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的灵魂
几乎是在毫无预兆情况下看到《闪亮的名字》。之前隐隐约约听陈辰说起过这个有关寻找英雄的节目。当时心想,要做好一个英雄的节目谈何容易,首先,要抽离诸多概念化的东西,将其还原成富有人情味的普通人,使之可亲可近可爱。光是这样的转化过程,就要求主创人员钻进人物内心,细致揣摩英雄心理世界,寻找出其行为的必然逻辑。试想,没有心怀大爱,没有丰富阅历,很难做到这一点。况且,听说英雄部分事迹需要由演员“情景再现”。纪实采访与“情景再现”如何做到“无缝衔接”,似乎也是横亘于创作者面前的“拦路虎”……总之,在我看来,这是一项“MissionImpossible”(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然而,看完《闪亮的名字》第一集“索南达杰”,所有的顾虑都烟消云散。片子主人公杰桑·索南达杰,一位可可西里守护神,因保护藏羚羊免遭歹徒杀害,毅然献出宝贵的生命。为了再现英雄高贵的灵魂,摄制组不畏艰险,驰骋于冰雪覆盖的青藏高原,追随英雄的足迹,寻访那个闪亮名字背后可歌可泣的故事。创作者并非以枯燥干巴的口号式语言一味拔高传主,相反,主要通过主人公生前使用过的物品,如铁饭盒、防风镜,以及手抄的字典等,凸显这位无畏英雄的书生意气。而索南达杰儿子的一段访谈更是让人看了揪心:“我们现在非常避讳谈可可西里,谈藏羚羊,总觉得是它们夺走了我们所有的东西,是它们让我们家的天塌下来了。”叙述者语言平实,透着悲凉哀伤。除了索南达杰的亲人与战士回忆往事,创作者还让同为藏族同胞的演员蒲巴甲用表演再现索南达杰伟岸的身影。蒲巴甲将自己融化到人物当中,用精湛、朴素、富有激情的表演,刻画出那高贵的灵魂,使“寻访”与“重访”衔接自然,彼此融为一体。有时,在恍惚中,难以分清哪个是索南达杰,哪个是蒲巴甲。
后来,又陆续看了“郭永怀”“张欣”和“常书鸿”等好几期节目。每一次观看,都仿佛受到一次灵魂的洗涤、心灵的震荡。《闪亮的名字》之所以成功,首先在于节目舍去所谓“宏大”叙事,专注于细节描述,如“张欣”那集,镜头从他那斑斑旧迹的公文包,印有“松江一中”红色字样的搪瓷碗,到血压计、药包等日常用品……每一件物品仿佛都是透着主人公体温的,犹如一位邻家大哥正在唠叨着什么……此时无声胜有声。凡此种种,均呈现出英雄的平凡之处,尤为动人。当然,更重要的是作为制作人与主持人,陈辰在总体基调把握上,尽可能做到克制,同时蜕去主持人的绚烂,让自己归于平淡,略施粉黛,或干脆素颜出镜,以平实的态度,平缓的语调,与被访者进行心与心的真诚沟通。哪怕内心波澜起伏,眼圈泛红,却仍努力平复心情,不至于出现情感溃堤,显示出极高的涵养与定力,这一切都与她平日里的文化积累与审美取向不无关联。观众们正是在她的引领下一步一步接近那些高尚的灵魂,深切理解英雄们的平凡与伟大。
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是由一连串闪亮的名字连缀而成的,一个又一个高尚的灵魂则是引领人们前行的航标。无论遇到何等样的困难与艰险,他们如同日月星辰,照耀世间万物。
2019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