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亡汉兴:从吕不韦到项羽
- 千江月
- 4455字
- 2021-03-29 13:28:47
韩非身死
一连几天,嬴政时不时望望这些书简,反复在想一件事:如何才能见到文章的作者?
当时韩国与秦国是敌对国家,你想吞了我,我想灭了你。韩国人有着自己强烈的爱国心,何况韩非这等高度明事晓理的智慧高人。一句话,嬴政花再多的钱也请不来敌对国家的超级牛人韩非。
如何把敌对国家的牛人弄到我秦国来,为毁灭他的韩国服务?这就是嬴政碰到的奇怪难题。
作为一代帝王,想来想去,嬴政终于想出了一个比较复杂然而有可能得到韩非的办法,一个军事与外交连用的双重手法。
公元前233年,嬴政决定实施方案,派出强大的秦国大军大张旗鼓、浩浩荡荡攻打小小的韩国。
“平日里相安无事的秦国,在毫无战争征兆的情况之下,无缘无故派出一支强大的秦军进攻我国?叫喊着要毁灭我韩国?”看到边关送来的军情急报,韩王安一头雾水,惊慌之中不知如何是好。“我们小小的韩国如何是强大秦军的对手?”
谁才能摆平秦军?韩王安不停地抓头皮,靠韩国的这点儿军队显然是不行的,只能抵抗一阵子。可这之后呢?现在就去请求别的国家援军也太不现实,因为秦军来得实在太突然、太迅速。天啊,这该怎么办?
从韩王到大臣到武将全都束手无策。现在,除了做无谓的抵抗还能有什么办法吗?留给我韩王的路不多,看我能不能想出一个死里求生的办法来。
韩王的脑子跟一般人的脑子差不到哪里,反复地想,最终仍是没有想出什么死里求生的方案,不过,危急之中韩王突然想到了一个人—一个满脑子是各种各样想法的人。
说话结结巴巴,但是写出来的文章都是针对如今国际关系的现实难题、军事难题、政治难题,满脑子都是把韩国做大做强的主意。韩王早有一个没有明说出来的看法:结巴喷子韩非喷出来的那些理论差不多都是纸上谈兵,没有什么实用的价值。然而,有这么一个人总比没有好,既然他会喷,那就不妨派他去秦国喷,用他那些奇谈怪论把入侵韩国的秦军搞定。这就是传说中的没有办法的办法。
韩王立即派人把韩非喊了来。他对韩非说:“你是一位研究国际关系学、政权学、法学的学者,请你当我的特使,在这个战争节骨眼上出使秦国。促使秦国退兵。理由嘛?请你前去劝秦王首先伐赵。至于其中的原因,为什么一定要首先伐赵而不是我们韩国—那就要靠你那个既伸不直还有些扭不过弯的舌头了。”
世上有些事真是无巧不成书,可算歪打正着,如此之小概率的事,这一次给韩王碰个正着。韩王打破头也没有想到,秦王这一次发兵的目的,还真不是要在这个时间段上灭掉韩国,而是要得到韩非这个超级人才。灭掉一个国家需要各方面时机成熟,如果时机不成熟,灭掉小小的韩国容易,接下来引来其他所有国家的联合进攻,秦国将面临多线作战。那才是真正的危险—这点小道理,嬴政心中非常清楚。
看到韩非作为使者到秦国来了,嬴政给了韩非全世界最大的面子—因为你来了,我秦王二话不说,这就撤兵回家。你看看,你的面子大不大?
韩非双脚踏进秦都咸阳,当即受到秦王嬴政盛情接待。那仪式和宴请的级别,完全不是接待交战国的使者,而是接待多年未见却每日里倾心谋面的好朋友。
韩非出使秦国的使命,还没有等他动嘴就已经达到。至于是不是攻打赵国,嬴政当然有自己的整体安排。现在是秦王嬴政在韩非偶像面前演出的时间。
嬴政盛情挽留韩非,希望韩非这一次来了就别走了,就留在秦国工作,留在自己的身边,成为秦王智囊团的一员,为秦国的超级强大、称王称霸、一统天下策划出大方案、金点子。
如何留住韩非?嬴政想来想去,想出了一招:理论上我说不过你,但是,情感上我应该能感动得了你。嬴政每天请韩非吃饭,请韩非喝酒,请韩非沐浴,请韩非聊天。我跟你玩感情,人总是有感情的。在一起的时间长了,感情生出来了,你韩非不就留下来了?
一套接一套暖心工程做下来,终于起了作用。韩非做出决定,答应嬴政,留在秦王的身边工作,为秦王称霸天下做贡献。
人才是留下来了,问题跟着也来了。
韩非会不会玩一套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职业游戏?在国际竞争激烈、国际矛盾尖锐的今天,在这样特殊国际政治环境里,在韩国的敌对国家秦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他这位特殊人才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每当下班之后,在后花园里散步,嬴政忍不住思考这个职场难题。
镜头转向韩非。
在韩国,韩非写作时下笔如有神,以文锋严峻、思想峭刻著称,在秦王身边,在秦王面前,他却彻底地变了,变得非常谨慎。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是不是因为有口吃的生理缺陷,还是担心言多必败?
真正原因只有一个,韩非极度聪明的大脑里有一个想法。这个想法来源于他对“君王学”的研究。“人主喉下有逆鳞”,在君王身边工作的人,一旦触动人主身上那块看不见的逆鳞就要遭受杀身之祸。民间说法:伴君如伴虎。
出身敌对国家的政治家,韩非明白,在自己脚下有多条政治红线,既看不见更摸不着。类似于物理上的“红外线”,密布在政府、军队那些重要的“保险柜”的四周。肉眼虽然看不见,然而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着。
之所以有这样的结论,绝不是作者凭空推断,而是有事实根据。韩非写过一篇文章《说难》,对于从政者在君王面前可能遭遇的种种职场困难,做过深刻的解析。
在嬴政的身边韩非谨言慎行,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生活得平稳而安定。
一天,嬴政突然产生了一个感觉,我给韩非的工资也高,待遇也挺好,可为什么到现在为止,韩非还没有结合秦国的实际,结合国际政局的变化,为秦国策划出某个给力的方案呢?
后来有史家解读嬴政的失望感,是由于作为读者的嬴政在读过韩非的大作之后,对偶像的期望值太高了,因而对现实中的作者韩非的失望值,相对而言就不停地上升。一些人认为,学者型人才,出学术成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术研究常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与国王的期待之间存在很大的距离。
韩非是秦王花了大价钱—动用军队—才请来的,而且现在也的确是给出了高薪。
嬴政器重韩非却又小有失望之时,一群人从中看出了机会。
我们都是外宾,都是外国来的专家,都是同事。韩非对秦国什么贡献都没有,却隔三岔五就能得到秦王的宴请,而且拿高薪。而我们呢?工作做得比韩非多一大堆,薪水却比他低一大截?这些人的身份有一个专有名称:客卿,如李斯、姚贾、茅焦。
而韩非这人也有内向,下朝后不去跟同事们在酒桌上、饭局上吃肉喝酒打牌,却喜欢一个人猫在家里搞研究搞写作。这样的人才今天在高校里有很多,有个专业名称叫学者型专家。
在同事们眼中,韩非这样为人处世就是这样孤傲、清高,瞧不起我们这帮子同事。
韩非或许不知道,远离团队的孤雁,这本身就是非常大的一个生存危险。
一天,嬴政得到消息,燕、赵、吴、楚四国正在酝酿一个联合进攻秦国的大阴谋。深入研究之后,嬴政做出决定,派客卿姚贾为秦国的亲善大使,出使四国,目标就是拆散这个四国联盟。
姚贾带着秦国外交团,往返于四国之间,一番忙碌之后,最终达到了目标,成功拆散四国军事联盟,使得四国之间那个理论中的大预谋成为泡影。
嬴政非常高兴:“姚贾做得非常成功,升为上卿。”
韩非每天忙于学术研究耳朵却没有歇着。有一天,他听到一个消息:这次秦国外交使团国际交往过程中,姚贾趁公务之便与外国国王私下交往,私自结交。
姚贾代表的是秦国的形象,他这样做岂不是践踏国际交往中的政治红线?最终结果是有损秦国的高大上形象,韩非做出决定:把这个情况向秦王报告,杜绝以后国际交往中类似情况的发生。奏章里,韩非写道:“(姚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他提请嬴政明察姚贾,提醒嬴政注意姚贾的违规做法可能给秦国带来的潜在威胁。
韩非的奏章七传八传,不久就传到了姚贾的耳朵里。姚贾决定采取反击措施。在充分地准备之后,一天姚贾来到秦王面前,对自己的那一套做法—与外国重要人物私自结交一事进行公开的辩解。姚贾给自己办公事结私情的国际政治新玩法,想出了一个新概念:双手齐下,两条腿走路。既建立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同时与外国领导人之间又结下良好的私人感情。
嬴政细听之后,感觉姚贾说得有理。不管白猫还是黑猫,能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不论你用什么办法,解决了国际大难题就是成功。无非也就是我秦王付出的成本可能大一点,如此而已。秦王决定,继续任命姚贾为外交官,在需要的时候再度派他出使诸侯国。
这件事到这里本来就可以打个结,就此过去,世界平安无事。无非韩非与姚贾之间,对于国王的使臣在特殊情况下如何运用手腕发展与外国重要人物的私人关系,观点不同,如此而已。
可有一个人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突然有了一个发现,秦王对韩非的态度已经变得冷淡,不再把韩非看作神人。要搞倒这个职场竞争对手,那就只要一个机会了。
李斯早就嫉妒得眼睛流血,于是编织了一套说辞。
“韩非是什么人?他是韩国的一位公子,韩国王室贵族的成员之一,那么他的心一定是在为韩国着想,绝不会为秦国谋划。”
“现在大王将这样的人留在秦国的最高层,也就让他有机会接触秦国高层的机密,深度了解秦国虚实。这样的人一旦回到他的祖国,对于秦国来说就是一个大大的祸患。找他一个过错,以名正言顺的方式将他依法诛杀。不给伟大的秦国留下任何的后患,不给对手韩国以任何可钻的漏洞。”
从李斯的分析里,嬴政听出了一点东西:韩国公子在窃取秦国最高层机密。
嬴政点头称赞:“宁可错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那就找个由头,将韩非下狱问罪。”
突然之间,自己由河里的鱼变成了河岸上的鱼,韩非被秦王毫无征兆的当头一棒打晕。
韩非茫然不知所措。一天,同事李斯来到监狱看望他:“作为老同学,一直想帮你的忙,也一直帮不上什么忙。这最后一个忙,我想,无论如何一定要帮。”说着,李斯从衣袋里拿出一小瓶毒酒,说道:“帮你留个全尸吧。”
看着毒药,韩非陷入了沉思,突然有一个感觉:李斯在学生时代嫉妒之心就重,我这次必定是遭受他的陷害!或许上天留下一丝向秦王陈述无罪的机会。我绝不服毒自杀。
自从把韩非下狱,嬴政就对这个决定反复掂量。突然他醒悟过来,把韩非下狱问罪的决定有些不妥。沿着这个思路前行,他又有了一个新的发现,我这样做必定是中了李斯的计谋。嬴政立即决定明天一早就派人到狱中宣布赦免韩非。
与此同时,回到家中正坐在明亮的烛光下的李斯的脑子里反复转一个念头:如果韩非生存下来一定会发现是我搞的鬼,必定寻找机会报复我。这样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接下来,李斯紧紧盯住秦王的一举一动。得到明天一早秦王要赦免韩非的消息后,李斯立即派出人手,抢在前面,深夜让韩非在狱中“自尽”。
得到韩非的死讯,嬴政心中非常悲哀:轻易之间,就突然失去了一位真正有才能的人。
该死的李斯,都是他的馊主意,一定要重重地将他治罪。正准备做出这个决定时,嬴政突然想到一个东西—成本账。如果把李斯杀了,那就是付出两个人才的高昂成本,最终吃亏的一定是自己。
眼下秦国非常需要像李斯这样的人才,那就不能自砍手足。嬴政气得把桌子狠狠地拍了两下。
韩非死了,韩非的那套理论—以法治国,以礼立国,被嬴政认作一统天下的法宝。历史证明,嬴政这一次赢了。正是有了韩非一系列理论的光辉指导,在兼并战争中嬴政笑到了最后,终于赢得了整个天下,在中国大地上成功地建立了韩非所提出的“超五帝、侔三王”的大秦帝国。
这时一位跟韩非一样有神力的人物,正来到咸阳寻找工作,我们得赶紧把镜头挪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