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我已很少在电视节目上做嘉宾。接到中央电视台邀约,要我去评点中国的十大名面,地点在陕西的咸阳。兴趣来了,说走就走。香港有直飞西安的航班,西安的机场就在咸阳。

十大名面

评点的面都是由电视台选出来的。有北京炸酱面、四川担担面、河南烩面、咸阳面、延吉冷面、山西刀削面、兰州牛肉面、山东炝锅面、武汉热干面和广州云吞面。

每一个入选名单都会有人不满意,因为他们家乡的面没在名单上。就像《舌尖上的中国》,已把美食搜集得十分周全,但还是有人投诉,这是不可避免的。

菜市场恶补

我自称是个“面痴”,又被别人封为什么专家,其实非常惭愧,我连面都没吃过,对这个名字也不熟知。,是汉字中笔画最多的一个字,一共有六十画,读音为biáng。多数人嫌麻烦,也用罗马字来写。这到底是什么面?

即刻恶补。我要求早一天到咸阳,去试一家又一家的面档,势必把咸阳的面都吃过不可。

 

翌日一早,我就往菜市场走。没有一个地方的食物比菜市场更齐全的了。

一位妇人在卖手擀面。手擀面和拉面不同,仔细看她制作:先把面压扁,一层又一层,一共十五层,再用一根棍子当尺,一刀一刀地切下去。熟能生巧,每一刀切十五条,大小都一样。面条切宽切细皆宜,看客人的需求。问:多少钱?回答:一斤三块钱。

在另一档见到刀削面,与之前看过的不同,面非常长。刀削面怎能那么长?店里的人说是机器切的。唔,哦,原来是机器刀削面!哈哈,时代进步了!

另有圆面,又叫拉条子;还有八角面,又称细面。还有手擀面、菠菜面、臊子面、二宽、大宽等,任君选择。隔壁的大排档在卖炒面,师傅把锅抛了又抛,一般人没那么大力气,也做不到。炒完配料之后再炒面,最后还要在面上加两颗炒蛋才上桌。动作再快也要做个七八分钟,一碗面才卖八块钱,在香港不可想象。

又上馆子吃面,去的是当地很出名的一家,叫“齿留香”。吃完,除了觉得便宜之外,没留什么印象,但面总得先吃一下。原来这是非常非常宽的面,宽得像裤带,故亦称“裤带面”。面条那么厚,那么粗,先入为主地认为口感是很硬的,但咬了一口,哎呀呀,居然一点也不硬。一种东西做久了,一定能做出道理来。据说,面条煮的时间还不用太长呢。好吃,好吃,真是服了咸阳人了。

用这种宽面可做成种种不同汤底和浇头的面,最常见的是“西红柿原汁面”,以猪肉、猪骨和西红柿熬制汤底,配料是西红柿、大葱、鸡蛋和青菜。即便在大酒店里吃,一碗面也只要二十块钱。

包管吃遍

这次因为时间关系,有些面没办法尝到。但我还是有口福的,遇到下榻的“咸阳海泉湾酒店”的餐厅总厨李林。原来,他来自广西,常看我的饮食节目。

他对我说:“菜单上的面都煮给你吃,菜单上没有的,你只要说出来,我明天为你准备,包管让你吃遍。”

 

好,来一碗“爽口酸汤面”。用的是不粗又不细的面,配料有鸡蛋、香菜、小葱,再淋上白醋,很开胃,吃得再饱也可以来一口。

“干拌刀拨面”,所谓“刀拨”,也就是刀切的意思;干拌就是我们说的干捞。配有一小碟面酱,另有肉碎、蔬菜丁、豆酱干丁、豇豆角等,拌匀即食,可以吃出面味来,比汤面好吃。

“关中臊子面”的浇头,有炒过的鸡蛋、小葱、胡萝卜、土豆、黄花菜、木耳和肉碎,这就是他们的肉臊子了;汤是用猪骨熬出来的,不管汤多甜多鲜,最后也要加点味精。

“咸阳箸头面”的箸头,是像筷子般粗的面。这个面也是干拌面,配有鸡蛋、豆芽、肉酱和青菜;另有一大碟醋,我是不吃酸的,以酱油代替。

 

后来又到了另一家餐厅,试了各种已经记不起名字的面条,饱到像西班牙人一样用手势示范:从双耳流出来!

评点

回到当晚的节目。每一种面都请历史学者蒙曼和我分别评点,蒙曼是从学术和历史的角度评点,我则简简单单地评好吃或不好吃。说到炸酱面,我第一次吃是在韩国旅行时,那是五十年前的事了。在中国人开的一家馆子里,点了面就听到砰砰的拉面声,现拉现做,一点也不含糊。当年大家都穷,炸酱面的配料只有洋葱、青瓜和面酱,也都吃得津津有味。当今想起,那是我吃过最好的炸酱面。后来去了山东再试,已加了海参等高级食材。北京通街通街,粤语,满街,到处。都是炸酱面馆,觉得做出来的面没有山东的味道正宗。

评点到延吉冷面时,我表示它不应该入围。其实,客观地看,福建的油面也应该入围,它不只在闽南著名,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都有这种黄色的油面,其影响力绝对超过用荞麦做成的延吉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