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三世(Alexander III The Great,三五六至三二三年,三三六至三二三年在位)身为王位继承人,很早就率领菲利普军队中最精英的骑兵部队。他在三三八年的凯洛尼亚战役中,扮演攻击角色,初试啼声,并且受命送回雅典战士的骨骸。后来他与菲利普争执,与一些朋友被放逐(三三七年)。菲利普遭暗杀时,他回来继承王位;他是否涉及暗杀不得而知,但即位后开始整肃可能的竞争者,迅速镇压底比斯的叛变,摧毁全城,贩卖人民为奴,杀鸡儆猴。他巩固希腊之后,继承父亲遗志,开始入侵波斯帝国。在三年内他连续在三场主要战役[三三四年的小亚细亚格蓝尼克斯(Granicus)河战役、三三三年的叙利亚伊色斯(Issus)战役以及三三一年美索布达米亚高嘎袂拉(Gaugamela)战役]打败波斯帝国末代大王大流士(Darius)三世,成为波斯帝国的新主人。

在完成伊色斯战役后,亚历山大前往埃及,建立亚历山大城(Alexandria),造访西洼(Siwa)绿洲的宙斯·阿蒙(Zeus Ammon)神殿,被以神之子之名欢迎。虽然在打败大流士后,他已经是波斯帝国实际的统治者,但是他仍然持续远征。他模仿荷马史诗英雄阿喀琉斯(Achilles)亚历山大认为这是他祖先。,在作战时永远身先士卒,而史学传统也常将他描述为荷马史诗中的单打独斗的英雄。希腊化时代历史作家,还认为他有股称做pothos(aspiration,“企望”)的冲动,想去探索不可知的世界;史学传统时常提及他要超越神话中赫拉克勒斯(Heracles)以及酒神锹俄尼索斯(Dionysus),到达比他们所到过更远的地方,特别是印度。有关亚历山大的雕像或钱币常将他这种追求超越的pothos呈现为稍微抬头朝上看,眺望远处,双唇稍微张开的图像。但这种pothos的冲动,也常被认为是种自大狂的表现。

亚历山大远征到印度时(三二七年),他的军队兵变,拒绝继续往前到遥远的恒河流域。亚历山大因此决定海陆并进回到巴比伦。普鲁塔克及一些传统认为这次故意绕行远路班师回朝是场大灾难,损失惨重,是他自大狂的结果。这可能是误解。回到巴比伦,他开始以波斯帝国的典章制度来统治这多元民族文化的庞大领域,并推动一些波斯的朝廷礼仪,如朝觐时的跪拜礼(proskynesis)和下令马其顿人与波斯妇女集体结婚,甚至训练波斯子弟使用马其顿装配以及战术,同时遣散马其顿老兵。这些引起马其顿人的不安及不满,因为马其顿传统认为国王不过是贵族“同侪中的第一人”,而非高高在上的波斯大王;这再加上之前的摩擦或甚至阴谋,使得一些人因此丧命。这使学者巴迪恩(E.Badian)认为亚历山大的统治类似秘密警察的恐怖统治,但这太言过其实。另外,亚历山大常被认为是文明的推动者,将古典希腊文明散播在广大的东方,使这些地方“希腊化”,特别是以他建立许多命名为亚历山大的城市为代表。所以唐恩(W.W.Tarn)认为他不仅将文明带到这些野蛮地方,还强调四海一家、人类皆兄弟的世界理想。这同样也是太过理想化,不符史实,例如这些称做亚历山大的城市当初多是以边防要塞或是战略据点而建立的,而非希腊文化前哨站,而且被迫移居该地的希腊人,在亚历山大过世后,不惜叛变,亟欲返回希腊世界。如果有任何“希腊化”,那或许更应该归诸叙利亚塞琉西王朝以及埃及托勒密王朝历代君王的努力。

亚历山大生前有多次婚姻,特别重要的是他与一位中亚公主罗克珊(Roxane)的婚姻。他生前强迫马其顿将领婚娶波斯贵族仕女为妻,但除少数之外,特别是叙利亚王国建国始祖塞琉西一世与阿帕玛的结合,他的儿子安条克一世(Antiochus Ⅰ)是混血儿,而这种身份相当适合他来统治地域广阔以及民族多元的塞琉西王国。其他在亚历山大过世后,立即被遣走。他在三二三年六月十日死于不明的热病,只留下一位遗腹子亚历山大四世,他获得骑兵的支持;但步兵另推一位菲利普二世的失能儿子菲利普三世原来叫阿瑞代尔斯(Arrhidaeus),改名为菲利普三世。来作为共同的名义统治者,但实权由摄政来操纵。接下来的历史变成保存帝国完整的统一论者(unitarans)和坚持分裂的分离主义者(separatists)之间的斗争,称为“继承者的时代”。Age of the Diadochi(=Successors)。有些学者会将diadochi一词仅局限在与亚历山大同时代的人,而另外称他们的后代(如安提柯二世或安条克一世)为epigoni,亦为“后代”之意。要历经几乎半世纪才逐渐稳定,形成以三大王国为首的希腊化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