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减贫与发展(2019)
- 郑长德主编
- 1548字
- 2020-06-24 23:12:16
一、新时代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必要性
精准扶贫工作及其战略的推进对于加快我国贫困地区减贫脱贫,打好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作用。贫困问题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民族地区,因此,解决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对于推进我国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而新时代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则能有助于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实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是改善民族地区农民生活质量的必然选择和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精准扶贫的持续推进十分必要。(2)
(一)精准扶贫是改善民族地区农民生活质量的必然选择
通过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民族地区贫困农民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为缓解民族地区贫困问题,推进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等起到重要积极作用,也可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助力。随着精准扶贫在民族地区的力度不断加大,民族地区贫困农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升,有助于改善其基本生活条件,也有利于对其消费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善,进而推进民族地区农民生活质量的整体提升。从民族地区贫困农民的收入情况来看,2016年内蒙古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905元,同比增长9.8%,其中,工资性、财产性、经营性、转移净收入分别为1679元、4895元、224元、2243元,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加14.6%、-0.4%、8.7%、36%;广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01元,同比增加11%;贵州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94元,较2015年增加了10.1%;云南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47元,与2015年相比增加了11%;西藏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94元,同比增加10.3%;青海贫困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8664元,与2015年相比增加9.2%;宁夏贫困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7937元,同比增加9.4%;新疆贫困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8055元,较2015年增长了9.7%。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地区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对改善其生活质量和环境、加快民生建设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表1 2016年民族地区各省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情况 单位:元
资料来源:依据《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7》数据整理所得。
(二)精准扶贫是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进入新时代,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有了新的变化和新的特征,精准扶贫工作正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演变而提出的,有助于加快贫困地区脱贫减贫,实现民族地区农民致富的新手段、新思路和新途径,对于解决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助力民族地区精准脱贫减贫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和民族地区,只有解决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才能有效推进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才能实现全国小康社会发展。而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能够进一步缩小民族地区贫困农民与城镇居民的生活贫富差距,从而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和谐发展,为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蓝图提供重要动力。所以,新时代下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是实现我国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
(三)精准扶贫是推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新时代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持续推进是进一步加快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长期以来,由于二元经济结构以及民族地区地缘因素等的影响,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滞后于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相较于其他地区而言,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更为突出和明显,这不利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质量的提升。尤其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维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引领作用。民族地区贫困问题是制约民族地区城乡融合发展和贫困县、村等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战略的提出以及精准扶贫工作的持续推进在民族地区经济转型、社会民生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助于推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从这方面来看,新时代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