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面管教
  • 蜀倩
  • 1844字
  • 2020-11-18 16:14:42

给孩子独立的心灵空间

很多父母对孩子疼爱有加,“含在嘴里怕融,捧在手里怕化”!认定“全面”照顾孩子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孩子的生活事必躬亲、全权负责,就连孩子的小小内心世界也不会忽视。这些做法也无可厚非,但如果关心到连孩子一点心灵空间都不留的话,那就容易变成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

听听孩子是怎么说的:“我感到自己在家里就像个劳改犯一样,一天到晚要汇报、请示,没有一点自由。虽然我也知道妈妈是关心我,但我已经是个大孩子了,她还是这么不放心我,我真是有点受不了。”

再听听专家的话:“孩子长大了,开始有了自尊心和自我意识,有了独立的愿望,希望能够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独立思考自己面临的一些问题。”

比如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总爱在自己的抽屉上锁把锁,似乎有什么秘密。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特征,它体现了一种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宣告了他(她)已成长为一个拥有个人行为秘密的成人,不再像童年时期那样,心里有什么话都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这个隐秘世界是孩子自由个性的集中体现,包括父母在内的其他人再不可随意进入自己内心世界的警戒线。毫无疑问,保护孩子的隐秘世界是对孩子的尊重,父母也会因此赢得孩子的敬重和爱戴。

一位母亲曾伤心地说:

我女儿上初中后,把自己的东西都锁在一个小柜子里,钥匙总是藏起来。一天晚上,我发现女儿的钥匙放在桌子上,又惊又喜,准备打开柜子看看女儿究竟藏着什么秘密。这时,丈夫制止我说:“你这样做必然会引起女儿的反感。”果然,第二天一大早,女儿醒来就大叫起来:“你们偷看了我的东西!”我不容置疑地说:“没看!”女儿叫道:“我在钥匙上放了一根头发丝,怎么不见了?”我猛地倒吸一口凉气:幸亏听了丈夫的话。女儿打开柜子,看见里面的东西纹丝未动,道歉说:“冤枉你们了。”我有点儿沉不住气了,马上说:“本来我是想看的,可你爸没让我看。”女儿说:“只要你们看了我就能发现,我所有的东西都有‘暗道机关’!”女儿的话让我大吃一惊,她这不是把我们当成“特务”了吗?

这位母亲的遭遇挺让人寒心的。本来家应是孩子最安全的港湾,可如今有的孩子竟视父母为敌人。这多让人难过呀!

但是孩子们也有孩子们的苦恼。

“我最讨厌的事情,就是爸爸妈妈偷看我的日记、偷听我的电话。我觉得他们看我就像看贼一样!这样下去,我觉得自己和他们的隔阂越来越大,甚至不愿意和他们交流了。”西安市一名初二学生如此诉说。

调查显示,当孩子和同学聊天或者打电话的时候,有50%以上的家长会坐在旁边听甚至是躲在旁边偷听。“其实我和同学只是随便聊聊天,但是看到她在旁边偷听就是别扭,所以每次打电话我都躲到自己的屋里,把门关上。”而孩子的妈妈也表示出自己的无奈:“她有什么话都不跟我说,这是我唯一了解她的办法。”

这个学生的心声并不是个别现象,很多孩子在隐私问题上都深有同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性的增强,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一些秘密,日记就变成了孩子倾诉的朋友。但很多父母以对孩子负责、关心为由,想方设法翻看孩子日记,偷听孩子谈话,殊不知这些父母的做法却正是孩子们最反感的行为。

父母应尊重孩子们的隐私权,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育心理学教授金伯利·肖内特认为,青少年时期对隐私的需要超过他一生任何其他时期,甚至成年期,如果你认为隐私对你很重要,那么它对你的孩子更重要。

孩子需要有自己私人的时间和空间,家长应给予应有的尊重。在孩子的生活空间应如此,在孩子的心灵空间和感情空间更应如此。所以,不要轻易去动孩子抽屉上的锁,因为它是用来珍藏孩子的“秘密”的,如果强行打开,孩子的心灵大门就会从此对你紧闭。父母应该平视孩子、走近孩子,多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解决他们的烦恼,给他们一片快乐纯净的心灵空间。

因此,作为家长万不可采取偷听(孩子之间的电话、谈话)、偷看(孩子的信和日记)、偷察(跟踪孩子,向孩子的同学朋友“刺探情报”)甚至打骂体罚、“刑讯逼供”等克格勃式的手段,来窥探孩子、监视孩子和干涉孩子。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家长和孩子间的距离越拉越远,甚至还会产生难以挽回的后果。

有的家长给孩子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这也不准,那也不行,凡事都要有家长来安排,孩子就像一台电脑一样,完全操纵在父母的手中,按父母既定的程序运行。但孩子毕竟不是机器,当孩子的独立意识得不到发挥,独立性受到压抑,就难免会与家长产生摩擦和冲突,甚至走向逆反。因此,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孩子的心灵人格。俗话说:“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父母与孩子也是一样,若是多留些空间,生活就会变得轻松和宽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