华为西欧地区部总裁彭博曾经回忆他刚到欧洲一线时,为了组建团队,找到合适的人才,不管是见客户还是和机关、其他区域的同事吃饭,都要问一问对方能不能向他推荐人。
为了解决找人难的问题,华为建立了内部人才市场,同时推行内部转岗机制。即如果某部门缺少人手,首先会在华为内部的招聘网站上发布招聘信息,在十多万名华为员工中甄选合适的人选,而如果有员工适合该岗位,并且对该岗位有意向,可向自己所在的部门提出转岗,取得部门领导的同意后,便可以实现内部转岗。
通过内部人才市场,华为极大地提升了对一线作战团队的人员支援力度,提高了一线团队组建的效率。当然,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他们并没有那么多的内部人才可供调用,利用客户资源、猎头或者外部招聘网站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2.3 对准作战,合理配置人才结构
团队组建完备,人员已经就绪,但是团队的人才结构可能还没达到合理的状态。比较常见的情况就是成员由于经验或能力的原因,达不到团队作战的要求。例如在华为,围绕着一个项目,许多部门都参与进来,研发、行政、财务、采购、市场等,由于不同部门的参与程度不同,配置到项目的人员难免存在差异,不一定是最适合这个项目的,而项目负责人也不一定对所有成员都非常了解,只有团队运行一段时间后,才能发现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对人员结构进行优化,使团队作战能力最大化。
有时候,团队人员的配置也会出现能力“溢出”的情况,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就是说,团队可能只需要一个“连长”,配到团队来的却是一个“团长”,甚至是“旅长”“师长”。就公司层面而言,这无疑是极大的资源浪费。就团队本身而言,也要考虑投入和产出的问题,团队成员能力固然越高越好,但高能力也往往意味着高成本,如果高投入不能换来高产出,肯定是得不偿失。
在任正非看来,将来华为的一线作战,可能是21级的“将军”带着一批13级的“班长”和“排长”小规模作战,如果是带一群18级、19级的“团长”和“旅长”打阵地战,那成本就太高了,华为也承受不起。稻盛和夫大力推行的“阿米巴经营组织”实际上就是合理配置人才结构的一种体现。
因此,作为销售团队,合理配置人才结构,选用合适的人才,是打造高效作战团队不可或缺的环节。华为与稻盛和夫推崇的“阿米巴经营组织”理念有相似之处,都是用一套量化的会计核算体系来衡量每个人的价值和能力,然后进行调配。当然,具体的执行过程,华为和日航差别比较大,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企业文化和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