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面管教
  • 蜀倩
  • 1534字
  • 2020-11-18 16:14:42

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

中国的教育往往强调让孩子遵循某些固定的规范,而忽视孩子的个性成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一俗语,就是此种教育观念的反应。而所谓的规范又是由老师、家长单方面制定的,许多时候它甚至成为压制孩子的一种工具。

小安已经是小学生了,可是小安一提动笔写字就会情绪低落,面无表情,心不在焉,每天老师留的作业都要哭闹之后勉强才能完成。

老师用了各种办法,小安也没什么大的改变。实在没辙,只好请来家长询问情况。这一问才知道一个大秘密:小安以前是个左撇子,在幼儿园的时候,被老师和家长硬扳过来了!由此,导致了前面所说的这种状况。

这听来就像古人所说的“邯郸学步”,因为一心想学别人走路的姿势,结果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家。

不明白这位老师和家长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不但是在跟孩子较劲,而且还在和大自然(孩子的基因)较劲,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对于家长,教训则是:不要盲目与教师保持一致。不能把“配合老师工作”简单地理解成“老师怎么说,家长怎么做”。家长若发现老师的办法总是不能解决孩子的问题,最好去请教一下专家。那样至少可以减轻孩子的压力,孩子的问题或许比现在要轻一些。

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对上面所讲的事例一定要引以为戒,虽然你可能不会像上面所提到的老师和家长那么“傻”,但一定要注意尊重孩子的个性、习惯,不要跟孩子较劲。

自然界没有一条相同的河流,也没有一座相同的山峰,也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更不会有一个相同模样和相同性格的人。所以,我们做家长的有什么必要非得强求自己的孩子要像其他的孩子一样呢?

自从达尔文发现进化论以来,我们大家就知道优胜劣汰是自然界的法则。然而,在自然界还有一条比“优胜劣汰”更重要的法则,那就是“与众不同”。

想起了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在动物王国里,有一天动物们决定设立学校,教育下一代应对未来的挑战。校方制定的课程包括飞行、跑步、游泳及爬树等本领,并要求所有动物要掌握全部课程。

鸭子游泳技术一流,飞行课成绩也不错,可是跑步就无计可施。为了补救,只好课余加强练习,甚至放弃游泳课来练跑。到最后磨坏了脚掌,游泳成绩也变得一般。校方可以接受平庸的成绩,只有鸭子自己深感不值。

兔子在跑步课上名列前茅,可是对游泳一窍不通,可校方硬逼着兔子学游泳,导致兔子精神崩溃。

松鼠爬树最拿手,可是飞行课的老师一定要它自地面起飞,不准从树顶上降落,弄得它神经紧张,肌肉抽搐。最后爬树成绩得丙,跑步成绩更只有丁等。

老鹰是个问题儿童,必须严加管教。在爬树课上,它第一个到达树顶,可是坚持用最拿手的方式,不理会老师的要求。

到学期结束时,一条怪异的鳗鱼以高超的泳技,加上勉强能飞能跑能爬的成绩,反而获得平均最高分,还代表毕业班致辞。

另一方面,地鼠为抗议学校未把掘土打洞列为必修课,而集体抵制。它们先把子女交给獾做学徒,然后与土拨鼠合作另设学校。

逼着鸭子学跑步、逼着兔子学游泳,最后个个倒霉,鸭子搞得一事无成,兔子得了精神分裂症,都成了失败者。

著名教育家李维斯的这个寓言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深思。教育的成功之道就是要找到孩子的优势,充分地、淋漓尽致地发挥他们的优势,如此才可能成功。反之,放弃优势,舍长就短,那就会像动物学校里倒霉的鸭子和痛苦的兔子一样。

孩子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他们的天赋、兴趣、爱好、潜力也是有差异的,尊重孩子的个性其实就是保护了孩子的未来。马克思曾说过:“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体的存在。”同样,任何教育的第一前提也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尊重每一个有生命的个体应是教育的第一要义。

只有尊重差异性,教育才有可能真正去关心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才有可能走进每个个体的心灵去完成唤醒的工作,才有可能实现不拘一格塑造人才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