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就来爱吧!

记者:您的写作为何只涉猎情感关系方面的话题?

诺拉·艾芙隆: 世上难道还有其他话题?

前段时间在新几内亚旅行时,我搭乘一辆皮卡翻山越岭,坐在车后兜里,我与一名娶了三个老婆的男子攀谈起来。我问他想要几个老婆,他顿了一顿,用手揉揉下巴。我好奇地想:是五个?十个?还是足足二十五个?然而他却靠过来对我耳语道:“一个都不要。”

人类是异性相吸的物种,世上约百分之八十五的文化体对“一夫多妻”持许可态度,不过真正做到妻妾成群的男人少之又少。要想多娶老婆,男人就得牛羊成群、田多地广、腰缠万贯或坐拥其他可观的资源。即使符合条件,娶不止一个老婆也可能徒增烦恼。妻妾间会争斗,有时甚至会毒害对方的孩子。人类生来就是男女搭配养育后代——当然身旁缺不了一群帮手。

本书讲述的不光是爱情这一人类非凡情感的故事,也回答了人类基本繁衍策略的所有衍生问题:我们如何求爱?会选择怎样的伴侣?如何结合到一起?为何有人出轨有人离婚?爱情的冲动如何滋长?我们为何需要庞大的亲友团来帮忙带孩子?男女为何如此不同?随着农耕用具的问世,两性关系和男女交往发生了怎样的剧变?最后一章则阐述了对未来两性关系的新看法。

当W.W.诺顿出版社邀请我参与这本书的再版工作时,我欣然答应,深感这是我的荣幸。我花了整整十年写就了第一版;此次的修改工作也许只要十天时间。然而读了读旧版后,我很快意识到几乎全部内容都需要更新。

于是,我新增了大量的数据与观点,具体如下:当人处于浪漫爱情、被人拒绝和长久相处这三种情境时,对他们进行脑部扫描实验而得出的数据;我收集的针对个性形成的生物学原理,以及为何某人会爱上甲而不是乙的新数据;关于偷情、爱恋成瘾、性选择和配偶选择方面的新资料;世界各地离婚情况的最新数据;我个人提出的关于人一生道德发展的理论;我关于现代人约会习惯的假设——我称其为“慢爱情”;与Match.com所有“单身美国人”的资料均是Match.com的资产,本书中出现的这些资料为Match.com以及海伦·费舍尔所提供。海伦·费舍尔为该企业的首席学术顾问。——作者注(全书若无特殊说明,均为作者注,完整的文献来源可见书末的英文参考文献)合作收集的预测未来两性关系的海量新数据。同时,我还为新增内容补充了注释,保留了原先大部分注释,并附了两份调查问卷。

记者大卫·格根曾称我为“美国最后一名乐观主义者”。世间有许多令人垂泪的事,也有不少值得赞美的事——其中就有我们永不枯竭的爱情冲动。技术正在改变我们求爱的方式,却无法改变爱情本身。浪漫的情感和爱恋受控于人脑中最原始的区域,紧挨着管理口渴和饥饿感的反射区。另外,正如柏拉图在《会饮篇》(The Symposium)中精妙的论述:“爱神栖于爱欲之国。”爱是一种需要、一股热望、一份想要找寻人生至宝——一位爱侣——的渴求。我们为爱而生。此言不虚,如果人类生生不息,一百万年后我们仍会坠入爱河,比翼双飞。

本书追溯了人类坚不可摧的情欲的发展轨迹,并在高潮处画上了休止符。我坚信,倘若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我们有机会结成恩爱伴侣,眼下正是时候。

这就来爱吧!

海伦·费舍尔
(Helen Fisher, 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