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用什么时间来学习呢?”一家三口开始讨论起来。
曾若水:“晚自习后,下班回到家,可以看书。”
李让摇摇头:“晚自习后,你回到家,都快十点了,看一个小时书,也十一点了。”
这是一般教师的生活,圣人孔子肯定比常人,花在工作和学习上的时间,要多得多。
李游:“如此繁忙的工作,孔子除了晚上回到家中学习,他还有什么办法呢?”
李让:“大概像鲁迅先生所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曾若水:“可能孔子学习的方法与我们不同,比我们优越。”
李游:“他学习的效率比我们高,用较少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
李让:“早晨早点起床,学习之后,再赶去上班。”
李游:“现在书那么多,孔子穿越过来,读不完所有书籍了吧?”
曾若水:“生有涯而知无涯。孔子只怕是,选择有价值的书籍阅读吧。”
李游:“如果孔子穿越来了,我要向他请教如何选择书籍。”
李让持不同观点:“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孔子看来,都有价值,只是价值大小不同罢了。”
曾若水若有所思:“老子也讲: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李游赞同:“穿越而来,孔子应该是读完了,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的书。那么多书,想想都可怕。”
李让继续假想:“不同种类的书,孔子读书的方法也可能不同。”
三人讨论到这里,已经将孔子奉若神明了。
时实上,孔子当时的教学任务,比今天的教师还要繁重,跨度从幼儿园到博士后;教学内容诗书礼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学生人数,常年二、三百人。
人数的计算是根据孔子早年从过政,后来也在从政与从教之间往返数次。孔子享寿七十二岁,我们以他从教四十年计算,三千弟子。
如果每年换一批学生,那么他一年要教七、八十个学生。事实上很多学生,长期跟随孔子左右,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也一同前往。比如颜回,十四岁师从孔子,以后终生师事之。
如果两年换一批学生,那么他身边的学生每年应该有一百五十左右。不是所有学生,都两年就毕业离开老师,可能有一部分学习了三、四年,或者更长时间,因此推算,孔子身边常年有两、三百学生或者更多。
如此繁忙的工作任务,孔子完成得相当出色,弟子中出了七十二个贤人。孔子的才艺了得,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样样精通;诗书礼乐融会贯通。
圣人不同凡响、卓尔不群。
孔子的学识不是渊博、精深、博识,能形容的。他阅览了所有的文献、古籍。他的学识如海洋般海纳百川,又像天空般日月入怀。
这就好比,我们看见一座山,觉得高不可攀,无路可走,而孔子站在高山之巅,让人高山仰止、仰之弥高。
今天的我们无法设想,如此繁忙的事务,孔子如何安排;工作之余,孔子究竟从哪里挤出时间,博览了那么多的书;用什么方法博文强记、博学多才、博古通今,乃至给后世几千年的人们,以精神指引。
我们惟有肃然起敬、顶礼膜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