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资助对企业创新行为的激励机制及其优化研究
- 王雪
- 13字
- 2021-03-11 17:56:03
序篇:企业创新行为及其激励
1 导言
创新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个国家就必然要注重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21世纪是以技术创新为重要特征的经济时代,各国政府均采取措施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借以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我国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和促进企业研发创新的优惠政策,旨在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提升国家创新能力。这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是否起到了激励作用呢?这些政策是如何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以及企业绩效的呢?探讨背后的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促使政府完善相关政策,激励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在我国,企业、学校和政府所属研究机构是我国研发活动的三大主体。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和科学技术部联合发布的《2015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了我国研发经费的投入情况。2015年我国的研发投入强度达到了2.10%,研发投入总量突破1.4万亿元,保持了9.2%的同期增长速度,研发经费投入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2015年全国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达10881.3亿元,比上年增长8.2%,对全社会研发经费增长的贡献达71.1%,成为全社会研发投入的引领者。
创新是一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动力。创新的本质是一种创造性破坏,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这种创造性的破坏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自熊彼特创新理论提出以来,如何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成为企业家、学者和政府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2016年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把“创新”作为主题,针对世界经济当前所面临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对创新驱动经济增长这一政策共识进行了一次集中发力,将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新经济增长理论提出,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内生变量,而研发是驱动创新、推动科技进步的最直接来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研发投资已经成为衡量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标准。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规划,“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国家资源配置方面的调节作用,需要简政放权,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放活主体,形成有利于大众创业、大众创新的良好氛围”。要推动产业结构的发展和维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要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而研发投入则是实施创新的途径。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视研发投入,也取得了丰厚的成果,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为147万件。其中,在我国境内的有效发明专利已经超过80万件,人均比例较高,每千人拥有发明专利量达到63件。随着国家的重视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研发投入将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与寻求生存的唯一途径。
创新是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动力。在所有创新主体中,最重要的是企业创新,特别是技术创新。只有企业拥有自身的核心技术,生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研发投入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源泉,研发活动是实现由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的关键。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使得中国企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经济行为的角度来看,参与全球化经济竞争的主体不是国家而是企业,且赢得竞争的关键在于是否掌握创新能力。虽然近年来涌现出华为等一批创新能力较强的中国企业,但就中国企业整体而言,依然存在着技术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依赖外国企业支持的弊端。因此,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实现自主创新,日益成为中国企业摆脱外部技术依赖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