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申公巫臣

申公巫臣,其人其事在晋国篇章之中已有提及。

与楚庄王、若敖氏、令尹子重、司马子反相比,他的地位与权势并不显赫。

可因为夏姬,在楚国与晋国百年争霸之中,春秋后期的历史发展中,他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初,楚庄王攻克陈国,杀夏徵舒,可对于夏姬的处置,原本庄王师想要纳夏姬入宫,可申公巫臣却提出了,以诸侯之师讨罪而纳夏姬,是贪其色也,贪色为淫,淫为大罪。与申叔时劝谏庄王时所说的,兴诸侯之师讨有罪而县其国,是为贪也。两者可谓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楚庄王也因此没有纳夏姬。子反想要求取夏姬,可申公巫臣又劝谏子反,因为夏姬,已经使郑国公子蛮早夭,使夏御叔、陈灵公、夏徵舒身死,孔宁、仪行父逃亡,让陈国灭亡。如果得到夏姬,恐怕不得好死。

子反因此也不强求夏姬。

仅仅只是从当时的情景来看,申公巫臣与申叔时可以称得上是楚国的贤者,因为他们都从道义的角度劝谏了庄王,而道义恰恰就是楚国最为薄弱的。

而夏姬,最后庄王将她赐给了连尹襄老。

此时申公巫臣却没有任何表示了,再回看他劝谏庄王与子反之言,按理来说,这些话同样适用于连尹襄老,如今襄老得了夏姬,难道他就不会不得好死吗?

如果单纯地讨论如何处置夏姬,将她处死无疑是一个极好的选择。可女人,尤其是美丽的女人,在古代战胜者手里,是一件值得争斗的战利品。楚庄王没有发话,谁又会将她处死呢?

而我们从申公巫臣前后的差异来看,他必然有着自己的小心思。不考虑事情后续的发展,仅仅只是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可以分为两种情况来看。第一种,申公巫臣为公、为楚国,庄王乃楚国之君,子反乃楚国司马,夏姬但凡落入其中一人之手,对于楚国庙堂必然会有极大的影响,陈国亡国之祸犹在眼前,楚国虽强于陈国,却难免有不测之灾。故此夏姬却不能落入楚国权贵之手,而连尹襄老与庄王、子反相比,在楚国的权势必然大大不如,能够造成的影响也会小的多。甚至说的不好听一点,庄王和子反要是出了事,会波及楚国庙堂与申公巫臣,可襄老就未必了。

第二种,申公巫臣有私心。有私心这种事也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涉及的还是庙堂之争,申公巫臣要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不能让夏姬落入庄王和子反之手,但若是连尹襄老的话,却是可以;另外一种,便是巫臣对夏姬也有想法,可庄王与子反都不是他能够抗衡的,而连尹襄老明显没有这个份量,巫臣能够得到夏姬的机会便大了。

而这仅仅只是事前的一些推测而已,因为对于楚国庙堂内情如何,涉及其中的几人年岁大小,这些都已经不得而知,我们甚至不知道申公巫臣此时到底多大年纪,只能做一些似是而非的推论。因为我们已经纵览全局,难免就自然而然地进行推定了,而全然不知当时实事如何,人物心中所思所想,便难免冷冰冰,说些狂言妄语了。

连尹襄老很快就在邲之战之中身死,连尸首都为晋国所得,可怜那夏姬又落到了襄老的儿子黑要手中。

但属于申公巫臣的机会却来了,他先对夏姬说,回到郑国,我将娶你。

又派人从郑国召唤他,表示,想要得到连尹襄老的尸体,就要夏姬亲自来接。

夏姬就把这话报告给了楚庄王,楚庄王询问申公巫臣,巫臣竟然装模作样地给庄王分析晋国、郑国的局势,认为智瑩在楚国手中,晋国人必然会以公子榖臣与连尹襄老的尸首来换。

庄王因此便让夏姬返回郑国,言明不得到连尹襄老的尸体,就不回楚国。

可私下里,申公巫臣却来到郑国,娶夏姬为妻,郑国国君郑襄公竟然同意了。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申公巫臣的心早已不在楚国,他叛出楚国只是早晚的事。

但让人惊悚的是,此时楚庄王犹在,申公巫臣便敢如此做,郑襄公也不在意楚国态度。

楚国虽有霸业,内外之情竟糜烂至此,庄王犹在,便有风雨飘荡之患,思及其后,不免有悲怆之叹。

楚国包围宋国之役,楚师回国,令尹子重求取申、吕两地以为赏田,楚庄王准备同意。申公巫臣却劝谏,申、吕两地乃是防备诸侯的要地,不能为私人所有,不然,晋、郑两国必然可以到达汉水。

楚庄王便拒绝了子重,子重因此怨恨申公巫臣。

楚庄王去世之后,楚共王继位,晋、鲁、卫三国联合攻打齐国,齐国大败,楚国令尹子重欲救援齐国,共王派申公巫臣前往齐国,也就是这一次,巫臣下定决心离开楚国。

原本巫臣打算前往齐国,可齐国大败,巫臣便改变主意,前往晋国。

前往齐国与前往晋国,其中可是大有不同,齐国虽声名不弱于楚、晋两国,可自桓公之后,其实已经徒有虚名,无法与晋、楚相争。而晋国虽为楚国所败,可底蕴深厚,贤臣良将辈出,为楚国之大患也。

申公巫臣到晋国,凭借郤克的关系在晋国为臣,晋国人让他担任邢地大夫。

子反请求共王给晋国人送重礼,让晋国人不要任用巫臣,可共王没有同意。

共王此举放在这里并不好评价,因为一件事、一个举动,单单看它自己,并不能看出好坏,影响如何。往往要看它与更多的人和事联系在一起之后,才能知道它会产生什么影响,到底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

共王新立,与他的父亲庄王相比,他面对的局势已经没有那么凶险,可对他来说,难度却一点也不低。

令尹子重、子反杀了巫臣的族人子阎、子荡,清尹弗忌与黑要,瓜分他们的家产。子反取得了子阎的家产,沈尹与王子罢得到了子荡的家产,子重得到了清尹弗忌与黑要的家产。

共王外不能处置叛逃之人,内不能压服骄横之臣,又没有其父的隐忍与胆魄,楚国霸业看起来似乎因为王位的交替而有些摇摇欲坠了。